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课后问题的答案,六年级语文学案第一单元答案

小学6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后问题的答案


1、小学6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后问题的答案



1、瞻天佑是在1905年的时候,在帝国主义者的要挟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在通过居庸关、8达岭、青龙桥的困难是1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克服的方法是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1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1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1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8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8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3倍长。他跟老工人1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1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1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1个在前边拉,1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3、因为他在修铁路时遇到许多困难,他想进办法去解决。而且在帝国主义阻挠时他毅然接受帝国主义的“任务”。所以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6年级语文学案第1单元答案


教案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1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2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1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1课时



1、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1起来欣赏。



2、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1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4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3、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3、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1节:


(1) 自由读,4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1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1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1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2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1、“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1句:“走”、“奔”句与第1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
2、“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11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
1、“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1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2、“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1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4、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5、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1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1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1句,4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1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1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1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1路走来,将1路的景物洗刷1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1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1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1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这就是长江的丰采与气概!


师:是啊,长江正是有这样的丰采与气概,才值得我们赞美它,崇敬它,长江不愧是1条伟大的河流,让我们读好这1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1句) (殷晓燕)


[评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者并不回避,也不直接灌输答案,而是抓住疑点,启发思考,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当学生说出并不正确的答案时,教者不立即否定,而是耐心启发其他同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当学生基本读懂后,教者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揭示精髓,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升华,实在是教学到位了。 (殷高富)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4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1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


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1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3、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作为1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1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4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5彩池;飞向宝岛,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1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1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1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2、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 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1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1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3、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1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兆绝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   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1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忽然,像被1阵风吹来的”……1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1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4、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同学们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1家的情谊。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第2课时   
1、导入   通过上1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颂唤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野猜凯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1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3、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 收集的资料。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2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 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1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 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 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 整理:   (1)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1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2、学习第1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1段主要写了什么?哪1句话可以概括这1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1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1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1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1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1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1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3、学习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1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1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1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4、学习第3段   
1、默读第3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3段。   
5、学习第4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1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6、学习第5段   
1、齐读最后1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7、 总结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1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 精神。   
8、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1 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教学的重点放在:   1 、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3   【教学内容 】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5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 】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 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 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 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1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 】   制作1个 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 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1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引发探究主题   
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 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5、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蒙古族人民接待远客的方法,如运用感情读、抓词句说、讲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讲解。   
3、揭示中心, 总结全文   
1、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对草原的风光美与人情美发出内心由衷的赞叹,体会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4、查阅资料,拓展创新   
1、通过 网络教学课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设计草原未来。   
2、学生留言。充分利用 网络 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自觉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并利用 网络论坛进行实时交流。   
5、作业   以4个人为1小组,出1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点评 】   这是1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得比较好的语文课,在 教学设计的理念上凸显课改新理念。   
1、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后,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 网络学习环境,教师通过组织讨论、指导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边读边解疑,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2、注重1切为了每1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 精心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主要环节表现为问题引路,协作探索,共同提高。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和草原影像之中,围绕这是怎样的草原?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两个问题,通过看、听、读等方法,在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中,进1步理解课文。   
3、注重综合性学习   以4人小组为单位,出1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做到了学以致用。既完成了对学习效果的 评价检测,又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潜力,利用资源,团结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计算机 网络成了教与学的有力工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动人的旋律、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其体会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4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2、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 中国画的1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4、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这 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2、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1想,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3、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1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的美和大。   (1)羊群1会儿上了小丘,1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1碧千里,而并不茫茫。4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1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1次看到,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1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4、组织自学   过渡: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5、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1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看画面。   
2、学生说。   
3、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1条7色彩虹。(指图说)   
4、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5、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1、如果你是访问团的1员或是蒙古族中的1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2、指名说。   
3、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1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1、学生说   
2、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3、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1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4、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1望无际的,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理解中有困难吗?   
3、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6、 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初到————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6年级语文《草原》教案5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1、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1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2、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1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 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3、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 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1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1幅为大写意画,1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   
4、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1会儿我们1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4、苏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1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2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1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1课时



1、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1起来欣赏。



2、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1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4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3、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3、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1节:


(1) 自由读,4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1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1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1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2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1、“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1句:“走”、“奔”句与第1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
2、“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11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
1、“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1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2、“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1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4、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5、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1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1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1句,4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1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1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1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1路走来,将1路的景物洗刷1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1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1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1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这就是长江的丰采与气概!


师:是啊,长江正是有这样的丰采与气概,才值得我们赞美它,崇敬它,长江不愧是1条伟大的河流,让我们读好这1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1句) (殷晓燕)


[评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者并不回避,也不直接灌输答案,而是抓住疑点,启发思考,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当学生说出并不正确的答案时,教者不立即否定,而是耐心启发其他同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当学生基本读懂后,教者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揭示精髓,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升华,实在是教学到位了。 (殷高富)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4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1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


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1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5、苏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复习教案《长江之歌》、《3亚落日》、《记金华的双龙洞...




6、苏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复习教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