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1、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粽》1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5月初5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2、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2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3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   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2、去拼音读。   

3、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1加、减1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4、摘苹果识字游戏。   

3、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节叶米真分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1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4、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1、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2、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1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1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1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3角4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

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1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1起走进课文。   

2、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1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1起来看1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6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1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1起来读1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识记,倒8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1起来读1读吧!   (3)加1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1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8”字加上1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1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1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1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1起来带上拼音读1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1人在内,打1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1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1读。   

3、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1遍课文,想1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1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4、逐段分析   (1)学习第1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1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1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1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1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2)学习第2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2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2段的第

2、3句话)   (1)我们1起来看第2段的第2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1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1些)谁能来试1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1起来读1读这句话,读的时候1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1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学习第3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1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1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3段第3句)这1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1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1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1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4)学习第4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1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4段)   

3、这1句话也是1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5、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2笔横写在上半格,第3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1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4笔横短1些,写在横中线上方1点点,第5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3横。“节”字第4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5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1笔点和第2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3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4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8,1撇和1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2、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粽》1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5月初5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2、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2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3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   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2、去拼音读。   

3、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1加、减1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4、摘苹果识字游戏。   

3、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节叶米真分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1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4、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1、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2、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1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1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1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1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3角4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

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1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1起走进课文。   

2、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1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1起来看1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6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1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1起来读1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识记,倒8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1起来读1读吧!   (3)加1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1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1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8”字加上1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1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1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1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1起来带上拼音读1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1人在内,打1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1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1读。   

3、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1遍课文,想1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1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4、逐段分析   (1)学习第1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1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1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1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1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2)学习第2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2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2段的第

2、3句话)   (1)我们1起来看第2段的第2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1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1些)谁能来试1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1起来读1读这句话,读的时候1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1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学习第3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1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1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3段第3句)这1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1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1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1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4)学习第4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1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4段)   

3、这1句话也是1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5、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2笔横写在上半格,第3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1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4笔横短1些,写在横中线上方1点点,第5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3横。“节”字第4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5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1笔点和第2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3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4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8,1撇和1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小学1年级语文《祖国多么广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3、小学1年级语文《祖国多么广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1年级语文《祖国多么广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4、小学1年级语文《祖国多么广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1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



5、小学1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1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1定的差异。 通过1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1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1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1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1定的提高。 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

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

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1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

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1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5.部分学生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不能区分前后鼻音及其正确运用。

小学1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



6、小学1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1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1定的差异。 通过1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1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1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1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1定的提高。 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

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

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1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

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1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5.部分学生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不能区分前后鼻音及其正确运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