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中班教案《不一样的声音》

4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1、4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4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

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1样。 教学准备: 土电话、漏斗、胶管、钥 匙、水槽、石头、铃、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地听听,看你能听到什么?(利用多媒体播放剪接的音乐)

2、提问: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有趣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边的?

3、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学生实验、观察,得出气体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1、活动“简易听诊器” (1)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做成1个简易听诊器。 (2)漏斗的1端放在自己胸部,胶管的另1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讨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 (4)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漏斗和胶管中的空气传过来的,漏斗有扩大声音的功能。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2、离开了空气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观看录像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1、提问: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听听写字的声音” (1)4人1组,1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 (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

3、“土电话” (1)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土电话”。 (2)4人1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1个同学轻轻敲击小勺,另1同学也仔细聆听。 (3)组内交流1下: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来的? (4)讨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4、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1、提问:气体能传播声音,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法证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3、交流实验方案。

4、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

5、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5、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1、出示提问:小狗为什么总是把耳朵贴近地面休息?有什么办法能更快的知道远方是否有火车正在驶过来?等

2、出示课文P61页的资料,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归纳总结:液体、气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6、课后调查: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你觉得舒服?哪些声音你觉得不舒服?。

中班教案《不1样的声音》



2、中班教案《不1样的声音》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识:   

1、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步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情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与研究。   教学准备: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谈话: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2、学生提出简单的假设。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想办法同1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2、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记录实验的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以两种具体物体发出声音的不1样进行比较。教师要善于把多个学生对多个物体声音的比较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音色也各不相同。1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就是响度大,音调低不是响度小,这这可能与日常说话中常用“高”、“低“来表示声音大小有关。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用语中涉及声音时的“高”、“低”,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要注意分辨,不要1听见“高”就认为“响”。音调和响度不是1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1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1定音调高。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   

3、了解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经历。   

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进1步认识噪音的危害。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1些基本的方法。   

3、小结:噪音的危害。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对声音,特别是噪音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确声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识声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4、认识减少噪音的方法.   

1、生活中有很多减少噪音的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2、调查活动:调配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受到噪音的污染?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弱这些噪音?   应紧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并强调减噪声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以此为线索来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途径,也可以爱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可用玩具电动机做振动源,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在发声体处减弱噪声)。将电动机置于空制罐头盒上,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使空盒成为声源,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噪志明显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



3、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

1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活动设计 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会听到起床的铃声,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注意这个现象?有1次小朋友告诉我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起床铃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于是我想把有关声音的1些经验让小朋友了解。 2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可以传播并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3、能积极的参与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 3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准备材料

1、鼓槌、纸筒等。

2、课前教师让幼儿了解1些基本知识。

3、活动场地及教学课件准备。 4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1、近距离传音 老师有1个秘密,要和1个小朋友悄悄说。 请幼儿也对老师说1个秘密。 其他小朋友为什么听不到? 小结:因为悄悄话就只能和听的那个小朋友说,不能让别人听见,要是让别人听见了,那就不是悄悄话了。

2、隔开1段距离传音 现在我们隔开1段距离该怎样说悄悄话呢? 请幼儿说说如何使用管子传音。 两个人1组用管子传音。 讨论是什么帮我们传递声音? 小结: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小朋友能听到老师和小伙伴说的话。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请幼儿站在桌子的1端把耳朵趴在桌子上,教师在桌子的另1端敲击桌底或桌面,问幼儿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小结:我们的手敲击桌子产生声音,声音通过桌子传到小朋友的耳朵里,原来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声音还可以在水中传播。 声音除了能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还能通过哪里物体传播呢? 请幼儿欣赏录像,随着录像的播放,通过提问来开展:

1、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项目?她们是根据什么来做动作

2、“当体操运动员头朝下,腿朝上时”问幼儿:她们在水里时怎样能听到音乐呢? 小结:其实在水里也有音箱,体操运动员在水里时,音箱发出来的声音通过水传播到他们的耳朵,所以她们照样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4、了解耳朵的作用与构造。 摸摸你的耳朵,说说看它是什么样的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展示 “耳朵构造图”:你刚刚摸到耳朵的地方叫什么名称呢?看1看图,耳朵里面还有哪些特别的构造呢? 小结:人的耳朵接收声音的过程就是通过外耳收集声音,传递至外耳与中耳间的鼓膜,产生共振,最后通过内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空气,水,小桌子等很多洞物体可以传播声音。小朋友回到家中观察1下家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传声音。 5 声音的传播幼儿园教案:活动反思 为什么我们能够听见声音,声音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和周围环境的1些物品,和幼儿1起探索;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引导幼儿喜欢探究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发表己见;知道声音传播会有多种途径,我们的耳朵为什么可以听见声音。 通过整个活动组织,目标基本到达,孩子的参与性很高,当我们总结像小桌子这样的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幼儿会立刻想到椅子、柜子、墙壁、地板都可以传播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些东西的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物品,所以很吸引孩子。在活动中幼儿大胆发言,充分探索。

课件、教案



4、课件、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没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1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探究物体传声的实验,估测声速。 教学准备 教师:鼓1面、吉他1把、纸悄若干、钟罩1只、抽气机1强、闹铃1个、气球1个、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学生: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玻璃缸1个(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1节,又是初2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应该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教学设计的主旨。 1开始就进行情境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

1、声音的产生。 (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结论。 (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2、声音的传播 (1)通过讨论生活事例,以及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让学生增进理解。

3、声波:因为比较抽象,在这里不宜展开,可采用我媒体的动画造型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建立1个模型。

4、声速的估测:学生第1次在物理中涉及到估测的问题,有1定的难度,引入“击敲长铁管听声”的事例,让学生联想。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事先录抽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听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声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等。 教师:(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呢?(学生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你们自己想知道哪些有关声音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2、探索性活动1 这人活动分为4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们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们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物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研究的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给予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咙,说1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教师:是不是物体发声就1定在振动? 演示:击鼓 教师: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们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们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在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们能否总结出1种“验证物体难以觉察的运动”的方法?

2、教师:(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1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说明: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互动的形式中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的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利用树叶吹奏出声音等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作1定的提示和演示。) (说明: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1)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样发声的?蚊子是怎样发声的?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2)同1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1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声?能否试1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索性活动2 (创设情境)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到的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让学生狂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让学生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1下自己的狂想。就用课桌做传声物,引导学生考虑这个实验需要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接受体(人耳),中间为传声物质(课桌)。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合作,1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1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1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教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们还可以想出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吗?(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教师:你们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1个简单的小实验体验1下?如果你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们能否举1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 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回答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单?传声物是什么?该把发声物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学生活动:方法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教师: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声。

3、听到脚步声等。 引导学生进1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让学生做实验试1试。 教师:同学们,大家1起出谋划策,想1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 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1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1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让两位学生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去空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出空气后再通入气体,两种情况下铃声的对比。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猜想,最后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这1段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下? 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波 教师: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 教师:你们会看见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的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5、声速以及估测 情境: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这样的画面,赏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1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赏的口型慢半拍,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1定时间。我们要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媒体显示:声速度)让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和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教师:在1根空的长铁管的1头敲1下,在另1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学生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1头听到3次敲,你们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出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声源、声音传播的距离、传播时间)你们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1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测时间的工具也要尽可能准确。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就应该给予鼓励)。

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



5、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

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1   

1、班会设计背景:   高2下学期,美术班已经进入了紧张的美术备考期,同学们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大学而奋力拼搏,并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最近时间里,有些同学却出现了懒散,对未来迷茫的状态,并且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离美术联考还有1年的时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我们召开本次《我奔跑,去追梦》为主题的班会,意在同学们提高竞争危机感,勇敢在梦想的路上跨步奔跑。   

2、班会设计目的:   

1、期望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能够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习是1个不断反复进步、长期积累积淀的过程。   

2、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们通过这件事情的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能够直面挫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念,坚定心中的大学梦。   

4、增强竞争意识,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3、活动内容与形式:   

1、活动内容:分析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找到解决办法,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2、活动形式:听说故事欣赏小品讨论小品所反映的问题观看视频歌唱。   

4、班会准备:   

1、资料整理收集:全班同学写关于近段时间的感想认识,在我们10班的学习与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烦恼?或者在我们班级建设中我们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能否还有希望和新的发展空间。   

2、组织班干部讨论确定班会主题。   

3、收集相关节目资料及做好排练工作。   

4、做好课件。   

5、活动过程:   (1)故事演讲   主持人以故事形式展示。故事名称《狮子和羚羊》,主要说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永远为成功去想办法,而不是为失败,激励同学们。同时引出班会主题!   (2)情景演示   以小品形式展示。小品名称《堕落》,用反面例子来激励同学们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Believe your self!   (3)照镜子   看完小品表演,反思自己在平常的学习状态,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4)小视频,大道理   观看视频《我的梦想,中国梦》。   (5)思考探究,经验分享   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1下这次主题班会的感想,然后主持人选几个人分享1下自己收获的感想,说1说下1步应该怎么做。   (6)谈谈自己的最初梦想   放映照片,每个同学自己大学梦!   (7)音乐之声   高2(10)班XXX同学演唱《奔跑》,激励同学们追逐梦想,never say never!   (8)我PK,我快乐   请各学习小组代表来宣誓本组在接下来的.目标。   (9)班主任总结   

6、班会结束:   大家1起聆听歌曲《最初的梦想》!   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2   

1、活动的目的: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文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作1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高中生,结合校园内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己观点,同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1名值得自豪的文明高中生。   

2、活动准备:   

1、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社会礼仪的知识。   

2、平时注意到1些不良习惯,利用晨会、班会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   

3、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2、活动程序。   (1)活动开始:   

1、宣布活动开始: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   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我想问大家,你认为自己是1个文明人吗?我们谈谈身边存在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甲: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   乙: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簸箕、扫把、提水桶领回来不几天就损坏了。   丙:还有1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   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我们不能这么做,要坚决与这些行为划清界限。   

3、同学们讨论、发言。   某同学:文明言行主要是3管好。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骂人,不讲脏话,不放野话,不起绰号,不乱吐,管好自己的脚,不要乱走,乱踢、乱踩、乱塌,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乱丢乱扔,不要随便伸手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打人,不要损坏公共财物,不要乱采乱摘。   

4、倡议书   只要我们真正有“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这个理念,就能清除掉所有的“问题”,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做事,正正稳稳做人,积极树立校园新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发现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1个和谐发展的人,1文明合格的当代高中生。在此,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1个不良习惯做起!由此:   (1)爱班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学生文明形象。   (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4)戒除抽烟、酗酒,严守校规校纪。   (5)服饰整洁大方,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   (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班主任总结   通过召开本次班会,大家的礼仪知识又比以前丰富了,其实讲礼仪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1名懂礼仪、讲礼仪、守礼仪的公民!   高2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3   

1、活动意义: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措施与技能、艾滋病的危害等有关知识;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和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关爱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与他们和谐相处,共同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   

2、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分组活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4、教学过程:   板书“预防艾滋病,你我共参与”的主题。   (1)导入:公益短片《爱在阳光下》   各个小组进行快速联想,联想的题目如下:   (1)看到“艾滋病”,你都联想到了什么?   (2)关于预防艾滋病,你知道有多少?   (3)当有1位艾滋病人就在你身边时,你会怎么样?   (4)如果你不慎感染了艾滋病,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请把联想到的尽可能地列出来   (2)在各小组阐述联想并了解:   

1、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1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3、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   思考:hiv感染就是艾滋病吗?   活动2:猜1猜:他是谁,他做了什么?   材料:魔术师约翰逊与艾滋病抗争的历程。   活动3:调查hiv的传播途径,并了解:   

5、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活动

4、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课后活动:   (1)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收集材料:红丝带行动。 ;。

幼儿园大班教案



6、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1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1、教学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茅草谷"变成"花娘谷"的美好经历,愿意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   

2、看看、说说周围的"喜事",体验不同喜事带给人的不同喜悦心情。   

2、教学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2、传统喜事图片4张。   

3、教学活动过程:   

1、谈话进入主题看ppt图片,认识"茅草谷"。教师设置问题: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什么啦?(请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讨论回答,(教案:)提醒幼儿语言描述的完整性)教师:我的家乡长着许多树,可唯独没有会开花的树,所以我们村里的人都叫这里是"茅草谷"。   

2、分段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教师提问:有1年,"茅草谷"发生了1件大喜事,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你们觉得会带什么礼物呢?   (2)、图片欣赏教师:花娘谷的人遇到过什么喜事?(请幼儿欣赏图片)让幼儿自由讨论从图片上看到什么啦。   (3)、自由讨论:   了解春节、中秋节、丰收、祝寿这些喜事,生活中还有哪些喜事可以分享。让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喜事。   幼儿观察ppt图片,茅草谷渐渐有了什么变化?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人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3、完整欣赏故事。   配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情感教育提升:生活在1起的1家人是幸福的,在充满了爱的社会我们是快乐的,我们要学会爱家长、爱老师、爱我们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2、遇到困难,会动脑筋解决问题。   

3、在活动中,乐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基本过程    (1)导入活动   

1、通过故事《妞妞不哭了》引出活动的主题。   

2、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A、妞妞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   B、她这样哭,对不对?哭能解决问题吗?   C、如果你遇到了这种问题,你会怎么办?   D、妞妞后来是怎样做的?    (2)关键步骤   

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表演情景剧。   情景1:小西和强强要看同1本书,他们俩抢了起来,最后强强把小西的书抢走了,小西在地上哭了起来。   情景2:奇奇和小朋友们比赛跑步,结果他输了,他气得直跺脚,并挥起了拳头要打小朋友。   情景3:妞妞想让妈妈给自己买芭比娃娃,妈妈没有给她买,她就生气地坐在地上哭着不肯走。   

2、表演完情景剧,教师向幼儿提问:”小西,奇奇,妞妞的表现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   

3、请小朋友想1想自己以前是否乱发过脾气,如果以后遇到了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3)结束活动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在图书区增加相关主题的书籍。   

3、生活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针对爱发脾气的小朋友进行随机教育,也可请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   大班不乱发脾气教案,很多幼儿都有1点小毛病,大部分幼儿共同有的1个小毛病就是喜欢乱发脾气,这种行为在幼儿身上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教导幼儿不要乱发脾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胡说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蕴。   

2、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违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   小丑画1幅、小丑帽子1顶、红圆片若干、袜子1双、手套1副。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韵律,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出示小丑画:这是谁?他哪最滑稽?为什么?   教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感受歌词的韵律及歌词的滑稽、可笑。   

2、学唱歌曲。   教师完整示范唱1遍。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师在什么地方说"哎呀"?在哪里说"哎"的?(幼儿可能说的不完整)   听老师再唱1遍:让幼儿认真倾听,知道衬词"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让幼儿能注意老师的手势,手1出是"哎呀",手1指是"你"。   看老师手势学唱歌曲,引导并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蕴。   

3、仿编歌词,并演唱。   学习仿编衬词:老师扮演小丑,仿编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演唱。   在学习仿编衬词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学习仿编歌词。   (1)老师把袜子套在手上让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怎么唱?   (2)请幼儿表演袜子还套在哪里也滑稽?   (3)除了袜子以外的东西表演:老师可向小朋友借身上东西做滑稽动作,让幼儿仿编。   让幼儿学习同时仿编歌词和衬词。   (1)请几位老师用不同的东西做滑稽的事并发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幼儿分别仿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分别做滑稽的样子,幼儿之间分别根据对方滑稽的样子仿编歌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滑板滑行及从高处往下俯冲的练习发展幼儿手臂,颈部的肌张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养成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幼儿对巡警的热爱和崇敬的情感。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儿童村”、“小桥”、“医院”、“仓库”等情境,滑板、滑梯,长方形绸布,娃娃,财产,障碍物,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 带幼儿开摩托车到巡警队参加军训的游戏形式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巡警叔叔吗?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巡警1起到巡警队参加军训好吗?”   (2)幼儿随音乐用滑板滑进场内,做军事模仿操。   (3)表演驾驶摩托车本领的形式进行滑板探索活动。   、个人探索滑板的玩法,教师观察各种玩法,并简单小结。   ⑴小小巡警们都经过了军训,现在队长要请大家把驾驶摩托车的本领表演给大家看,好吗?   ⑵幼儿探索滑板的玩法,教师介入其中,发现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及时给予鼓励。   ⑶集中幼儿:队员们,现在有谁愿意把驾驶摩托车的本领表演给大家看?   

2、师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两人或多人合作的玩滑板的方法。   “这几个小队员表演得很棒,很有创意,现在我们大家再练习练习,看谁能想出更有创意的表演。”   “你们看,这两个队员他们1起表演,真不错? ”   “大家快看,这几个小队员们连成了1条长龙!”   

3、从幼儿的多种滑板玩法中引入驾驶摩托车(滑板)从高处往下俯冲。   ⑴个别幼儿示范,引导讨论从高处往下滑的方法。   ⑵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俯冲,过“小桥”的练习。   

4、游戏《 抢救“儿童村”》   队员们,刚刚接到任务,前几天“儿童村”连下了好几场大雨,洪水把儿童村的财产都冲走了,许多小朋友还生了病,情况紧急,需要我们马上去抢救。   去儿童村的路有两条,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有些财产比较大样,队员们要想办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大家出发吧!   ⑴抢救娃娃。单人通过滑板俯冲和滑行至“儿童村”抢救娃娃,将娃娃送到医院。   ⑵抢救财产。单人通过滑板俯冲和滑行至“儿童村”,两人合作抢救财产,将财产送到仓库。   

5、欢呼胜利   教师和幼儿1起跳起欢乐的军中舞蹈,欢庆胜利。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新的本领”,在“学习的'过程中快乐的玩”。不断挑战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结束时,幼儿表现出意犹未尽的表情。考虑增加难度,开展下次活动,使幼儿在更高程度上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态度。   2.让幼儿初步了解新闻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作用。   3.培养幼儿仔细听、大胆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网络新闻   2.自制的电视框1个,玩具话筒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1.图片引入课题(和家人1起看电视)   提问:这1家人在干什么?(看电视)   你们知道他们看的是什么节目吗?   2.教师:你在家看电视了吗?想1想,你看到了什么电视节目?   让幼儿互相说1说。   

2、展开   1.播放电视新闻,幼儿观看。   提问:   (1)你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风沙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交通安全,那么怎样来减少风沙?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讲述植树造林的作用。   小结:这条新闻,让我们知道了我国北方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大风沙对人的身体健康、   交通安全都有影响。   2.收听广播新闻   提问:   (1)你从这条广播新闻里听到了什么?   (2)你去过少年宫吗?你在少年宫学什么?   小结:这条广播新闻,让我们知道了少年宫是让小朋友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本领的地方。   3.报纸新闻   教师读1条报纸上有关拐卖了儿童的新闻。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   (1)提问:这条新闻讲了什么?   (2)讨论:小朋友怎样保护自己?   (3)出示近期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图片,让幼儿自由看看、讲讲,教师巡回指导。   4.介绍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电视机、广播、报纸、网络等。   (1)教师:我们除了从电视机、广播、报纸上可以了解到许多新闻外,还能从哪里了解到新闻呢?   (教师简单介绍从因特网上收看到新闻的快速与便捷。)   (2)总结:现在传播新闻的技术横先进,正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   所以很多大量的事情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人们都能很快地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上知道。   5.请小朋友自由讲述自己曾在电视、广播、报纸、等看过或听过的新闻。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讲了许多新闻,这些新闻有的让人高兴、快乐,有的让人生气、伤心,   很多新闻都能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如果经常看听新闻,就会越来越聪明、能干。   6.简单介绍新闻的来源,激发幼儿对新闻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教师:新闻是电视台、报纸、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制作出来的。   新闻记者非常善于观察每天周围发生的事情,1发生新鲜事,他们就马上去采访、摄像、拍照、写稿,   然后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报道出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很辛苦。   7.出示自制的电视机框架和玩具话筒,举行“新闻发布会”,   启发幼儿讲述最近几年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   大班语言:钓鱼的1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1、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1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1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3、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4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4组材料都不1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1玩、画1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1)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2)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1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1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4、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5、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1个人说1句悄悄话,开始后,再1个1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1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1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纸3次对角折后,通过剪去3个角、3条边的适当部分,表现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的不同窗花。   

2、发展手部运动的灵活性。   

3、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窗花的欣赏情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窗花范例。   

2、正方形的彩纸、剪刀、浆糊。   

3、操作材料“剪窗花”,引导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窗花范例。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看!这上面的花纹好看吗?想1想它是怎么弄出来的?   师:这个叫窗花,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过年的时候就有贴窗花的习惯。我们今天就来制作美丽的窗花。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师:这些窗花都是用折剪出来的。我选1张正方形的彩纸,把正方形纸角对角折3次后再用剪刀剪出小3角形、心形、还有只要是漂亮的图形都可以。再把彩纸慢慢的打开,我的窗花就剪好了。   

3、观看操作材料学习制作再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观看操作材料“剪窗花”,看看操作材料是怎么教我们制作窗花的。   师:我们都知道了怎么制作,那么我们也拿起彩纸剪窗花,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展览并评价作品。   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对认真的幼儿给予表扬,并展览窗花。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很积极的参与,而且很认真的制作,能在尝试和探索中剪出方形、圆形等的作品,作品展现出来时很漂亮的。小朋友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又有了1点的了解,在快乐的制作中无形的传承和发扬了这种文化遗产。   小百科: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1。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来。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幼儿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愿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上的1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1定要好好的保护它们。    活动准备   1.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   2.地球美丽的风光图(如美丽的山,清澈的水,各种植物,动物,人等等)。   3.地球灾难的图片(如被污染的河流,乱砍乱伐造成的土地沙漠化,追捕残杀中奔跑的小动物,工厂,汽车排出的大量废气等等)   物质准备:地球仪1个。幼儿的绘画材料每人1份。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导入:(实物导入)   教师出示地球仪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你都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它?   2.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初步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活动规律。让幼儿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只是1颗很小很小的星体。   2.播放课件——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1)请幼儿观看图片提问:地球上都有什么?地球上的风光是什么样的?美不美丽?   (2)教师小结:地球是1个非常美丽的星球。上面有着清澈的湖水,碧绿的山脉,生长着鲜艳的花朵,各种各样的植物,还居住着我们人类和形形色色的动物。地球上的1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3)人们本应和平共处,互相关心帮助,谁也离不开谁。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原本美好的1切就这样应为人类的贪婪与不注意保护被破坏了!   3.播放课件——地球灾难的图片。   (1)分小组讨论观看此图片后的想法。把所有幼儿平均分成4组,每组讨论1个问题。第1组:大地怎么不绿了?这样下去会有怎么样的结果?第2组:天空怎么不蓝了?大量的排放废气会对天空,气候带来什么影响?第3组:河水怎么不清了?这样浪费水资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第4组:小动物们怎么都掉眼泪了?人们如此凶狠的对待它们,它们还会愿意和我们最朋友吗?   (2)教师小结讨论结果:1植物对人和环境来说十分的重要,乱砍乱伐会造成土地沙漠化,长此以往,将会引来沙尘暴等灾难,人们,动物和植物都将无法生存。2大量废气的排出不仅污染着空气,还使气候反常。时间久了将导致气温上升,暴雨成灾等。3大量的水污染不仅引起鱼虾变形中毒,还是水资源短缺。在这样下去我们人类,动植物等都会因为缺乏水而慢慢死去。4人们大量的捕杀动物,造成了生物链的失调。如捕鸟造成虫灾等。更使得我们地球失去了很多珍惜的保护动物。   4.分组讨论: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江河清起来,要让动物笑起来,要想环境好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做那?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行动!如:不摘花,不践踏草坪,爱护小鸟,不浪费1滴水等等。   5.幼儿作画   (1)以“爱护地球”为题画1幅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每个人都去爱护自己的家园我们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地球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去美化它,建设它。今天,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想怎么保护地球的行为画出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年轻,漂亮。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做哪些事情会使地球妈妈更加的美丽年轻那?   (3)教师小结:人类友好的和动物们做朋友,不捕杀它们。小草也有生命也会疼,我们不去践踏它们。花儿美丽,但是是给大家看的我们不摘。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保护空气等等。   (4)引导幼儿画出自己想为地球做的事。幼儿画画,教师巡回指导。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画贴在展示墙上,请隔壁班的小朋友们来观看。引起大家的共鸣,真正的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来,共同保护热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4.活动延伸   美工课《我给小鸟建个家》    活动反思: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要进1步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关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灾害性全球变化,以及有关的物理化学机制方面的的详细资料。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1个转折点上,要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并要利用这种认识来塑造人类今后千年的命运。通过向幼儿进行这方面教育,幼儿都有了1个要保护我们地球的愿望,他们纷纷表示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保护环境尽1份自己的力量,回家后都要向爸爸、妈妈进行宣传,让他们1起来保护地球,他们还设计出了各种爱护环境的标志,来提醒大家爱护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相信有了这些环保小卫士,我们的地球在今后1定会有很大的改变!我们的家园1定会变得更美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简单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张长方形的纸、每张桌子上有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1、由大变小:   ——“你们每人手中的1张纸,能用什么办法使它变成两张?”   (1)、幼儿尝试,交流自己变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用手拉住纸的两端用力往外拉,纸会撕破吗?”   (2)、幼儿反复感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为什么撕纸时,轻轻用力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1定撕开呢?”   

2、看实验理解科学道理:   (1)、教师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猜猜哪张纸先破?”   (2)、教师演示拉纸,让幼儿摸1摸纸被拉直的紧绷感。   

3、教师设疑: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