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牧歌 七年级音乐教案
1、7年级音乐《银杯》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我19810907 7年级音乐上册 第3单元草原牧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银杯》,聆听歌曲《牧歌》,学习1段体、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2、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3、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学习1段体;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银杯》是1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1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歌曲为5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4/4拍,中速,第1乐句和第2乐句组成的1段体,又称单乐段结构。第1乐句有6小节,前4小节为实词,后2小节为衬词。第2句也是。旋律进行除了级进,多次出现4度、5度、8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突显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3。
2、牧歌 7年级音乐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cici19860223 课题:《牧歌》课时:1课时 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这是1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7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同学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2)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换气符号、休止符的用处。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新课教学 。
3、人音版7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可可pt卷卷 人音版7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目录 第1单元歌唱祖国 第1课时:《彩色的中国》 第2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3课时: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 第2单元缤纷舞曲 第1课时:《青年友谊圆舞曲》 第2课时:《溜冰圆舞曲》 第3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 第4课时:《蓝色的探戈》 第5课时:《彝族舞曲》 第3单元草原牧歌 第1课时:《银杯》 第2课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 第3课时:《天边》、《万马奔腾》 第4单元欧洲风情 第1课时:《桑塔露琪亚》 第2课时:《友谊地久天长》 第3课时:《伏尔加船夫曲》 第4课时:《我的太阳》《云雀》《爱的罗曼斯》 第5单元劳动的歌 第1课时:《军民大生产》 第2课时:《船工号子》 第1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1单元彩色的中国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3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3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3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
2、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3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完整的合唱全曲。(2曲作者:徐沛东(6教师:哪1拍上?(生答,第1拍)教师:(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
4、7年级音乐《银杯》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我19810907 7年级音乐上册 第3单元草原牧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银杯》,聆听歌曲《牧歌》,学习1段体、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2、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3、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学习1段体;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银杯》是1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1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歌曲为5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4/4拍,中速,第1乐句和第2乐句组成的1段体,又称单乐段结构。第1乐句有6小节,前4小节为实词,后2小节为衬词。第2句也是。旋律进行除了级进,多次出现4度、5度、8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突显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3。
5、牧歌 7年级音乐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cici19860223 课题:《牧歌》课时:1课时 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这是1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7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同学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2)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换气符号、休止符的用处。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新课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