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二的教案,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文具店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二的教案

1、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二的教案

教学目标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教学重点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 59~60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试一试 (1) 一共有几只蝴蝶? (2) 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3) 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4) 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 黄花: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3、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文具店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2、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文具店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认、读、写小数。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文具店一角”主题图、方格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为了迎接新的学期的到来,客都超市举行文具大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买文具店买些文具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小数

1、(课件出示商品及价格)从这儿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出示文具标价牌。日记本

3、15元铅笔0.50元钢笔

6、66元尺子

1、06元书包25元2.区别整数与小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师:下边这组数25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3.引出小数师:上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三、巩固练习。0.50。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sunqingbiao829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街景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折一折”“练一练”“做一做”“比一比”等几个小活动。其中,“折一折”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练一练”,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比一比”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组,它们都有尖尖的角;圆和椭圆一组,它们都没有尖尖的角。生:假。生:能。生。

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4、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分数加减法 折纸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 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 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 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第1题

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 (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 小结: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提高 拓展: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整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 5/6+3/4 1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 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5、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出示情境图,看,分数王国里都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呢? 生汇报。 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他们吵什么呢? 1/20和0.06都说自己更大呢! 提出问题:1/20和0.06哪个数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

2、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15 18 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 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4、小数化成分数 把0.3 0.27 0.75 0.125 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基础: 重点交流比较的方法。 完成填空,常用的分数、小数的互化让学生记忆。 独立完成,反馈。 变式: 错误的进行改正,说说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 四、小结 二、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还要对长方体进行深入研究。 (二)探索新知

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 长方体 正方体 尝试练习: 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个面; ②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个顶点; ③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条棱。

2、探索新知活动 (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 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对面两两相等。 (2)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指名说说)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3)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全班交流)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3、整理知识 我们把刚才探索得的知识归纳整理可以得下表: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长方形 相对面相等 12 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面都相等 12 所有棱长都相等 (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长方体的长、宽、高) 尝试达标练习

1、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2、如图所示,三条线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1)这个图有( )个面是长方形; (2)这个图有( )个面是正方形; (3)这个长方体上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和是( ),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板书设计: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长方形 相对面相等 12 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面都相等 12 所有棱长都相等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具准备: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步骤: 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相等 12 所有的棱都相等 长方体 8 6 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12 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棱的长度相等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如果把长方体和长方体展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展开”与折叠。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探讨:这是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请你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2、怎样得到一个展开图?请你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桌合作,剪一剪,想一想先沿着哪条棱剪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集体汇报,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 小结: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不同。

4、请同学们再将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同桌合作,剪一剪)

5、汇报展示,请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并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

6、自己把展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闭上眼睛再想想展开和折叠的过程。 四、巩固训练,深化理解

1、课本16页“做一做”

1、2题。

2、课本17页“练一练”

1、2题。 (让学生做后小结,判断能不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利用筛选淘汰的方法,剔除条件不够的图,如正方体,面大于

6、小于6都不行,面都在一边的肯定不行。)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 有六个面,而且都不在一边 判断:筛选淘汰法 长方体 七、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前提测评,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①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 ),有( )条相等的棱。 ②长方体有( )个面,S上=( ),S左=( ),S前=( )。

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5、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分数加减法 折纸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 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 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 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第1题

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 (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 小结: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提高 拓展: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整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 5/6+3/4 1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 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5、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出示情境图,看,分数王国里都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呢? 生汇报。 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他们吵什么呢? 1/20和0.06都说自己更大呢! 提出问题:1/20和0.06哪个数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

2、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1\5 1\8 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 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4、小数化成分数 把0.3 0.27 0.75 0.125 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基础: 重点交流比较的方法。 完成填空,常用的分数、小数的互化让学生记忆。 独立完成,反馈。 变式: 错误的进行改正,说说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 四、小结 二、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还要对长方体进行深入研究。 (二)探索新知

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 长方体 正方体 尝试练习: 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个面; ②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个顶点; ③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 )条棱。

2、探索新知活动 (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 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对面两两相等。 (2)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指名说说)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3)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全班交流)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3、整理知识 我们把刚才探索得的知识归纳整理可以得下表: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长方形 相对面相等 12 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面都相等 12 所有棱长都相等 (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长方体的长、宽、高) 尝试达标练习

1、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2、如图所示,三条线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1)这个图有( )个面是长方形; (2)这个图有( )个面是正方形; (3)这个长方体上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和是( ),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板书设计: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长方形 相对面相等 12 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面都相等 12 所有棱长都相等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具准备: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步骤: 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相等 12 所有的棱都相等 长方体 8 6 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12 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棱的长度相等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如果把长方体和长方体展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展开”与折叠。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探讨:这是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请你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2、怎样得到一个展开图?请你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桌合作,剪一剪,想一想先沿着哪条棱剪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集体汇报,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 小结: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不同。

4、请同学们再将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同桌合作,剪一剪)

5、汇报展示,请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并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

6、自己把展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闭上眼睛再想想展开和折叠的过程。 四、巩固训练,深化理解

1、课本16页“做一做”

1、2题。

2、课本17页“练一练”

1、2题。 (让学生做后小结,判断能不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利用筛选淘汰的方法,剔除条件不够的图,如正方体,面大于

6、小于6都不行,面都在一边的肯定不行。)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 有六个面,而且都不在一边 判断:筛选淘汰法 长方体 七、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前提测评,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①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 ),有( )条相等的棱。 ②长方体有( )个面,S上=( ),S左=( ),S前=(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九义教材北师大版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 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白分之几? 1. 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 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45)÷45 方法二: 50 ÷45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把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二)教材第25---26---2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理解“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二) 二.探索新知 出示题目: 1.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40%”这句话的? 你能通过画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2. 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 3。师生共同合作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80 × 40% = 32 80 ×(1+40%) 80 + 32 = 112 (千米) =80 × 1。4 =112 (千米) 方法一:先求出增加部分的具体量,然后加上已知的标准量即单位“1”所对应的具体数量。 方法二:先求出比单位“1” 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然后用单位“1” 的具体数量乘这个百分数。 4.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第25页“试一试”师重点指导“打折”的意思。 三 查看原帖>>。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