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看图列式并计算教案怎么写,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成比例线段》教案
1、幼儿园大班看图列式并计算教案怎么写
大班计算教案:看图列算式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
13、17—2
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2、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成比例线段》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凤琴 《成比例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二)能力目标: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求比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2、a、b、c、d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c:d或,其中b、c叫做内项,a、d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d=bc(a、b、c、d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b、c、d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和c:d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和bc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bc推出)
2、“”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bc.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
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
3、比较线段的长短 【公开课教案】2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张艳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课题§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数量比较法3。
4、第4课时 梯形的面积计算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专家名师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5、《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鳄鱼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6、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要收上去吗?教案也计算分数吗?
一般会交上去,得分主要是以结构化、试讲、答辩的表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