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地震小知识问答题(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1、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1、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1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2、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4、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1看,比1比,摇1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1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1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1看,好不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1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1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1模1样吗?哪里1样?哪里不1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1些、近1些,照出的人像1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1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1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1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1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1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1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1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1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1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1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1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1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1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1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1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1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1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1样,也有1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班级: 大班    活动时间: 10月    设计意图: 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发生了1些变化,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较中班有了较大地提高。班上幼儿近些天来总在谈论幼儿园大门外1颗大树的变化,他们已经观察到树叶和树枝被大风吹下时状态的不同,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我设计了该次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以及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物体抛向空中后会下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由落体现象的兴趣;

2、幼儿能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能观察、记录这两种物体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

3、绝大部分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由落体现象,在活动中能表现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学原理: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源于地心引力,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相对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它有3层基本含义: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2、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人手1份操作材料:树叶、报纸、沙袋、橡皮擦、记录单、笔。    活动形式: 集体教学和个别探索结合活动过程:    环节教学    活动内容   

1、引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说说你们见到树叶落下的情形。"2分钟集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树叶下落现象。   "树叶从空中轻轻的飘落。"2分钟探索活动开展部分   

2、探索活动1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自由落体现象   

1、教师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选用1种材料,将它抛向空中,观察下落时的情形;注意:给幼儿活动较大空间,以保证幼儿的安全。3分钟个别   

2、请幼儿分享活动体会。   "抛上去后都会掉下来。"2分钟集体

3、探索活动2教师材料,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落下时不同的状况

1、引导幼儿观察2~3种物体落下时的情形,并记录下来。5分钟个别

2、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样落下的?   :不同物体因其形状、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钟集体   

3、探索活动3引导幼儿实验:哪个掉得快?   

1、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让幼儿猜想1下:哪个物体掉得快?   

2、教师记录表,引导幼儿做实验,验证哪个落得快。   要求:幼儿选择两两比较时,要求同1高度并同1时间放下物体。7分钟个别

3、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启发幼儿探索:为什么有些物体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钟集体结束部分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落体现象

5、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探索同样重量的物体,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讨什么物体不会落下?3分钟集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1、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3、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1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1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1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1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1个办法,我们1起看1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1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1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3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1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1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1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1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1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1边给人看病,1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1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 (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 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1种),讲1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1、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2、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4、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5、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1端拧出1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1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1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1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2、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感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通讯工具。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通讯工具的图片

2、调查表——我家的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讯工具   大家说1说,你们家里有哪些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用?   

2、欣赏故事,感知几种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涛声!我听得很清楚。妈妈说。”问:旅游的第1天,豆豆是怎样让妈妈听到大海的声音的?   

2、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们1起看到了日出。”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画画的?   

3、教师将故事讲述到最后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1步认识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图片,说1说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上的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帮着添画数字。   

3、观察画面上的传真机和电脑发送E邮件的直观图象,知道这些通讯工具的传递特点。   

4、启发幼儿想1想: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讯工具?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还有传真机、电脑等,它们都能方便我们与别人联系,我们给它们起1个名字:通讯工具。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小百科: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1种报道形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3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1份装有红、黄、蓝3色水的烧杯和滴管3根,每组准备1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1个果冻空壳,1根棉签,1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1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3、活动过程:   (1)玩1玩,认1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3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3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1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小结: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3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3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3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1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小结: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2)画1画,比1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1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1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1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3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幼儿园地震小知识问答题(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



2、幼儿园地震小知识问答题(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孙悟空与现代科技反思



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孙悟空与现代科技反思

首先地球的引力巨大,要想摆脱它需要更大的力,这个力人类是没有的,需要借助机器才行。第2是太空里没有空气,人类不借助呼吸器是不可能生存的。第3是人体内的巨大压力,在太空里如果不穿增压服装的话会被自己的压力压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孙悟空与现代科技反思



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孙悟空与现代科技反思

首先地球的引力巨大,要想摆脱它需要更大的力,这个力人类是没有的,需要借助机器才行。第2是太空里没有空气,人类不借助呼吸器是不可能生存的。第3是人体内的巨大压力,在太空里如果不穿增压服装的话会被自己的压力压死。

幼儿园大班教案人们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



5、幼儿园大班教案人们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

在广袤的宇宙中还有别的存在生命的星球吗?目前,人类仍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仍是已知的唯11个拥有生命的星球.为什么只有地球上能生存生物呢?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1定的环境.人们把这些环境因素归纳为生物因素(种内种外、种间关系、人类活动)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水、光及土壤)及营养因素(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这些因素又统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物的存活、行为、形态及分布等等而生物也在不断地改变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状态.生物既依赖于环境生存,同时也在改变生存的环境.地球上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就是历经亿万年的生物参与而形成的. 地球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中并不特殊,却是1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怀疑宇宙间可能有繁殖生命的星球,但至今还未发现它们.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与太阳相距1.5亿千米,这样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1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1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则无法生存.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你别小看这个大气层,它的作用可大哩!1是提供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空气;2是保护生命安全,使其不受陨石和宇宙射线损伤;3是保护地球表面的热量. 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渐下降,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有了液态水,就有了生物体绝对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由此可见,地球处在1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力重力浮力



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力重力浮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操作材料: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   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1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1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1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总结。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