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优质课获奖教案_1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1、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凤琴 《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简单的1位数、两位数、3位数除以1位数的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位数除两位数、3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乘法口诀表吗?我们现在来回顾1下,大家回答1下答案。(学生们积极回答乘法算式。)

2、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老师1边播放课件,1边讲授新课。) 生1:6沓平均分给3个,每人得到2沓。 生2: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师:太棒了,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快就会了!那老师再考考大家,有谁知道600÷3等于多少?(学生们1个个都踊跃举手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回答给予表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月季花7盆,菊花35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倍? 师:怎么计算呢? 生:因为5×7=35,所以35÷7=5。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值得表扬。那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试1试。(老师找学生回答试1试的题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师:那我们再来看手工纸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优质课获奖教案_1



2、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优质课获奖教案_1

3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2、借助直观图,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1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发散思维形成。学情分析:集合思想对于3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1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1次接触。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

1、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武清凯旋王国游乐园大家去过吗?游乐园里也有跟数学有关的知识呢。聪聪同学跟他的小伙伴们都去了,我们也去那里看1看。你认为参加这两项游戏的1共有多少人?学生理解分析,能发现有的人玩了两个项目,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3、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案获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凤琴 《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简单的1位数、两位数、3位数除以1位数的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位数除两位数、3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乘法口诀表吗?我们现在来回顾1下,大家回答1下答案。(学生们积极回答乘法算式。)

2、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老师1边播放课件,1边讲授新课。) 生1:6沓平均分给3个,每人得到2沓。 生2: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师:太棒了,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快就会了!那老师再考考大家,有谁知道600÷3等于多少?(学生们1个个都踊跃举手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回答给予表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月季花7盆,菊花35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倍? 师:怎么计算呢? 生:因为5×7=35,所以35÷7=5。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值得表扬。那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试1试。(老师找学生回答试1试的题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师:那我们再来看手工纸的问题。

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



4、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

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篇1: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大全教案(获奖作品)】题目: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教学设计活动课教学设计沈金鹏134080303数学学院数学与应该用数学2015年10月1日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对称美

1、活动目的

1、通过拼图和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活动对象8年级学生

3、活动时间2课时

4、活动准备1.全班同学选出主持人和计分员各1名,其余同学分成8小组,每组4~6人,各设组长1名。2.活动工具:抢答器,“f”形全等彩色硬纸片,a4空白纸,双面胶,圆规,3角板。

5、活动规则和方式1.全部问题分为:a(抢答题),b(必答题),c(实习作业)共3种类型。主持人在出示题目之前必须说明题目类型(a、b、c)2.a类题必须按动手中的抢答器进行抢答,答对1题加10分,回答不完全不得分,答错倒扣5分,其他同学可继续抢答。b类题和c类题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出1~2幅作品上台展示,凡符合题意加20分,有创意则另加5~20分。3.根据得分情况奖励小组前3名,颁发奖品,本次活动不设个人奖。3.

3、。

最新优秀获奖教案《相遇问题》



5、最新优秀获奖教案《相遇问题》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回忆总是很美 课题:用画图整理的策略解决有关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4年级数学下册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借助列表和画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这1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列表和画图法的优势,体会到用画线段图整理信息是1种常用的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列表和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我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2、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完整呈现例题,体会题目中的信息。 早晨,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如图),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从图上你知道两人是怎么走的,最后两人怎样了? (2)请学生上台表演小明和小芳走的过程,重点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相距”34。

幼儿园小班数学《1和许多》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6、幼儿园小班数学《1和许多》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链接: http://**/s/1WtYRei05hYYaPdjRSgzQQA 提取码: cp4v 这里有上千部幼儿园课程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