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幼儿园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1、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并根据音乐故事和图谱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内容。(重点)



2、初步探索用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内容。(难点)



3、师幼合作,共同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谱1幅。


2. 狮王进行曲音乐。


3. 自编故事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加沃特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了解并表现音乐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1块来欣赏1首很好听的音乐,大家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然后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倾听,能做到吗?



1、通过倾听音乐故事完整欣赏1遍乐曲,让幼儿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有1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休息。忽然,远处隐隐传来狮王的吼叫声。猴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小动物们赶紧排好队,吹着小号准备迎接狮王的到来。只见狮王威风凛凛、十分神气地走了过来,小动物们热烈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小动物们害怕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讨好狮王,小狐狸为狮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动物也1个个表演起来,狮王看了高兴极了,也和小动物们1起跳起了舞蹈。


师:这首乐曲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有谁能讲1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小结:这首乐曲表现的是狮王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它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成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首乐曲叫《引子狮王进行曲》。



2、利用图谱分段欣赏音乐,进1步理解并表现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分段来听1听,在动物狂欢节里,狮王和小动物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1、欣赏引子音乐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在黑板上画出图谱)


师: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图谱)这些神奇的图谱就讲述了乐曲中的故事。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眼睛)眼睛是怎样的?(闭上)是谁在睡觉啊?(狮王、小动物们)这些圆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大?(狮王醒了,在吼叫,而且声音的力度上是由小变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这个下划线的箭头从上到下,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先听见狮王的声音,于是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


师:这个引子部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些了,我们来演1演好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你会怎样表演睡觉的姿势?(放引子音乐,幼儿尝试表演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狮王怎样吼叫?(声音由慢到快,由小变大)



2、欣赏第1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听到狮王来了,猴子大声报告什么?(狮王驾到)这时候小动物做了什么?(排队、吹号,欢迎狮王)这些竖线是什么意思?我们1起来学1学小动物排队吹号。


师:这些脚印表示什么?狮王走路时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表演时,看幼儿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难度就让幼儿主要集体表演排队吹号,老师扮狮王。)



3、欣赏第2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我们1起来欣赏下面的音乐。


师:圆圈表示什么?曲线表示什么?(着重指导幼儿表现小动物害怕的发抖的样子,如:腿哆嗦,眼睁大等)



4、欣赏第3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狮王还没生气,只是小动物被吓着了。接下来狮王和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1起来听听乐曲第3段。


师:谁先出来为狮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备表演什么样的舞蹈让狮王开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动物,你会怎样和狮王1起狂欢?



3、结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1遍,老师扮狮王,另1位老师扮猴子,幼儿扮小动物。)


评析: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是1个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1堂课中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在第1课时,将重点放在这个音乐故事上,目的是让幼儿大概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而对于它的结构、音乐性质不做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从表演这关来讲,要考虑的东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儿对不同动物睡觉姿势的了解;对狮王的形态、动态的观察和把握;幼儿即兴表演舞蹈的天赋和水平差异等。这些主观条件都将决定幼儿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对老师和孩子来讲,都是1个难度和挑战。我们考虑到幼儿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这1课时的最后环节只让幼儿扮演小动物,1个群体的大众角色,猴子和狮王则由老师表演。这等于起到1个示范作用,让幼儿能够间接地模仿和创新。因为在接下来的第
2、第3课时,老师将重点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2、幼儿园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1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3根筷子捆在1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1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3种节奏型的大白纸1张。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1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2、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3、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1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1遍音乐,听1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1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1部分。(放第1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1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2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 ××|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   师:大家1起听音乐的第3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3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1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3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1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1段音乐。   师:第2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1部分,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1段音乐合奏,第2段音乐分组演奏,第1部分用响筒演奏,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第2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4、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1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1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1样的地方做1样的动作,音乐不1样的地方做不1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1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作为1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1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1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3、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4、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5、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6、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3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7、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1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1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1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3根筷子捆在1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1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3种节奏型的大白纸1张。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1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2、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3、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1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1遍音乐,听1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1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1部分。(放第1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1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2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 ××|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   师:大家1起听音乐的第3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3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1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3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1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1段音乐。   师:第2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1部分,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1段音乐合奏,第2段音乐分组演奏,第1部分用响筒演奏,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第2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4、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1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1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1样的地方做1样的动作,音乐不1样的地方做不1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1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4、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案蝴蝶歌



1、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1群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多么快乐呀!(板书:蝴蝶,并同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简笔画、勾勒出1幅蝴蝶飞舞图)你听,它们飞起来了,还唱着歌呢!(板书:歌)



2、它们唱的什么歌呢?我们1起来听1听(课文配乐朗读,同时出现课件:春暖花开,蝴蝶飞舞嬉戏的画面)。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教拼音娃娃。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就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说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开火车读)



3、齐读生字。



3、把生字娃娃放到课语文中去,再读读课文,看看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朗读感情,想像



1、你们想请哪个同学来朗读课文?为什么?


咱们给他提点建议吧!你认为他要怎么读?大家仔细听,想想蝴蝶飞到哪里。



2、指名说(板书:花园里)



3、你喜欢这里的花园吗?为什么?板书(美丽)谁来美美地读1读?指名读第1句:


范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


这里的“美丽”还可以怎么说?聪明的孩子,你能用“美丽”说1句话吗?



4、是呀!花园非常美丽,那花园里都有些什么呢?显示句子:


请孩子们读1读这两句:“红花铺……游戏”。边读边想,看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路同桌交流。


示范读。指名读。齐读。闭上眼听老师读。在反复地读中感悟花园里景色的美丽,以及蝴蝶停留在花丛中,在绿草间嬉戏的迷人景象,展开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大自然的美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问:孩子们,假设你们谅是1只只快乐的蝴蝶,在花园里飞累了、玩累了,这时就在红花铺成的床上睡眠,有什么感觉。


生自由发言,然后带着这种感觉读1读这1句。


问:来到花园里,蝴蝶在绿绿的草地上游戏,想想:它们都会玩些什么游戏?


让孩子展开想像,从而贴进课文,实现与课文的对话,进1步理解课文,再美读这1句。


是呀,花园这么美丽,蝴蝶们飞来飞去,累了,就在红花铺成的床上休息,还可以在绿草丛中游戏,真有趣!想把这两句背下来吗?试背。



5、小蝴蝶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它们飞呀!飞呀!1会儿飞得高,1会飞得低,1会飞成1团,舍不得分开,多么有趣呀!真开心!看着蝴蝶们快乐地飞舞,你们快乐吗?那就让我们1起来跟着蝴蝶边飞边唱吧!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1读:


“飞呀……分离”


边读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名读,听后评价。



6、看着这群快乐天使,花儿更是快乐,你看,它张开了鲜红的花辨,笑得脸生笑得更红了,来吧,亲爱的朋友,我们1起飞吧!


齐读最后两句。



4、指导写字



1、识记字形:读1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识生字的方法。



2、展示“新朋友”分小组活动,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生字的广告语、标题、词语等汇报到组长处再请组长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读出来,比1比哪1组收集的资料丰富、精彩。



3、指导学生按笑顺提示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4、指导学生在田了格中书写。



5、小结:



6、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蝴蝶1路唱着歌儿,1路快乐地飞舞,它们飞飞飞还会飞到哪里去呢?4人小组讨论。



2、演1演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美丽”说1句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用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想象蝴蝶飞舞嬉戏的画面,体会它们快乐自在的心情。



5、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教案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案:小星星



1、教学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是1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1闪1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3、教学活动准备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1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1个乐器:3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教学过程



1、谁是小星星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1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 X | X 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1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4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1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1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1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1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4组幼儿1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6、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并根据音乐故事和图谱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内容。(重点)



2、初步探索用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内容。(难点)



3、师幼合作,共同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谱1幅。


2. 狮王进行曲音乐。


3. 自编故事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加沃特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了解并表现音乐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1块来欣赏1首很好听的音乐,大家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然后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倾听,能做到吗?



1、通过倾听音乐故事完整欣赏1遍乐曲,让幼儿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有1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休息。忽然,远处隐隐传来狮王的吼叫声。猴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小动物们赶紧排好队,吹着小号准备迎接狮王的到来。只见狮王威风凛凛、十分神气地走了过来,小动物们热烈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小动物们害怕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讨好狮王,小狐狸为狮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动物也1个个表演起来,狮王看了高兴极了,也和小动物们1起跳起了舞蹈。


师:这首乐曲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有谁能讲1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小结:这首乐曲表现的是狮王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它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成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首乐曲叫《引子狮王进行曲》。



2、利用图谱分段欣赏音乐,进1步理解并表现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分段来听1听,在动物狂欢节里,狮王和小动物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1、欣赏引子音乐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在黑板上画出图谱)


师: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图谱)这些神奇的图谱就讲述了乐曲中的故事。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眼睛)眼睛是怎样的?(闭上)是谁在睡觉啊?(狮王、小动物们)这些圆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大?(狮王醒了,在吼叫,而且声音的力度上是由小变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这个下划线的箭头从上到下,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先听见狮王的声音,于是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


师:这个引子部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些了,我们来演1演好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你会怎样表演睡觉的姿势?(放引子音乐,幼儿尝试表演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狮王怎样吼叫?(声音由慢到快,由小变大)



2、欣赏第1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听到狮王来了,猴子大声报告什么?(狮王驾到)这时候小动物做了什么?(排队、吹号,欢迎狮王)这些竖线是什么意思?我们1起来学1学小动物排队吹号。


师:这些脚印表示什么?狮王走路时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表演时,看幼儿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难度就让幼儿主要集体表演排队吹号,老师扮狮王。)



3、欣赏第2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我们1起来欣赏下面的音乐。


师:圆圈表示什么?曲线表示什么?(着重指导幼儿表现小动物害怕的发抖的样子,如:腿哆嗦,眼睁大等)



4、欣赏第3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狮王还没生气,只是小动物被吓着了。接下来狮王和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1起来听听乐曲第3段。


师:谁先出来为狮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备表演什么样的舞蹈让狮王开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动物,你会怎样和狮王1起狂欢?



3、结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1遍,老师扮狮王,另1位老师扮猴子,幼儿扮小动物。)


评析: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是1个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1堂课中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在第1课时,将重点放在这个音乐故事上,目的是让幼儿大概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而对于它的结构、音乐性质不做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从表演这关来讲,要考虑的东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儿对不同动物睡觉姿势的了解;对狮王的形态、动态的观察和把握;幼儿即兴表演舞蹈的天赋和水平差异等。这些主观条件都将决定幼儿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对老师和孩子来讲,都是1个难度和挑战。我们考虑到幼儿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这1课时的最后环节只让幼儿扮演小动物,1个群体的大众角色,猴子和狮王则由老师表演。这等于起到1个示范作用,让幼儿能够间接地模仿和创新。因为在接下来的第
2、第3课时,老师将重点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