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1、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1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1、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1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1位主持人出场。

2、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1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2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3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

3、

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

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2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1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3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1评。

3、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2十7第5题。 (2)完成练习2十7第1

0、11题。 (3)完成练习2十7第

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2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

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1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3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1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1个量是另1个量的百分之几。

2、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1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1说,议1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3、复习百分数的1般应用题。

1、求1个数比另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1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1个数=1个数比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1个数×(1+几%)=比1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4、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1:(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2: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2十7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3、完成练习2十7第1

4、15题。 教师:9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班上交流。

5、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1个数是另1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1个数比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个数×(1+N%)=比1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1

0、120页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进1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1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1说,再指名汇报。

2、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1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1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1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1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3角形、等边3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1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3、巩固练习 练习2十7第

1、1

1、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4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1、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1议,然后指名说1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分析扇形统计图 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下说法都对。 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3、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1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1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1算,每1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4、巩固练习 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材练习2十7第1

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2、☆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智拓法律 单位:|沂南1小|主备人|高冬梅| 第1单元负数 单位| 葛沟中心小学|主备人|王立华| 时间|2011年1月8号|参与者| 李庆霞 冯桂霞 赵昌苓 张平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材第2-9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2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1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1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1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3学段进1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0上和0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23又如,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对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教材1开始就。

求比较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1到6年级教学设计/教案百度云



3、求比较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1到6年级教学设计/教案百度云

链接: http://**/s/1c2eliNY 密码: v5r6。

需要1份小学数学,6年级的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及对应的《教学案例》,急用,谢谢!



4、需要1份小学数学,6年级的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及对应的《教学案例》,急用,谢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6年级上册(第十1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飞翔教学资源网”下 载 第1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1、 导入

1、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1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2、 新授

1、 教学例1 (1) 如果老师用第2列第3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结例1: (1) 确定1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1个数据表示列,第2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练习: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学例2 (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1起来看看在这样的1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1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3、 练习

1、 练习1第4题 (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 练习1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 练习1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3角形。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1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2个数据发生改变)

4、 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5、 作业 练习1第

1、

2、

5、

7、8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2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2、 新授

1、 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5、新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1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2.进1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1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1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2、归纳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1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1条线段;把线段1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1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1条直线。

2、。

新人教版小学6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6、新人教版小学6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xinlibangxiao 哈拉道口中心小学 2017—2018年度第2学期 6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6(3)班,这个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2、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1些内容:负数、百分数(2)、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1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2)和比例3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1。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1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1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1步发展。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1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