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二等分》,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等分》
作为1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等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等分》1 (1)活动目标: 1.尝试将1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运用2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2)活动准备 1.蜡光纸: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泡沫正方形,木棒1支。 2.花生米、红豆仁、红枣、黄豆仁。 3.故事挂图2张,塑料蓝若干个,小盘若干个,录音带。 (3)活动过程 1.初步接触2等分通过故事导入课题,熊妈妈有两个孩子,1个叫大黑,1个叫小黑,1天哥儿俩拾到1个香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1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1点,正在闹着,狐狸大婶来了,不安好心地帮熊哥俩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1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1块大,1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1点的,我咬它1口?哥儿俩1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1块大,1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1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教师提问:小朋友,假如你们碰到哥儿俩,你们愿意帮忙吗?假如老师给你们1个圆形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1样大的两块面包?老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1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1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教师说:"圆形面包小朋友们都会分了,如果熊哥俩拾到的是心形面包、正方形面包、花边形的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1样大的两份?教师提供各种图形,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素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各种图形的分法,老师说:"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1样大的两份是1样大的?还有谁用不1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1样大的两份",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说心形、花边形的分法。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1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2等分"。 (2)师生共同探讨,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给幼儿看,教师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1摆,分1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中心对折,是否也能分得2等分,根据操作情况加以验证,让幼儿进1步明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分成了1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已分出来的1米和原来的图形比(出示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1份是原图形的多少?(1半) 4.解决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只吃1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个苹果,哥儿俩各吃几个"? 分实物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熊哥俩分面包、分点心,熊妈妈心里可高兴了,熊妈妈现在准备煮8宝粥给小朋友吃,可是熊妈妈说8宝粥的配料要先分成2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们再来帮助熊妈妈分配料好吗?"(好)那我们先看1下配料里都有些什么,有红枣4颗、花生米2粒、红豆仁2粒、黄豆仁2粒,下面请小朋友们两个人1组把篮子里的配料分在两个盘子里,分的时候要注意两份1样多。 教师提供配料,幼儿讨论操作,分好后教师集体提问:"小朋友,你们盘子里红枣多少颗?花生米有几粒?红豆仁有几粒?黄豆仁有几粒?好,小朋友真聪明,都分对了! 5.结束部分: 教师:好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已经帮助熊哥俩把不同形状的面包分成1样大的两份,教会了熊哥俩2等分的知识,熊哥俩为了谢谢大家,现在请小朋友们1起到外面去做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等分》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1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2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1块、2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3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2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1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1位幼儿动手试1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1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1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2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1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1张像蛋糕1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2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 请幼儿比较1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2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1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2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2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1组:圆形、3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第2组:毛线、彩带、尺、剪刀。第3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第4组:量杯、水。第5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1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等。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2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2等份?比1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2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4等份、5等份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等分》3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2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乐意探索多种2等分4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4边形)。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提问:故事中大黑和小黑为什么会让狐狸大婶帮忙分面包?(他们要平分面包)结果怎么样?(面包让狐狸大婶骗着吃了,哥俩只剩下1点点面包)他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呢?
2、 教师操作,2等分圆形,引出概念2等分。 任意对边折。怎样验证圆形2等分?折好后完全重叠。说明两份1样大。(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1个图形分成1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2等分。 :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1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出示两个1样大的半圆形和1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1样大的两份叫2等分, 分后的每1份都比原来的小。
3、 教师操作,4等分圆形,引出概念4等分。 两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干面包分成4份,每人吃1份在留1份,怎么分呢?教师用圆形纸操作,说明两次对齐折叠的操作方法。(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观察分开的和整体的关系。平均分成1样大的4份叫4等分,分后的每1份都比原来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并操作把正方形进行2等分、4等分。 圆形的面包我们会2等分、4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饼干,你能帮他们2等分、4等分么?给发图形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操作后,课件展示各种分法。 :平均分成1样大的两份叫2等分,平均分成1样大的4份叫4等分,分后的每1份都比原来的小。
5、指导幼儿分组用折叠的方法进行3角形、心形2等分,长方形、平行4边形4等分,并观察讲述。 圆形和正方形可以2等分4等分,那么如果我们用长方形、菱形、心形、3角形能不能2等分4等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材料,小朋友自己动手分分看,要怎样才能把它们进行2等分和4等分,有几种分法?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分的?(两组2等分,两组4等分) 谈话后: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面包、苹果等,有很多东西可以按数量如糖块、书本、衣服、椅子等,很多东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 还有很多东西按容积分如水、油、牛奶等 。
6、 启发指导幼儿用刚刚学习的2等分4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本。 生活中很多用品是不能切开、截断分的,椅子截断就不能用了,毛巾剪开就坏了,那这样的物品我们怎么等分呢?可以按物品的数量、物品的重量来进行等分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袋本,(出示准备好的本)想1想按数量怎么等分呢?启发:你手中的本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几个本?你手中的本分给4哥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多少个本?
7、抛出问题,结束活动。 如果老师再多给你1个本,请你把都分给3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学习3等分。现在跟园长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延伸: 如果老师给你1杯水,请你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或4份,怎样分?如果给你1大碗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或4份,怎样分?。
2、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1认。 观察钱币,读1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1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1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1会儿带这,1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1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1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1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1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1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1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1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1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1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2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2: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1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2、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3、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1起分享。 附: 记录单取钱 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3、大班幼儿数学教案《排第几》?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3、教学重难点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4、教学活动(1)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古时候有1个人特别能吃,1天他到1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1个不饱,又吃了1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2)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1共有几个?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1,再说说谁排第2,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1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1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1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1?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3) 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 完成书第18页做1做第1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 动动手,深化感知(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1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2)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可以怎样摆?(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3、 完成书练习2第21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4人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讨论。
4、 填1填。从左往右数,第4列有( )个球。从右往左数,有5个球的是第( )列。从左往右数,有4个球的是第( )列。从右往左数,第4列有( )个球。【提高练习】
5、 游戏:开火车选几名同学跟在老师后面,组成1列小火车,在教室过道缓缓行驶。(1) 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告诉同桌。(2) 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说说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3) 小结: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拓展练习】
6、5杯糖水1样甜,请你按放糖由多到少填上序号。
4、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整点》
作为1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整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整点》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1面,可活动钟面1只;表示
7、
8、
9、10点钟的钟面各1只,时间记录卡各1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1份,活动钟面每人1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1、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1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1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1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
1、2……11。请你好好回忆1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1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2、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1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1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1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1圈,时针走1格,这就表示1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3、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1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整点》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1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1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1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1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1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1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1圈,时针就走1个数字,经过了1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1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1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1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3、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1组:游戏“时间超人”,1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1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2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1组,1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1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3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6册第7页的活动“剪1剪、贴1贴”。
4、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1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1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1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5、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作为1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2: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1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2、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3、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1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作为1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1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1 数学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教学过程:
1、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1认。 观察钱币,读1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1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1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1会儿带这,1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1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1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1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1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1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1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1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1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1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3
1、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小结: (1)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1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5)1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0元钱:可以是10个1元,也可以是2张5元,还可以是1张5元和5张1元等。 (6)5个1角=5角,10个1角=10角=1元 (7)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回多少钱呢?
2、指导意见: (1)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带孩子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1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1些物品。 (2)和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练习钱之间的兑换与找0等。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4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运用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1元、5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有1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1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1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1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2、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1起来看看吧!(逐1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元)(2)这张呢?哦!(5元)(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元) (4)来,我们看下1张吧!(我竖1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元)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1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1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3、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1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1元、5元、10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1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1张10元)(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5元)(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1张5元、5张1元)(4)还有不1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1元)我们1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1张10元)5+5(两张5元)5+1+1+1+1+1(1张5元,5张1元) 1+1+1+1+1+1+1+1+1+1(十张1元)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4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
4、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123,1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1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1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
5、结束活动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1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1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1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1认、说1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3)游戏“凑钱” 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1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
3、
4、
6、
7、
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
1、
2、5元。怎么办?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1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1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3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1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2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1方面进行合作,另1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