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春夏秋冬》,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1、部编版1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春夏秋冬》
作为1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编版1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春夏秋冬》,欢迎大家分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1课是部编小学语文1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1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返谨个识字单元和6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1和第5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1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 (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1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1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1课是1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1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4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1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4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1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1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1定的识字方法,有了1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1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1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4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1半的孩子有1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4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1年级上册《4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4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漏慧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会写“春、冬”等7个生字。
3、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4个教学环节: 环节1: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2: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3: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4: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1: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1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1上课文《4季》,顺势提出问题 4季包括哪4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1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1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环节2: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1问题切入到第2个环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4个词语,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碧首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1吹,大地1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1加、组词、形声字等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1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1层次的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3: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这1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3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1起来“画画”,通过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1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生字词。这1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环节4: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1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1环节,我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1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1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1个,写1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1步的评价。 3.激励性语言评价。
5、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1)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1定困难。全班84.6%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2)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小学3年级语文《秋天的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3、小学3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
4、小学语文秋天教案设计是几年级的
这是1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1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1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以扩大阅读的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深化主题;以写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加工,升华主题.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秋天的美丽,丰收和欢乐,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并能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手写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3,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具有1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经过两年的跨越式试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手写能力都具有很好的基础.
3.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朗读能力强,能积极发挥想象.
4,教学策略与设计
1.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策略:以解决重点问题,感悟课文为主.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品味段落中的重点语句,通过资料的补充,音乐的渲染,空白点的补白等方法,层层递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3.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语文拓展阅读资料;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
6,教学过程
第2课时
1,定向导入
秋天的雨是秋天的使者,它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秋雨的脚步,1同去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回顾第1课时所学重点,将1,2课时的教学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1个整体意识.]
2,品读积累。
5、小学3年级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6、小学2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