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公开课,谁有平行四边形教案课件设计思路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公开课

1、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公开课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gxlkissyou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数形结合、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联系与转化的观点看问题,在团队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实际的例子: 如图,在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仓库,现要修建一公路与之连接起来,那么怎样设计能使公路最短? 这个实际问题要解决,要转化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得出就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提出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并板书写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假定在直角坐标系上,已知一个定点P(x0,y0)和一条定直线:Ax+By+C=0此时,直线为:。

谁有平行四边形教案课件设计思路

2、谁有平行四边形教案课件设计思路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 2.内容解析 平行四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对于平行四边形,按照图形概念的从属关系,平行四边形首先是四边形,具有四边形的一般性质,又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殊四边形,是四边形中的一类特殊图形,有它特殊的性质,同时它又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具有它们的共性.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经历了感知(观察)、猜想、证明等过程,本节主要研究边、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应用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思想,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对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训练学生思维,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在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科书引进了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距离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几何学习的重要起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基础.它们的本质上都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任何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存在的、唯一的,都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最短的线段的长度.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给出,是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探索和证明.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初步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其边、角的性质,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行基本的计算或证明;初步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方法,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知道观察、度量、实验、猜想、证明是几何研究的基本活动,体会“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这一几何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体会对图形性质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揭示图形中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对边相等”的特征学生是用度量或折叠的方法已经得到的.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已经有所认基础上,对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观察、度量等只是发现结论、形成猜想的辅助手段.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需要借助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目标(证明线段相等)出发,分析达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连接对角线,再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证明的,这一点要让学生领悟这一转化思想,又不能过于强化,平行四边形性质学完后,要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避免再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防止学生总是走不出三角形的圈子.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连接对角线,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示范教案(第1课时)

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示范教案(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和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上设计的,本节主要介绍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即在立体几何中,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问题.本节内容包括: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问题,用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以及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和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本节所讲的向量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向量的几何运算的方法,即选择空间基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种是向量的坐标运算的方法,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按照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造成解题困难.用向量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可使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的障碍而顺利解题,为研究立体几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而且,在丰富学生思维结构的同时,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课时分配5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解:。

怎么写高中数学教案

4、怎么写高中数学教案

这是一个教案但是有些图复制不上,你先看一下,如果满意,再我博客留言我传给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

2、理解方程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应用圆的有关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应用. 难点:利用圆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曲线与方程的相关问题,知道要求曲线方程只需找出曲线方程上一个代表点,然后利用题目中的性质列出表达式化简即可。 (二)依标导学: 初中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根据圆的定义,求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 设 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则│CM│=r, 即 两边平方得 + = 这就是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圆的圆心在原点.O(0,0).即a=0.b=0.这时圆的方程为 例:(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a=3,b=-2,r=5 圆的方程为 + =25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a=-3,b=4,r= 三、异步训练: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 圆心C(-2,1),并过点A(2,-2); 分析:由圆的定义知r=|AC|= =5 而a=-2,b=1,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2) 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分析:圆与直线相切,则连结圆心与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即求半径转化为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r= =3 而a=1,b=3,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3) 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分析:本题要求C(a,b),A,B均是圆上的点,所以|AC|=r,|BC|=r,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出a,b的值。 四、达标测试: 求圆心在坐标原点,且与直线4x+2y-1=0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 五、课堂小结: 圆的标准方程两要素:圆心、半径 六、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A、

3、(3)、(4) 师生共同回答 启发引导学生推导 根据方程形式让学生作答 先分析每一个题型的特征,然后利用圆的性质求出标准方程中所要求的条件代入方程即可。让同学自己组织步骤 (板演)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 一、 圆的定义: 例

1、(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二、 求圆的标准方程: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例

2、(1)圆心C(-2,1),并过点A(2,-2); (2)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3)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函数的应用》说课教案

5、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函数的应用》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解析几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其中以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线线位置关系为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解决其它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本节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一个重要公式。推导此公式不仅完善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体系,而且也为将来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认真设计这一节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化归思想和分类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2、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怎样自然地想到利用坐标系中的x轴或y轴构造Rt△,从而推出公式”。对于这个问题,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没有说明原因直接作辅助线(呈现教材)。这样做,无法展现为什么会想到要构造Rt△这一最需要学生探索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公式的推导和掌握与之相应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照本宣科,则不能摆脱在客观上对学生进行灌注式教学。事实上,为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起关键作用的是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因此,我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作辅助线,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重组和铺垫,构建出在探索结论过程中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采用将一般转化到特殊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特殊的直观图形的观察、研究,自己发现隐藏其中的Rt△,从而解出|PQ|。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特殊问题还原到一般,学生便十分自然地想在坐标系中探寻含PQ的Rt△,找不到,自然想到构造,此时再过P点作x轴或y轴的平行线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本设计力求以启迪思维为核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推导出公式。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并能用公式计算。 (2)领会渗透于公式推导中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掌握用化归思想来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反思、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精神,挖掘其非智力因素资源,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点点距离、线线位置关系,初步掌握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学习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就为构造Rt△,利用三角形性质以及同角公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了铺垫。并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从特殊的情况中发现规律,从而推广为一般情况,关键是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应用意识还比较淡漠,所以本节课只要做好这种引导工作,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也是本节课要突出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课堂设计的原因,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难度很大,关键是推导公式的方法的选择,一旦找准推导方法、作出相应的辅助线,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就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怎么写高中数学教案?能不能写一个看看

6、怎么写高中数学教案?能不能写一个看看

这是一个教案但是有些图复制不上,你先看一下,如果满意,再我博客留言我传给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

2、理解方程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应用圆的有关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应用. 难点:利用圆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曲线与方程的相关问题,知道要求曲线方程只需找出曲线方程上一个代表点,然后利用题目中的性质列出表达式化简即可。 (二)依标导学: 初中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根据圆的定义,求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 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则│CM│=r,即 两边平方得 += 这就是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圆的圆心在原点.O(0,0).即a=0.b=0.这时圆的方程为 例:(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a=3,b=-2,r=5圆的方程为+=25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a=-3,b=4,r= 三、异步训练: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圆心C(-2,1),并过点A(2,-2); 分析:由圆的定义知r=|AC|==5 而a=-2,b=1,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2)圆心C(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分析:圆与直线相切,则连结圆心与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即求半径转化为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r==3 而a=1,b=3,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3)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分析:本题要求C(a,b),A,B均是圆上的点,所以|AC|=r,|BC|=r,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出a,b的值。 四、达标测试: 求圆心在坐标原点,且与直线4x+2y-1=0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 五、课堂小结: 圆的标准方程两要素:圆心、半径 六、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A、

3、(3)、(4) 师生共同回答 启发引导学生推导 根据方程形式让学生作答 先分析每一个题型的特征,然后利用圆的性质求出标准方程中所要求的条件代入方程即可。让同学自己组织步骤(板演)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 一、圆的定义:例

1、(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二、求圆的标准方程:(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例

2、(1)圆心C(-2,1),并过点A(2,-2); (2)圆心C(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3)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