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


1、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


作为1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肢闭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分析   "自然测量"的课例研讨活动主要关注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及大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反应和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例如曲别针、脚步、粉笔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仅仅是身边常见的工具的测量,而不是如直尺,曲尺等标准工具的测量。它包括对物体长度、高矮、粗细、轻重等的测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多次操作,才能获得,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进行培养。我设计的"自然测量"这1活动(本次活动立足于对物体长度的测量),试图实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出自然测量的方法,以充分体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1活动中担当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组织幼儿游戏:我的飞机就要飞,熟悉全国各地地名(自由站在大的中国地图轮廓线上)。   
2、结合目测,比比从北京出发到各个城市谁远谁近。   (2)、学习自然测量。   
1、以充当"地质勘察员"为名,请幼儿利用彩色吸管尝试测量。   
2、幼儿交流各自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握租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1头用粉笔或手做个记号,第2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结合表格1,教师讲解记录的方法。   
4、幼儿俩俩结伴选择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观察适时辅导。   
5、请部分幼儿说1说测量的结历皮裂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教师提问:"老师这里还有竹签和积木两种测量工具,你能不能用这两种材料,也来测1测路线?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秘密?"(同时请幼儿猜测表格2的使用方法)   
2、幼儿再次操作,并进行表格记录,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并将结果在黑板上呈现。   (4)、活动延伸:   出示毛线,交代如果用毛线测该怎么测?--需要合作、将绳子拉直;出示筷子等其它操作材料(测量时不能刚好测完)--学习新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1、关注幼儿间的合作。通过幼儿的合作测量,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既满足了教学时间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保证了幼儿间互相学习的互补性、合作性。   
2、注重各个领域的整合。能将主题活动"我爱祖国"的学习与数学活动有机融合,1方面让孩子了解了各个主要地区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另1方面也让孩子通过测量清楚城市间的距离长短(地图的设计基本按照比例完成,选取的城市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1、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3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1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1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物亮,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1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4、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1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3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1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1试。   
5、活动延伏老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1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1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1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罩厅宽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1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1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1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1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2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1放1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1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1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1个小环节和第2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2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3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2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1个目标放在第2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1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2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1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1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3)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1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1样。   (4)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1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1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1样吗?你的结果呢?   (5)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4、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5篇 我们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
1、
2、3,感知3以内的数量,理解3以内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乘车的简单礼仪。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1—3数字标志的头饰。
2、教玩具公共汽车3辆,车票若干,分别是数量为
1、
2、3的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邀请幼儿乘坐“公共汽车”去游玩,询问幼儿该怎样乘坐。 (引导幼儿说出从前门投币上车,从__下车;上车时1个跟着1个,不推也不挤;上车后坐好扶稳,等等。)
2、介绍乘车的要求:正确点数车票上的物品后,根据物品的数量乘坐相对应的“公共汽车”。 如车票上物品数量为1个时,应该乘坐1号车。
2、邀请幼儿参与游戏
1、请3名幼儿当司机,并戴上有数字标志的头饰,根据头饰的数字开相应的“公共汽车”。
2、其余幼儿当乘客,根据车票上的物品数量,乘坐相应的“公共汽车”。
3、“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到终点,老师引导幼儿把车开得稳当、安全。
3、创设中途上车的情景,吸引幼儿在中途候车亭候车。
1、老师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游玩后,询问幼儿应在哪里乘车回家。 (引导幼儿说出到候车亭等车。)
2、幼儿根据车票上物品的数量,在相对应的候车亭候车,并乘坐相对应的“公共汽车”。 如车票上物品数量为1时,在1号候车亭候车,并乘坐1号汽车。
3、提醒幼儿要等汽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上车。
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来乘坐公共汽车,并对活动做评价、小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2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
1、
2、
3、
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1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1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1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1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1致的点数1——7的数。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1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1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3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4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5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1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1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1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1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1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1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1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
2、在学会辨别大小的基础上,能够按大、小分类
3、学会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活动准备:
1、两个不同大小的篮框
2、演示用的大橘子和小橘子、大海宝和小海宝、大瓶子和小瓶子、大的书和小的书、许多大的和小的花 活动过程:
1、语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进入1个神奇的世界,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神奇啊?因为它充满了"大的宝宝"和"小的宝宝",老师念咒语带大家1起去吧!小朋友要闭上眼睛哦!(念咒语)--在念咒语的同时将道具展示在幼儿面前。 --请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的东西啊都分成了"大的宝宝"和"小的宝宝"(说大的时候出示大的对比物。说小的时候出示小的对比物),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大和小分辨出来呀?
2、辨别哪个大,哪个小,尝试以大、小进行分类--分别出示大橘子和小橘子、大海宝和小海宝、大瓶子和小瓶子、大的书和小的书,引导幼儿辨别大、小,并说出"大的"、"小的"。 --大的宝宝和小的宝宝都有自己的房子,大的宝宝要进大房子,小的宝宝要进小房子,可是它们没有脚,需要我们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送回家。 --教师演示如何分类,并指导幼儿将大的对比物放到大篮框,小的对比物放到小篮框。反复练习几遍。
3、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我们要回家,这些宝宝们要谢谢我们的小朋友,请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1朵花。但是呢,需要小朋友说出这个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让我们找找还有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4 活动目标: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学说这是大__,这是小__。 活动准备:大小蘑菇、小兔1只、幼儿操作材料:大小篮子两只、大小标记。 活动过程:
1、小兔采蘑菇(认识大小) ⒈(出示小兔)小朋友你认识它吗?(小兔)你知道小兔喜欢吃什么吗? (1)(萝卜、青菜等)小兔除了喜欢吃这些还喜欢吃蘑菇。 (2)(喜欢吃蘑菇) ⒉这里有还多的蘑菇。(学说蘑菇)小兔采了两只蘑菇。我们来看1看这两只蘑菇1样大吗?(不1样)(1起认识并学说:大蘑菇、小蘑菇) ⒊再换两只蘑菇。现在你能找出哪1只是大蘑菇?哪只是小蘑菇呢?(个别幼儿上来找1找)其他幼儿再次学说大蘑菇、小蘑菇。
2、幼儿操作(帮小兔采蘑菇)(继续区分大小) ⒈小朋友刚才帮小兔区分了蘑菇的大小,真棒!草地上还有好多的蘑菇,现在小兔请小朋友每人采1只大蘑菇、1只小蘑菇。(幼儿操作) ⒉你采到大蘑菇了吗?采到小蘑菇了吗?(集体检查) ⒊操作错误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改正。
3、帮小兔送蘑菇(分类) ⒈小朋友真棒!都采到了蘑菇。我们要帮小兔送回家。看这是什么?是小兔的房子,这两间房子是1样吗?幼儿观察,比较房子的大小,这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对,这是大房子,这是小房子,房子的上面还有大标记,还有小标记,那小房子里送什么蘑菇呢?(小蘑菇)让幼儿说说。那大房子该送什么样的蘑菇呢? ⒉幼儿1起送蘑菇回家。师讲评:纠正送错的蘑菇。 ⒊小朋友帮小兔采了好多的蘑菇,小兔真开心。 幼儿园大班数学经典教案5 【活动设计】 在“小超市”游戏中,我发现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但若要求他们进行11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却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1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果”活动。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明白数数时最后1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还添加了1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1”或“少1”,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这也是此活动的1个创新点。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1只(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1:
1、“今天老师带来了1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1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1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1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2: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1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1边放板板,1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1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1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3:
1、“接下来我们再玩1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1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1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__迭起。分析原因,其1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2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1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1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1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2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3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1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1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1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1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1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1数概念。




5、5以内的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1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5以内的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5以内的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侍森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1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1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5以内的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PPT动画、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幼儿每人1套数字列式操作卡。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1个,有1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1份列式用的'图卡及笔。 【活动过程】
1、做游戏“碰球”,复习5的组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1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儿可集体回答,也可个别练习。
2、导悔返入课题,学习5的减法。 1.出示PPT
1、 师:玩了“碰球”的游戏,我要带你们去逛公园啦,出发吧! (1)车站里有几辆公交车?用数字宝宝几表示?开走了几辆车?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辆车? (2)教师(出示“—”):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减号”的含义。) (3)教师老前亩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1=4(大家1起读读这道算式。) (4)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导幼儿理解算式的含义。) (5)师:请小朋友和老师1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1摆算式。 2.出示PPT
2、:花圃里有几只蝴蝶?用数字宝宝几表示?飞走了几只蝴蝶?(2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只蝴蝶? 3.出示PPT
3、:池塘里有5条鱼,游走了3条鱼,还剩下几条鱼?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4.出示PPT
4、:食品店里有块面包?买走了几块?还剩下几块?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3、游戏:送信(看式计算) (1)出示游戏材料1—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4、看图列式计算,进1步掌握5以内的减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逛公园,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品尝了美食,还学会了用减法来计算,玩了送信的游戏。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看着这几幅图来列算式,还要算出答案哦,看看谁最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板书,集体验证。)
5、联系生活中的运用 1.师:小朋友们想1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1说好吗? 2.回家后用我们今天学的本领向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目测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1、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2、活动准备:


1.每两人1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3、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1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1个忙,测1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1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1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1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1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1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1个是画选用的工具、1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1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1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1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1起去测量1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