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蒙氏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案例分析怎么写
1、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大班教案:我教弟弟妹妹学折纸 目标:
1、通过与弟弟妹妹交朋友,知道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能将简单的折纸方法教给弟弟妹妹,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与弟弟妹妹建立更好的友谊,更进1步体会自己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准备: 音乐、彩纸若干。 过程: 活动流程: 提出要求------幼儿互助-------分享喜悦
1、引起幼儿兴趣,并提出要求
1、教师提出活动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讨论: 怎样与弟弟妹妹交朋友,并教弟弟妹妹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
3、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各种方法提升经验
2、幼儿主动认领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自己的本领。
1、1个大班的带1个小班的幼儿,向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自己的本领。
2、教弟弟妹妹进行折纸
1、与弟弟妹妹1起折纸,将简单的折纸方法教给弟弟妹妹。
2、 引导哥哥姐姐教时要注意耐心。
3、分享喜悦 与弟弟妹妹1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小学1年级数学教育案例分析怎么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教学案例 小学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 所属学科 数学 适用学段 小1 小学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作 者 文件格式 文件 类 型 转 载 上传时间 2006-07-03 推荐人 肖仙
1、背景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1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1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1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景叶老师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1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1猜,买1买,分1分3个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2、案例 本案例教学内容是江苏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年级(下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实践活动1:
1、 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1个礼物,猜1猜,盒子里是什么?我 请1个小朋友上台来摸1摸(钱)。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 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1组都开设了1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 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1样。(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
3、 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1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 展开激励的交流)请1组成员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学生说1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 1角、1元(硬币)、1元(纸币)…… 评析: 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教师既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恰当地为学生创设1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设计先让学生猜的活动,再通过分类感知人民币。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活动2:
1、 小猫不认识人民币,它也想去商店买下面这些东西(课件出示 4件物品及标价)你能帮助小猫用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付钱吗?(课件出示4种纸币)用哪1张钱付?(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用线连接)。
2、 商店里有哪些东西?(课件出示:练习本5角,铅笔8角,小 刀1元)从小银行里取多少钱就可以买到练习本?(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学生上台说1说。还有不同的取法吗?(学生积极 思考发表各自方法)想1想:买8角的铅笔现在你会付钱了吗?(学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钱,再说1说)老师买1把1元钱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1元吗?(生取1元纸币或硬币)。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总结出1元=10角。
3、 兔妈妈也想买东西,它带了几角钱?(课件出示:1个2角, 1个1角)还差几角?你能帮它取7角吗?…… 评析: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购物,以及解决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兑换的问题。创设了1个个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情境,把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1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在这里教师虽然注重了创新,但又不够大胆--难道买几角的物品非得拿刚好的钱吗?可以拿1元钱去购买,让售货员找呀!而且这种情况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 实践活动3: 自已开办商店模拟购物。 师:我们来做1个游戏。每组开个小商店,组长当营业员, 其他同学当顾客,顾客先到银行里取1元钱,然后到营业员那去买东西。我们来评1评,谁是最文明顾客,谁是最优秀营业员。先想1想,你想买什么?(学生积极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指名说1说你买了什么?付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 评析: 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品德教育。 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适时的思想教育,是本节课的1个特色。教师善于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结合人民币的认识,进行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拾金不昧、奉献爱心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1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年级的学生从懂事开始就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并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为此,在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情况时可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创设1个情景:1位同学当售货员,1位同学购物。让学生自己来决定想买什么,用哪种钱购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更好的体现创新性。另外,我觉得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眼中没有学生,不能较好地调控课堂。如教师问,你见过1分硬币吗?有1位学生(1直都比较调皮,不能集中注意力)说我见过!但教师说:“是吗!请座!”我想这里完全可以说:“是吗!你在哪里见过?可以和同学们说说吗?”这样这位学生1定会认真听讲,并对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1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公开课教案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1起来做1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同学跟在教师身后,组成1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同学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和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同学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查看原帖>>。
4、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1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1、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1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1位主持人出场。
2、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1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2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3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
3、
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
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2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1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3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1评。
3、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2十7第5题。 (2)完成练习2十7第1
0、11题。 (3)完成练习2十7第
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2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
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1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3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1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1个量是另1个量的百分之几。
2、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1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1说,议1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3、复习百分数的1般应用题。
1、求1个数比另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1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1个数=1个数比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1个数×(1+几%)=比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4、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1:(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2: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2十7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3、完成练习2十7第1
4、15题。 教师:9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班上交流。
5、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1个数是另1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1个数比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个数×(1+N%)=比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1
0、120页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进1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1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1说,再指名汇报。
2、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1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1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1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1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3角形、等边3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1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3、巩固练习 练习2十7第
1、1
1、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4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1、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1议,然后指名说1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分析扇形统计图 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下说法都对。 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3、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1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1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1算,每1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4、巩固练习 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材练习2十7第1
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5、小学人教版56年级数学、英语、语文知识要点
听力: 1般有根据问题回答;选出句子里听到的词;听短文或对话,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答案等。 笔试: 单项选择(1般来说80%的题目都是书上或做的习题上来的,如果你平常基础好,应该没有问题;另外15%是平常老师讲的习题的另1种方式,大部分会有陷阱,如果你很仔细,也不会有很大问题;还有5%是1些平常没有遇到的,不过不会很难,只要你的心态比较好就行了。) 完形填空(主要理解每个待选词的意思,联系短文的意思,就OK了!) 阅读短文(先看问题,带着问题看文章,有时候不需要把全文都看了。文中肯定有不认识的,不要慌,1般联系上下文就行了) 任务型阅读(这1类型的有难有易,1般读懂了,在联系问题总结1下,简单时,在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有时文中没有的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总结1下) 作文(1定要读请题目,千万不能走题,时态要对,写好了读1遍,看通不通,再修改1下) 如果是上初中要分班考试,可能会没有听力,还有不用太紧张,分班不要紧,以后机会很多!加油吧!!。
6、青岛版小学1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信息窗2:8加几的备课
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1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2、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1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1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1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1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1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1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1、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2、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1、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2、 8加2等于10,
3、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1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1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1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1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1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1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1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1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1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1组说1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1、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2、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2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2种方法好?(第2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1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1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3、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1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教案点评: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4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
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1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3个层次进行练习.第1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2层次是基本练习.第3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