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1、最新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陈改林 春季学期2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1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1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1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1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教材分析 (1)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1单元和第3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1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2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3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1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
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教师的教案就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1: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2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1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连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着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创设了2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意在通过解决“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能坐下吗?”“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合乘能坐下吗?”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然后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1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能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本课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通过两次试讲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把两个加数都分解成整十数和1位数,用整十数和整十数加,1位数和1位数加,然后把两次假得结果合并。对于“只分解1个加数,另1个加数不变”的这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采用。 《数学课程标》提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也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体验算法多样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将德育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xx小学在今年春天就组织了2年级的同学到美丽的鸟岛去春游。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到鸟岛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2 、认知感知,设疑质疑 我们可以把那两个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1起想想办法吧? 3 、 互动探索,合作交流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说出给大家听听呢?
4、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1、下面我们来比较1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多媒体板书)
2、再来比较1下,这两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呢? 3 、小结。 篇2: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对称图形 xx省xx市xx路小学 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2年级下册第xx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1片碧绿的树叶,1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4个物体虽然不是同1类型的,但它们4个都有1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1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1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1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是不是说明左右1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1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1折验证1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1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1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1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1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1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5角星√ 月亮√ (2)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1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1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1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1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1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1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3)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1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4)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1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1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1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3殿、后3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5)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1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1边画出图形的1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1半,就画成1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1边,然后比着1边的样子画另1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6)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篇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课本xx页,例3及练习2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x,出示例x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1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1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xx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1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2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4、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1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篇4: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1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2.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篇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1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探究新知 (1)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2)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1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1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2行写出第2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3、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1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1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6
5、66页。 教材分析: 2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1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3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3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1比,认1认”、“折1折,画1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1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3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3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3角板判断3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3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1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2、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1: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2:借助3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3角板中的直角比1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1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1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1说。 比1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1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3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3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3、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3角板比1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4、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3种角。
2、画3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作业: 课本第66页第
1、2题。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1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1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1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1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1摸1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1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1样的。 说1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1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1张纸对折,再画1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1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1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1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1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1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1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1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1找对称图形呢?
2、折1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1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1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1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1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1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9
3、教材第33页练习7第1-3题。
4、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1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1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4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1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1涂”的格子和“填1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1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1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2、玩中学
1、说1说。 说1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1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4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
3、说1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1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1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4、布置作业
1、调查1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1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4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1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1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1认,说1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1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1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1找、摸1摸、说1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1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1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1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1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3棱柱上找到了3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1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1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1想它的样子,1边想1边用手指画1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1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1步的理解。)
2、找1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1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1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1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1数数1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1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1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1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1、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2、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1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3、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1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1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1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课堂作业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1、54-8=46(个)46-22=24(个) 方法
2、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1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2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1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3、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1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1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1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课堂作业。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1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1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4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开始活动。
4、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1些什么内容?
5、课堂总结。
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教师的教案就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1: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2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1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连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着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创设了2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意在通过解决“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能坐下吗?”“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合乘能坐下吗?”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然后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1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能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本课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通过两次试讲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把两个加数都分解成整十数和1位数,用整十数和整十数加,1位数和1位数加,然后把两次假得结果合并。对于“只分解1个加数,另1个加数不变”的这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采用。 《数学课程标》提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也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体验算法多样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将德育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xx小学在今年春天就组织了2年级的同学到美丽的鸟岛去春游。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到鸟岛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2 、认知感知,设疑质疑 我们可以把那两个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1起想想办法吧? 3 、 互动探索,合作交流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说出给大家听听呢?
4、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1、下面我们来比较1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多媒体板书)
2、再来比较1下,这两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呢? 3 、小结。 篇2: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对称图形 xx省xx市xx路小学 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2年级下册第xx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1片碧绿的树叶,1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4个物体虽然不是同1类型的,但它们4个都有1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1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1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1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是不是说明左右1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1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1折验证1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1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1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1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1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1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5角星√ 月亮√ (2)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1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1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1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1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1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1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3)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1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4)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1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1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1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3殿、后3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5)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1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1边画出图形的1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1半,就画成1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1边,然后比着1边的样子画另1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6)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篇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课本xx页,例3及练习2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x,出示例x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1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1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xx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1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2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4、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1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篇4: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1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2.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篇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1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探究新知 (1)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2)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1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1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2行写出第2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3、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