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蔬菜教案,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1、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蔬菜教案
作为1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1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蔬菜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蔬菜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份蔬菜。
2、筐子5个,分别贴有果实、花、叶、根、茎。 关键点:能够按蔬菜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喜欢的蔬菜
1、幼儿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
2、集体认识,教师出示蔬菜,幼儿讲述名称。 师小结:哦,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有的喜欢它的颜色,有的喜欢它的形状,也有的是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2、介绍吃的部位,并进行分类
1、师:老师也带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你们来猜1猜,好吗?(幼儿猜。)师: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们?吃萝卜的时候是吃萝卜的哪个部位呢?
2、幼儿了解蔬菜的各个部分
3、出示贴有标志的“蔬菜的家”,向幼儿11介绍。
4、幼儿按蔬菜吃的部位分类放菜。
5、纠错——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6、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要吃它的茎,有的吃它的叶,还有的吃花和果实。
3、延伸活动
1、幼儿游戏:蔬菜对对碰
2、经验积累:莴笋、荸荠吃的是哪个部位呢?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
2、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 芹菜 萝卜 白菜 花菜 玉米 茄子实物各1 各种蔬菜图片每组1套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蔬菜宝宝们要开1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1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 (2)集体学习活动。
1、分别出示各种蔬菜,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各种吃法、味道等。
2、蔬菜宝宝们都出场了,可是,它们却为了"比谁的贡献大"吵起来了。有的说:"我的贡献比你大,人们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说:"我的贡献最大,我开的花人们最爱吃,营养可丰富了。"就这样,它们你1句我1句地吵起来了,谁也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3、小朋友们快来做调解员,帮它们分分类、评评理吧!
4、教师手拿实物,以蔬菜宝宝的口吻分别介绍自己的特点: 芹菜:我是芹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杆(茎),我的杆又鲜又嫩又好吃。 萝卜:我是萝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根,我的根营养丰富,还有杀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叶,我的叶子又大又白又水灵,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花,我的开的花好看又好吃,还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果,我的果实又黑又亮,营养也很丰富。 玉米:我是玉米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人们还说我是1种保健食品呢。
5、它们都作了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来给它们评评理吧。 (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籽6种不同组成部分,知道各种蔬菜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种蔬菜的营养都很丰富)
6、蔬菜宝宝们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评得也很有理,它们都成了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了。 (3)分组学习活动。 教师:蔬菜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你能帮它们分别找到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按蔬菜不同组成部分分类) (4)评价活动。 请分得又快又对的1组幼儿选1名代表上来演示,师作适当评价。 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蔬菜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份蔬菜。
2、筐子5个,分别贴有果实、花、叶、根、茎。 关键点:能够按蔬菜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喜欢的蔬菜
1、幼儿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
2、集体认识,教师出示蔬菜,幼儿讲述名称。 师小结:哦,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有的喜欢它的颜色,有的喜欢它的形状,也有的是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2、介绍吃的部位,并进行分类
1、师:老师也带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你们来猜1猜,好吗?(幼儿猜。)师: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们?吃萝卜的时候是吃萝卜的哪个部位呢?
2、幼儿了解蔬菜的各个部分。
3、出示贴有标志的“蔬菜的家”,向幼儿11介绍。
4、幼儿按蔬菜吃的部位分类放菜。
5、纠错——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6、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要吃它的茎,有的吃它的叶,还有的吃花和果实。
3、延伸活动
1、幼儿游戏:蔬菜对对碰。
2、经验积累:莴笋、荸荠吃的是哪个部位呢? 反思: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1下1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1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2、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设计意图: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1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活动目标: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活动准备:1.每人1个透明塑料袋。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4块、记录表格共8张(2张/4组)。2.2.。
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电从哪里来》
找到1篇类似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静电哪里来 教师:屈老师 活动由来:1天午睡时,齐鑫晨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旁边的思雅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1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1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静电哪里来"这1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1、活动目标 ⑴、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⑵、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3、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4、活动过程: (1)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1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1说自己是否成功。 (2)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1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1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1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3)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4)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1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5)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1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6)游戏《头发飞起来》
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幼儿互相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个男孩和女孩对应。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间互相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经过演示,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4、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1起倒出被放置1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1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1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1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1,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1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2、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3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4、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1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1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1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2、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1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1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3、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1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1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作为1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1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1、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2、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1)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1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1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2)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2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3)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1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1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3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1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1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4、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2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喜欢拿着手电筒玩,1会儿照亮,1会儿用手挡住光,甚至用积木挡住光,看不见光。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1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知道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1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光的乐趣。 重点难点 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1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活动准备
1、课件
2、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1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要请来1个神秘的客人,但是这位客人有1个要求,要我们的教室变得黑黑的,它才出来,怎么办呢?(幼儿:把灯关上) 老师:教室变黑了,让我们把客人请出来吧。(亮手电筒的光) 老师: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兴来大大7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 老师:谢谢,那你们知道我是从哪来的吗?(幼回答)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师用书把光遮住) 老师:咦,光怎么不见了呢?(幼儿回答) 老师: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哦,光不能穿过,那光能穿过这个玻璃吗?(幼儿回答) 老师:到底能不能呢?我们来看看。 老师:用玻璃遮住手电筒的光,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老师:刚才我们玩游戏,发现光不能穿过书,能穿过玻璃。你知道有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幼儿回答)还有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幼儿回答) 老师:你们动脑筋说了很多。
2、基础部分
1、幼儿探索,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今天,老师这里准备了好多实验材料,有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1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这里还有1张记录纸, 通过实验,如果光不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如果光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 老师:现在要请你们取1张记录纸开始实验吧。 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结果不1样的再次实验。 老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实验结果到前面来。谁来说说你的的实验结果。 老师:通过实验,光不能穿过,光能穿过,(师记录幼儿结果)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教室,你们说说太阳光是能穿透窗户,还是能穿透墙壁照进来?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家以后还会发现更多 。
3、幼儿探索,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1样 老师:刚才 小朋友实验的时候,光穿过蓝色电光纸,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我们来看看。 老师:光穿过蓝色电光纸,我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那光穿过1次性的碗、电光纸、皱纹纸、红旗、雪花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去做实验,光穿过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光的实验,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并且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1样 。
4、结合生活实践,加深印象 老师:我们刚才做实验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请小朋友看1看光的图片。 太阳光,萤火虫,水母,恒星 老师:它们都是自己本身发光,是1些自然光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1些人造光源,是科学家发明的,比如有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还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说1说。 老师: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很多,老师也收集了1些光的图片,我们1起来欣赏。 老师:我们看了光的图片,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没有光会是什么样子?(幼儿回答) 老师: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3、结束:游戏“追光” 我们的好朋友光博士请你们玩追光的游戏,用小朋友手电筒的光来追老师手电筒的光。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神奇的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记录与探究,充分展示了1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在活动中对光是否能穿过纸有争议时,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在做记录时能及时把它留下再来解决。 当时我急于解决问题,想让小朋友尽快说出光能穿过纸,最后经过几次实验,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过纸。经过田园长的指点,让我认识到应采取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小朋友来实验,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和示范,让小朋友去比较、发现,才知道光能穿过纸。活动中应发挥记录纸的作用,拓展幼儿的经验,并写上名字在科学活动区中展示。 事实证明,应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感受“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字词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1、引入 指名读课题,回答:神奇的光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领略激光的神奇。
2、新课 (1) 检查预习
1、 你能准确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吗? 目眩 暂时 轴承 灼伤
2、认真观察以上生字,提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对准生字正确写1遍
3、 区别形近字组词 型( ) 仪 ( ) 眩( ) 形( ) 议 ( ) 炫( )
4、 词语拓展 qiē ( ) ( ) (1) 切 (2)xíng ( ) ( ) qiè ( ) ( ) (2)正确朗读课文
1、自己朗读预习不熟的自然段。
2、4名同学按内容连起来朗读1遍课文
5、 划分段落 a) 轻声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看看这篇课文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小标题)
3、根据小标题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4部分(1) (
2、3) (4-7) (8-11) (3)、仔细读课文完成思考题2: (1)区别“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意思。 (2)订正填空
3、小结 这篇课文是1篇科普文章,在我们通读课文后要了解内容要查阅相关资料。
4、作业 朗读课文并查阅有关激光的图文资料。 板书设计: 最亮的光 29神奇的光 最快的刀 激光 最准的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作用,产生热爱科学、学习和探索科学的愿望。
2、用“新星、暂时、困难”造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别查阅: 激光在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生活、测量方面的作用资料。 教学过程:
1、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采用什么方式为我们介绍激光的那几方面的特点? 板书: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2、深入理解内容
1、 自学: 方式:(1)采用小组学习,每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1方面。 (2)先自学再小组内交流。 问题:为什么说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2、 交流: 最亮的.光: (1) 原因“它发光的方向集中,因此它发出特别亮的光”。 (2) 请大家再读1读第3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最亮的光” 采用比较的方法。 最快的刀: (1) 原因:用适当的凸透镜把激光集中到1点,就能使温度达到上百万度。 (2) 用什么方法体现最快的刀的? 用举例的方法:能够在最硬的钻石上 打孔。 最准的尺: 原因:激光的速度1秒钟可以跑3十万千米很快。
3、 了解激光的作用。
1、 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 各小组派1名代表介绍: (1) 在军事的作用 (2) 工业的作用 (3) 农业的作用 (4) 医学的作用 (5) 活的作用 (6) 测量方面的作用资料。
4、 根据激光的特点请大家大胆想象在未来的生活中,激光会用在那些地方?
3、总结课文:用1句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光真是1种神奇的光啊!
4、造句
1、 各小组组内交流
2、 请小组汇报。
5、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6、作业:写词造句 最亮的光 板书 29 神奇的光 最快的刀 (激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2、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1、你看见了什么?
2、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3、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1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1、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2、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3、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3、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1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1样。
4、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1、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2、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3、老师这里有1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5、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1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3棱镜、吹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1):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2):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1、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 "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1)、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1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1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师:小结这是光的第1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2)、(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师小结:这叫光的第2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3)、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3个特性。 师与幼儿1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们。"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1):了解光的1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1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3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1课时。
6、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1起倒出被放置1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1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1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1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1,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1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2、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3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4、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1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1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1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2、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1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1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3、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1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1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