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1、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凤琴 《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简单的1位数、两位数、3位数除以1位数的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位数除两位数、3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乘法口诀表吗?我们现在来回顾1下,大家回答1下答案。(学生们积极回答乘法算式。)

2、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老师1边播放课件,1边讲授新课。) 生1:6沓平均分给3个,每人得到2沓。 生2: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师:太棒了,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快就会了!那老师再考考大家,有谁知道600÷3等于多少?(学生们1个个都踊跃举手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回答给予表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月季花7盆,菊花35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倍? 师:怎么计算呢? 生:因为5×7=35,所以35÷7=5。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值得表扬。那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试1试。(老师找学生回答试1试的题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师:那我们再来看手工纸的问题。



2、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

小学1年级的数学教案你知道如何来写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1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1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1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3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5、随堂练习   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减1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填空:54是由( )个十和( )个1组成的。   ( )个十和( )个1组成68。   54=50+( ) 68=8+( )   

2、口算:30+(7-2)= 70-40+5=   40+(9-5)= 50-40+3=   17-3=    15-10=   问:你是怎样口算17-3和15-10的?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15-10=?先算10减10等于0,再算0加5等于5.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小结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就是任意1个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   

2、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1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1摆。   (2)学生自己研究36-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

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1,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学生说明理由.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2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6减去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5)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1步,学生练习说36-2的计算过程.   (36减2等于几?先用个位上的6减2等于4,再用30加4等于34.)   

2、教学例1的36-20=   (1)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的计算方法,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板书:36-20=)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算1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1摆.   (2)学生试算36-20=?(可以借助小棒摆1摆)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用倒着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3

5、34.)   (2)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6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4)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1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2步,学生说36-20的计算过程.   (36减20等于几?先用30减20等于10,再用10加6等于16.)   

3、比较:   (1)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这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老师要奖励给你们集体1颗智慧星(在黑板上贴出1颗金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说1说这两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要把被减数36分成30和6.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就要从十位数里减.)   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3、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1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中的减数有什么不同?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1题减去的是3个1,要从被减数的个位去减.第2题减去的是2个十,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去减.)   

2、1组1组地出示口算卡片:56-3= 47-4= 99-9=   56-30= 47-40= 99-90=   同桌对算.   

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5名同学发“小红花”)   学生独立完成做1做的第2题和第3题   2.57-3= 99-6= 89-7=   65-4= 48-5= 26-2=   3.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1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不退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5、作业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4的第2题。   2.53-50= 69-40= 85-4=   89-70= 96-60= 78-5=   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3】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1、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1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2、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1,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1.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1里去掉3个1.”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1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1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4、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   小学1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案【4】   教学内容:   数学人教版小学2年级上册课本第 16 页至第 17 页例 1 及相应的“做1做”题,练习3第 1 题至第 4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课时: 第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若干圆纸片(红的、黄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1、复习:   1 .指名让学生说1说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两点。   2 .口算: 60-20= 36-10= 78-8=   90-50= 82-40= 67-5=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2、设境导入:   1 .课件展示课本第 16 页“北京嬴了”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1个数学问题。当有的学生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或“多伦多比北京少多少票”,“北京和多伦多票数相差几票时”,教师反问:以上3个问题列式1样吗?   3 .引导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56-22=   4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课题)   

3、探究新知   1.问: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应该怎样解答呢?引出减法算式:   教学例 1 、 56-22=   小朋友们能计算56-22吗?该怎样计算呢?试试看。   板书:56-22=   (1)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   

1、 56-20=36 36-2=34   

2、 50-20=30 6-2=4 30+4=34   3 56-30=26 26+8=34   ( 2 )引导学生摆图片,探索 56-22 的计算方法。   

1、 以小组为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图片,边摆边说。   

2、 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提问:十位上的 5 个圆片表示多少?   个位上的 6 个圆片表示多少?   

3、 (电脑演示)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演示,口述摆的过程,强调从个位的 6 个中去掉 2 个,从十位的 5 个中去掉 2 个。   ( 3 )同桌互相讨论,如何摆竖式笔算。   ( 4 )教师摆出以下4式,让学生判断哪个竖式计算正确    56 56 56 56   -22 - 22 - 22 - 22    78 74 34 38   ( 5 )师生共同评价以上4个竖式的对错   ( 6 )让学生打开课本 17 页。看这部分内容,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 7 )指名学生回答,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 8 )引导学生把上述计算法则与加法计算法则进行对比。   ( 9 )引导学生把例 1 计算结果写上单位,并写上答语;北京比多伦多多 34 票。   2 .练习: 19 页“做1做”第 1 题及练习3第 1 、 2 题,全班齐练,集体订证。   3 .小结   

4、巩固练习:   1 .判断对错,把错误的改过来。    6 2 5 9   - 1 1 - 2 6   

2、拓展题,( )应填多少?    5 ( )   -( )7    1 2    教学反思:   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很轻松,孩子们有较好的口算基础,做不退位减法很容易就掌握了计算方法。问题是有的孩子对相同数位要对齐,有的孩子掌握不够牢固。还要继续反复练习。总之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我看还是知识简单孩子容易理解。



3、4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对于《口算除法》这1节内容要如何去坐好备课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4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第71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1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本课重点就是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口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1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2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理解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本课知识点梳理】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3种方法:借助小棒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1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4舍5入”的方法把它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3种方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4.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用“4舍5入”的方法把算式中的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   【备课资料】   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1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99”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1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情感体验。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渗透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得到培养。   首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其次,设计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组织碰碰车、小组对抗赛、速算大PK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1、 课前学情检测   检测目标:复习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1位数的口算,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检测内容: 18÷3= 56÷8= 54÷9= 36÷4= 42÷6=   450÷9= 6400÷8= 280÷4= 2400÷3= 560÷7=   

2、教具学具的准备   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范老师准备给大家编写1份口算比赛题,计划1共出80道,每列20道,   排成几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口算比赛题的编制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2、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1:每10道为1小组,80道就是8个小组,每列20道就是把2个小组合在1起,这样就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可以配合小棒图进行介绍。)   预设2:4个20是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到4×20=8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3:8÷2=4,所以80÷20=4。(也就是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得4。)   (4)对比评价: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想乘算除或利用表内除法计算都比较方便。   (5)总结归纳方法:   (6)练1练:   90÷30= 60÷20= 80÷40= 60÷3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对比,使得算法得到优化。之后,及时进行优化后的方法总结和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探究几百几十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算式:150÷50   (2)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1:3个50是1500,所以150÷50=3。(也就是想到3×50=15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2:15÷5=3,所以150÷50=3。(也就是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15个十除以5个十就得3。)   (4)总结归纳方法:   (5)练1练:   270÷30= 120÷20= 280÷40= 360÷6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经验,这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的方法   (1)出示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83道题,还是每竖列20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2)全班交流:   83÷20,把83 4舍5入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3)改变问题,继续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120道题,每竖列28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4)全班交流:   120÷28,把28 4舍5入估成30,120÷30=4,所以120÷28≈4。   (5)巩固练习:   从下面各题中任选1题估算1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90÷31 121÷40 160÷38 222÷70   (6)总结估算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1般利用“4舍5入”的方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4舍5入”的方法是学生3年级已经学过的方法,这里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总结得出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3、巩固练习:   1.快乐碰碰车   60÷20 63÷20 90÷30 92÷30 40÷20 41÷20 100÷20 103÷20   180÷30 184÷30 240÷40 240÷37 420÷60 420÷62 210÷30 210÷29   2.速算PK(3分钟速算比赛)   120÷20 63÷30 91÷30 180÷30 240÷61   141÷20 200÷40 102÷20 420÷71 212÷30   182÷30 180÷61 240÷60 280÷42 420÷69   420÷61 270÷30 540÷60 720÷80 564÷80   3.如果现在老师准备的速算比赛题1共有180道,我可以把它们怎么排列?请帮范老师设计1下排列方案。   【设计意图:3组题是3个层次,第1组题中的每小组两道是互相关联的,意在帮助学生进1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组则是没有联系的,独立存在的1些题,意在为后续的试商做准备;第3组则是1道开放性练习题,可以较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了4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的人还看: 1. 苏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7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 人教版初中1年级数学教案 4.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 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4、《两位数加减法口算》教案和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中小学资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学情分析: 这部分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1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1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1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1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迁移规律探索,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1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1样,它们生活在1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1起到那里了解1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播放课件,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幻灯片)

2、师:看完后,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说的真好,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1定会像小蜜蜂1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对吗?师:那么(。



5、2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是2年级数学重点之1。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2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1、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1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1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1行写“=”,在“=”后面写第2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1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1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1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3、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2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1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1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1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2、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4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1级的运算。   

3、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3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1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1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1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1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4、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1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1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1第2题。   

5、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6、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1第1题。   2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1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4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4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1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1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2年级下册第5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4则运算含义并具备1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0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1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4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1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2)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1: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2: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   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1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2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1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1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1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1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1做”)   

1、指定学生说1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1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

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6、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凤琴 《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简单的1位数、两位数、3位数除以1位数的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位数除两位数、3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乘法口诀表吗?我们现在来回顾1下,大家回答1下答案。(学生们积极回答乘法算式。)

2、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老师1边播放课件,1边讲授新课。) 生1:6沓平均分给3个,每人得到2沓。 生2: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师:太棒了,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快就会了!那老师再考考大家,有谁知道600÷3等于多少?(学生们1个个都踊跃举手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回答给予表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月季花7盆,菊花35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倍? 师:怎么计算呢? 生:因为5×7=35,所以35÷7=5。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值得表扬。那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试1试。(老师找学生回答试1试的题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师:那我们再来看手工纸的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