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比多少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比多少教案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比多少教案
比多少学案,共2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第六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P4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进行估计
1、师: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些幸运星,猜一猜大约有几颗?生猜。 生1:我猜大约24颗。 生2:我猜大约35颗。 生1:我猜大约57颗。 生1:我猜大约68颗。 ……
2、师:老师给你一点提示: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颗),让学生了解10颗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现在谁要改答案的? 生第二次估计 生1:我猜大约40颗。 生1:我猜大约45颗。 生1:我猜大约55颗。 生1:我猜大约50颗。 ……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40-60之间,到底有多少颗呢?我们一起数一数。(星星有50颗)
3、师:这次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50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呢? 生讨论 生:我们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乱猜的,第二次猜时,我们以10颗作为参考,结果猜的比较准。 … 师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准确数了。
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比多少教案
比多少学案,共2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第六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P4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进行估计
1、师: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些幸运星,猜一猜大约有几颗?生猜。 生1:我猜大约24颗。 生2:我猜大约35颗。 生1:我猜大约57颗。 生1:我猜大约68颗。 ……
2、师:老师给你一点提示: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颗),让学生了解10颗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现在谁要改答案的? 生第二次估计 生1:我猜大约40颗。 生1:我猜大约45颗。 生1:我猜大约55颗。 生1:我猜大约50颗。 ……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40-60之间,到底有多少颗呢?我们一起数一数。(星星有50颗)
3、师:这次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50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呢? 生讨论 生:我们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乱猜的,第二次猜时,我们以10颗作为参考,结果猜的比较准。 … 师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准确数了。
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 年、月、日 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liheshencdsy 第六单元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认识年月日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 课题|认识年、月、日|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填空。|1时=()分 1分=()秒|1时=()秒 240分=()时|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2、提问:|(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
c=2πr c=πd s=πr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