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类体外进行初始化”这句话对吗?
1、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教师的教案就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1: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2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1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连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着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创设了2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意在通过解决“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能坐下吗?”“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合乘能坐下吗?”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然后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1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能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本课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通过两次试讲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把两个加数都分解成整十数和1位数,用整十数和整十数加,1位数和1位数加,然后把两次假得结果合并。对于“只分解1个加数,另1个加数不变”的这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采用。 《数学课程标》提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也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体验算法多样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将德育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xx小学在今年春天就组织了2年级的同学到美丽的鸟岛去春游。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到鸟岛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2 、认知感知,设疑质疑 我们可以把那两个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1起想想办法吧? 3 、 互动探索,合作交流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说出给大家听听呢?
4、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1、下面我们来比较1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多媒体板书)
2、再来比较1下,这两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呢? 3 、小结。 篇2: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对称图形 xx省xx市xx路小学 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2年级下册第xx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1片碧绿的树叶,1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4个物体虽然不是同1类型的,但它们4个都有1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1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1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1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是不是说明左右1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1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1折验证1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1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1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1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1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1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5角星√ 月亮√ (2)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1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1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1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1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1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1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3)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1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4)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1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1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1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3殿、后3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5)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1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1边画出图形的1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1半,就画成1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1边,然后比着1边的样子画另1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6)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篇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课本xx页,例3及练习2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x,出示例x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1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1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xx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1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2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4、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1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篇4: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1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2.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篇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1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探究新知 (1)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2)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1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1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2行写出第2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3、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1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类体外进行初始化”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对的 静态数据成员对于所有类对象来说只有1份 因此不能在类体内随着每个类对象的初始化而初始化 而是需要在全局数据空间中进行单独的初始化 并且只能存在1份实例。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多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诵对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多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诵不对。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1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1,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4、危险源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对吗
危险源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1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1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1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2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2轮危险源。第2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
5、怎样计算等温气体膨胀做功我算得对吗?求大神?
对于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U=△H=0,W=-nRTlnV2/V1,Q=-W。绝热可逆过程:Q=0,△U=W=-P外dV(恒外压)或△U=nCv,mdT,△H=nCp,mdT。可逆过程是指热力。
6、《算得对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4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对计算所得结果进行验算,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从作业不难看出,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在不断的提高,1单元学完后,所有孩子都能够正确进行计算,但是问题也还是存在的,比如:抄错题,横式中的256抄到竖式里面就变成了265,或者是书上的加号抄到本上就变成了减号等等桐灶敏。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验算,验算遵循1下规则:加法用减法来进行验证,而减法则用加法来进行验证。 经过耐心的引导,孩子们能够正确进行验算,在验算过程中辩歼则出现了新的问题,不细心的孩子会把验算结果写在横式的等号后面,针对此问题,我再次强调,等号后面的答案1定是第1个竖式的计算结果。 虽然是4位数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2十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考察,所以,平时的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2十以局枝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不存在问题的,但对于待优生而言,他们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弱1点,反应速度也较慢1点,所以口算过关是学好加减法的必备法宝,无论是两位数还是3位数,甚至是4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