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版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4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版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daban234 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1、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引出课题。
2、生介绍自己游览颐和园的情况。
2、交流资料,预习反馈。 1.导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1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讲。 2.学生交流资料。 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较为全面,同时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热情。
3、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的确,颐和园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不想到颐和园去看1看?那好,就和老师1起走进颐和园。 2.2.参考网站:华夏旅游。
2、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年级是学生小升初的过度时期,学习内容较困难,并且上册的教学难点有很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要认真准备好教案。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教材 7年级语文 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片段刻画 方法 ,并将各个片段进行组合连缀成篇。掌握片段组合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的说话。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片段刻画方法,并将各个片段进行组合连缀成篇。
2、教学难点:掌握片段组合的方法。
2、课时安排 1小时。 【教学设计】 作文 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人格理想的集中反映,它蕴藏着学生的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应先帮学生建立情感系统,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出使 儿童 的作文产生那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情境、选取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抒发自己的心声,表达真实的思想,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的1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学会相关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学生的情感被有效激发起来后,教师应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1定的写作技法,使学生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进入初2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感觉好象越来越紧张忙碌。 师:假如你要与1位美国中学生通信,你将如何表现这紧张忙碌的1天呢?是不是要把整个1天的生活全部写出来呢?学生表示可以选取1天中早晨、中午、晚上3个片段加以表现。如紧张的早晨、忙碌的中午、疲倦的晚上。 教师继续引导:像紧张的早晨你是不是1定要把整个早晨全写出来呢?学生表示可只进行片段的刻画,表现出早晨上学的紧张。 教师引出课题:片段组合出佳篇。明确片段组合的含义。所谓片段组合就是根据 文章 的中心通过1定的角度选取几个相关的片段进行刻画表现。并举柯达 广告 的例子使学生对片段组合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进行片段选取的练习。教师:我国神6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假如让你用片段组合的方法表现整个神6载人飞行,你选取哪几个片段?学生表示可选取“发射----巡天----返回”这3个片段进行刻画。
2、明确片段组合写法的要领 教师:我们同学感觉到初2生活的紧张忙碌,那么我们看看高3的师兄师姐们对高3生活又什么感受。出示例文《生活写真》。学生仔细阅读例文。 教师:作者对高3生活有什么感受?他是如何来表现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截取片段的方法。) 学生:作者觉得高3生活既紧张忙碌又有价值和意义。截取了3幅片段进行描绘加以表现。 教师:在第1幅片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早晨的紧张呢?(引导学生学习片段刻画的方法。) 学生:作者选取上学这个片段进行细致的刻画。 教师:3幅片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引导学生意识到片段的组合应按1定的顺序进行。) 学生: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片段与片段之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衔接呢?(请学生注意片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学生:文章是通过用镜头
1、镜头2的方式进行。 教师进1步引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衔接? 学生: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片段组合式作文的要点。教师:片段组合作文写作的几个关键,同学们能看得出来吗? 学生:
1、先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
2、要围绕中心通过1定的角度选取片段;
3、要对片段进行细致的刻画;
4、片段的安排要注意顺序和衔接。
3、进行作文练习 教师:我们平时的生活是紧张、忙碌的,但如果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我们会发现在紧张忙碌的同时,爱也在我身边。请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爱? 学生: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等。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教师:对于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分别可以选取哪些片段来表现。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自选1个角度进行片段刻画训练。学生当场作文。请部分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4、学习片段对比组合 师引导:刚才我们选取的片段都是同1角度类型的,有时我们将两个不同情况的片段放在1起会很有意思。比如说,同学们现在最怕什么? 学生:最怕考试。 教师:是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考得不好……考得好… 请同学分别想象考得好时和考得不好时的结果场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教师:通过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刻画,可见分数对我们同学是多么的重要。
5、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片段组合式文章的写法,生活有如1个万花筒,5彩斑斓。如果我们能学会裁剪生活,经常将生活的1个个片段放在1起来比较、把玩,我们会对生活有更深的领悟,同时我们会发现同1个片段与不同的片段放在1起会截然不同的效果,它是多么的有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1件快乐的事情,好玩的事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教学 反思 】 从课上学生的反应和课后听课教师的评价来看,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较为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中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入手,选取话题,注意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由于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讲,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训练之中去。
2、教学的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做到了“1课1得”。在本节课上紧紧围绕“如何进行片段组合”这个中心逐层深入,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片段组合式作文的写法要点。
3、 范文 引路,讲练结合。在本节课上注重以范文引路,对范文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对写法要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训练时有了“描红”的底子。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片段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反思本节课,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还不够充分。当学生在进行作文交流后,仅是教师进行了点评,还可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评点,使得训练的效果得到进1步深化。
2、教师的追问意识不够强烈。当学生进行了片段的截取之后,教师没有进1步追问1句“为何选取这个镜头”,没有进1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部编版7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台阶》1文是人教版 8年级 上册第2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全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教材,使造房这个1般性的命题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及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他们能自主挖掘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 故事 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逐步提1些简单问题;极少数学生缺乏对教材最起码的分析能力。 设计理念
1、读懂人物。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用“3问”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2、读懂作者。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3、读出自己。联系生活,理解﹑感悟父亲。 知识目标
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生词。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试用第3人称 说说 本文的故事梗概。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故事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悟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点
1、能够用第3人称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主题,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安排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了解生字词和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天坛祈年殿、中山陵) 师介绍图片中台阶的丰富意义,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台阶:它有什么意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李森祥老师的步伐,踏上又1个台阶。 (板书:台阶李森祥) 【导语设计用图片中的台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联系生活,感悟父亲。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李森祥,浙江衢州人。1986年发表著作后迅速成长。他的小说以、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1系列生动的普通的质朴形象。其作品获《小说月报》第4届百花奖。他也是电视剧《天下粮仓》编剧之1。 (2)、字词积累 涎,水筹,划凹,凼尴,尬黏,性头,颅揩,1把。
4、自主、合作学习 (课件展示)读书之境界: 读懂人物。 读懂作者。 读出自己。 下面就请同学也像攀登台阶1样,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吧。 (1)、细读课文,读懂人物 阅读小说,首先要了解她的故事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攀登第1级台阶 师:快速浏览课文,用第3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讲清楚:
1、父亲为什么要造1栋有高台阶的屋子?
2、父亲是怎样造成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师:我们知道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不易,让我们进1步的走进这位父亲的感人形象。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让你感动,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以“从……看到了父亲是1个的人”为题说1段话。 师生共同 总结 父亲形象: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朗读,特别是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要,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下1步教学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深入探究,读懂作者 师:我们从作者的动情描绘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勤劳、淳朴、坚强、谦卑,那么作者通过造台阶塑造这1人物形象,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可以多角度考虑,不要局限于1种) (参考: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情感升华,读出自己 小说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读了《台阶》中的父亲,想起了生活中无数的父亲……下面让我们1起来攀登第3级台阶。
1、首先请大家欣赏1首歌曲《父亲》。(播放歌曲) 1曲《父亲》唱出了天下父亲的辛酸和快乐。是啊,父亲是登天的云梯,撑起子女的未来;父亲是拉车的牛,承载家庭的重担;父亲给我们1片蓝天,父亲给了我们1方沃土。父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此时此刻你1定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准备1下,来说1说。 【此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1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台阶》1文,我们看到了父亲伟大的品质。但这篇文章的魅力决不而已。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深含着那种淡淡凄楚和辛酸,我们在探究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偏远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及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愚昧。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应将亿万农民的幸福铭记在心,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6、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为父亲做1件力所能及的事。 部编版7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1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1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4、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步骤
1、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2、导入
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其画像)
2、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 成语 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1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1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3、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1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4、小结
1、古今词义。
2、1词多义
3、判断句
5、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分步讨论问题,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1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2、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3部分。 第1部分(第1节)写渔人 捕鱼 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2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3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1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8、提问:渔人—1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1
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1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
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1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1种空想。
3、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1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4、作业
1、课后练习。
2、练习册上的作业。
5、板书设计。
3、【部编版】统编教材4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习作 写信》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xjsxxly 习作写信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习写信。课本上给出了1篇书信范例,意在通过这样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信的格式是怎样的,知道信里可以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信的好处。此外,课文还告知了寄信之前需要写信封的事,让学生了解寄信的流程。教学时,不但要指导学生把握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写信的兴趣,鼓励学生与异地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1般来说,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敞开心怀,勇敢讲述自己的见闻、情感,再加上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学生写好1封信并不困难。培养学生写信的能力,不仅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应用文这1特殊文体,更能帮助学生维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写信及信封的方法。 2.能够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3.培养热爱写信的爱好,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正确的写作格式写1封信。 2.注意书信中语言表达的精确度、明确性及简洁性。 3.注意情感的真实动人。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提前安排学生思考想给谁写信。 学生:准备信封、信纸和邮票。 课时安排:1课时
1、激趣导入(2)4.记得有1次,放学之后我要去学英语。那天您和爸爸都没时间,我就自己去了英语学校。事后,我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您,本以为这样做会得到您的夸奖,夸我长大了,然而我得到的却。
4、2016部编教材教学设计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真涛儿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识记与理解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开放改革关系1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丝稠之路的开通和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1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1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 【内容探究】
1、张骞通西域 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22。
5、部编教材2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4 学习有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syzxwk2017 14学习有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学习有方法,明确方法很重要。 (2)知道学习差别在细节,学习的方法很多,试着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情感与态度 懂得分享的快乐,愿意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别人,和他人感受1起进步的快乐。 3.行为与习惯 与人分享方法,分享快乐,并从中受益。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学习方法,了解怎样才能学得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难点:与人分享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人感受1起进步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调查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2.课件。 学生准备 1.学习方法卡片。 2.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1、有方法,算得快 1.(课件展示教材第54页情境)师:我们来做24点游戏。你们知道怎么得到24吗? 2.生l:我算出来了!我发现了1个方法:24=12+12,只要先凑出两个12就可以了。 生2:我的方法是用乘法:4×6=24。 3.师小结:看来,只要找到学习方法,学得很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做24点游戏1起找学习方法,既能培养动脑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小组间合作学习。】
2、谁能学得好 板书设计。
6、【部编版】统编教材5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xjsxxly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活动分析: 我们在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常常会被其中的1些人物吸引和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本次口语交际就是来说1说“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交流会的形式举行。为了表达得清晰、顺畅,可在会前以表格的形式准备。交流时要分条讲述,要把喜欢的理由讲清楚。听众也要认真地听,以便在交流的时候能抓住重点,互动、评议。 教学目标: 1.举办交流会,把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他人。 2.以表格的形式准备,做分条讲述。 3.要讲清楚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 4.作为听众要认真地听,能对他人的发言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重点难点: 1.能分条讲述,把喜欢的理由说清楚。 2.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回顾读过的书籍或者观看过的影视作品,照样子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填写。 课时安排:1课时 (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
1、导1导,引出话题 1.教师出示柯南、孙悟空等常见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这些人物形象你们是不是特别熟悉呢?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出自哪本书籍或者哪些影视作品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些人物形象都很感兴趣。他们有的活泼机灵,有的英勇顽强,有的忠厚老实,有的顽皮搞笑,有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