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人教新课标(2014秋)



1、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历史的璀璨星空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3个数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引领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学模型,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突破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突破方法: 从“速度”这个关键点入手,引出路程、时间、速度这3个概念。通过“认1认”“看1看”“说1说”“试1试”充分探讨3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突破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分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发、尝试教学法。5师:要求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该怎样列式?。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2、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体育,缩写PE或P.E.),是1种复杂的社会 文化 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1下吧。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1   学习阶段:水平2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学习内容:游戏“大鱼网”踢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学习步骤:   

1、合作游戏、提高能力   教师活动:1.提出游戏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 方法 与要求。   游戏的方法:全班分成6组,第1组先扮演鱼网,第2组休息。其他的4组扮演小鱼进行游戏。然后第2组扮演鱼网,第3组休息。其他4组扮演小鱼。游戏依次循环。   3.分成6大小组   4.组织游戏   5.对游戏进行调控,使游戏更加的生动。   学生活动:1.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2.小组合作进行游戏   3.注意在游戏的安全   组织: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教师活动:1.提出毽子的练习   2.组织右脚的30个熟练性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4.组织左脚的50个熟练性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6.组织进行50个的盘踢熟练练习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的完成各项熟练性的练习   2.发挥自己的的成绩,合作完成比赛,勇创好成绩。   组织:   

3、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反应游戏   规则:所有学生走成1圈,然后听老师喊:往前走,往后退,往前跑,倒着跑等来提高判断能力。   组织:学生围成1个圆圈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操场毽子若干个   课后小结:1.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1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1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 教育 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2   

1、课题: 接力跑   

2、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1”思想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充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利用小的器材,1物多用,达到实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根据新课标理念,通过多个游戏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接力跑中下压式交接棒的练习为主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身心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技术动作练习与游戏两者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4、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他们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能适应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已经拥有基本体育素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较大,团队意识有待提高,本次课的接力跑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5、教学重难点:   重点:接力的传接棒基本技术与跑的方法   难点:注意掌握传、接棒的时机与配合   

6、 教学目标:   1. 学习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的交与接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其动作要领。   2. 学习和体会接力跑的下压式的传接棒交接方法,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团结协作意识。   

7、教学特点   1.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观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学后 反思 中充分体会交接绑的基本动作要领。   2. 采用多种分组形式来提供集体学生间的合作时间与空间,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相互帮助、相互改进,进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意识。   3. 评价——教师通过师评和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充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练习中优势与不足。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3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轻松自然地进行自然地形跑。   学习内容:游戏 自然地形跑   学习步骤:   

1、 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和学生1起复习贴烧饼游戏规则。   

3、组织学生围成1个圈进行游戏,学生游戏时老师及时提醒要求,巩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4、提出分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由指定的学生全权负责。)   

5、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深入熟悉游戏规则,知道游戏要求。   

3、全班围成1个圆按规则进行游戏。   

4、全班分成两组,由指定的同学负责游戏,扩大活动的比例。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正压腿、弓步压腿、坐压腿3种柔韧练习。   组 织:6列横队、小组分散  

2、自主选组、自主练习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按体能分组,3—6人1组;选好组长;纵队排好,组长在前。)组织学生分组。   

2、提出自然地形跑的要求:(组员听从组长,组长履行职责;合理选择场地和速度;合理控制路程;注意跑时纪律;注意呼吸,轻松自然;时间由老师控制。)   

3、观看和指导学生进行自然地形跑。   

4、向小组长了解每1组的完成情况。   

5、组织学生柔韧放松。   

6、小结整节课的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选好组长,排好队。   

2、认真了解自然地形跑的要求。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跑,体验不同地形的跑步动作。   

4、小组长交流自己1小组的跑步情况,管理感受。   

5、听口令进行柔韧放松。   

6、认真听,积极参与讲。   组 织:小组分散、席地而坐、6列横队   场地器材:校园、操场   课后小结:本课的大部分活动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的,不过因为本课是跑的练习,学生的体质差别很大,所以本课中所有的组长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游戏时的组长由老师指定善于调控的同学担任,柔韧练习时由常规组长担任,自然地形跑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了小组,推选了小组长,正因为小组长的不断变化,使得本课的骨干作用体现得非常好,而且最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分组的要求很明确,跑时也基本能听从组长的带领。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4   

1、设计意图: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特别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而且跳绳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尤其是小学1年级的重点教材,是必须考核的项目,但该项目对于协调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学会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1年级跳绳教学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有的只是蜻蜓点水1带而过,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学,因此1年级就能跳得很好的学生并不多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正摇并脚跳短绳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互助、协作、友爱的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 体育运动 知识,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材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1种体育活动。它是1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1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很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技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能和肠胃功能。   

3、学情分析:   

1、1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跳绳这1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少部分学生接触过跳绳。   

2、学生在跳绳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手摇绳、脚跳跃等错误,对协调性较差的学生会出现手、脚配合错误。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中也可能会对跳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的会模仿跳的好的学生学习,有的会向老师询问,有的可能会放弃。   

4、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敢于表现自己。   运动技能目标:7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并能将动作运用到其他活动中。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双脚连续跳发展学生腿部力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心理健康目标:敢于挑战自我,并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集体学习、互相观察与讨论,增进友谊,发扬团结协作的能力。   

5、重难点:   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6、教学策略与手段:   针对1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跳绳学习的常见错误,在本课教学中灵活安排了多样的练习方法,如徒手空绳练习、跳低台阶练习等等,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的课堂气氛,多留给学生1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乐学、自学、勤学。通过观察跳得较好的同学,让其他学生思考得到启示,促使他们与同伴合作、帮助,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1种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的开心和自豪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常见错误和解决办法:   

1、手摇绳错误。   有的小朋友摇绳时会将手内旋,或摇绳不连贯,或所用力量不均匀而造成摇绳间断。解决办法是1手并抓两绳头,1只手1只手的练习。老师可手把手――握着小朋友抓绳头的手1块摇,帮助学生找到感觉,熟悉绳性。用此种办法20%的学生初步能连贯跳起来。但要注意必须散开,以免被绳甩到。   

2、脚跳跃错误。   初学跳绳的小朋友应以双脚并跳为佳。练习时请1个跳绳节奏较好的学生在中间摇绳跳,其他学生站在4周徒手模仿跟跳,练习并脚跳节奏。练习时要求学生紧盯跳绳,以找到感觉。还可以以1帮1,即1个会跳的学生带1个不会跳的同学1块跳。用此种方法15%左右的学生能初步连贯跳起来。   

3、手、脚配合错误。   手快脚慢,手慢脚快,手、脚配合不够协调,是学生最易犯的错误。针对此错误的解决办法有:   (1)跳空绳。学生左右手各持1绳,双手同时甩,双脚并跳。   (2)集体跳空绳。两个学生在场中间甩长绳,其他学生看绳双脚并跳。此方法比单人跳空绳效果好。十几个学生同时跳起落下,容易让学生掌握节奏。   (3)摇绳、跳跃的强化训练。让学生自己持绳,甩过头顶落地后停顿1拍,然后双脚轻跳过绳,同时双手将绳后拉。1个能熟练跳过后,连着跳两个,然后逐个增加。这种方法针对节奏感较差的学生效果较好,但易出现摇绳动作变形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应因人而异。   跳绳教材在小学体育课时中所占比重毕竟有限,要想让学生掌握跳绳技术,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勤练,少数仍掌握不好的学生应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络,请他们在课余、在家中进行辅助。   

1、开始部分—时间:3分钟   (1)常规内容   组织:师生问好,宣布学习内容   形式:4列横队(如图)   要求:精神饱满,体委整队 报告 出勤人数   (2)队列练习:踏步走,立定(1)齐步走,立定(3)跑步走,立定(5)   组织:教师喊口令,统1指挥   形式:4列横队(如图)   要求:队列整齐, 口号 洪亮   

2、准备部分—时间8分钟   (1)1般性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系列操《7彩阳光》   组织:教师领做,学生喊口令   要求:动作舒展,准确有力   (2)专项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

1、徒手跟着节奏跳,让学生1边拍手1边跳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4列 体操 队形(如图2)   要求:跳得要有节奏感   

3、基本部分—时间26分钟   (1)单摇并脚跳 --18分钟   动作方法:两手握绳的两端,并脚跳过由后向前摇转的绳(加1次垫跳或不加垫跳)连续做数次。   教学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环节:   

1、教师讲解示范握绳和掌握适宜长度并脚跳的方法--时间:   组织:学生观察,并模仿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   

2、按节奏徒手模仿跳绳动作--时间: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按照在专项准备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   

3、单手拿绳跳,(左右手交替练习)--时间:   次数:左右手各练习1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4、两手各握1条对折绳的两端跳—时间:   次数:练习1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5、并脚跳绳练习—时间:   次数:练习1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6、优秀学生展示—时间:   组织:学生观察并加油鼓励,教师重点提示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7、并脚绳再次练习—时间:   次数:练习1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2)游戏:并脚跳比赛--时间:8分钟   游戏方法:

1、10秒、20秒、30秒单位时间内跳绳比多   

2、1次性跳绳(失误为止)比多   游戏组织:体操队形   游戏要求:动作协调,速度快   

4、结束部分—时间:3分钟   (1)放松   组织:教师领做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全身心放松   (2)小结本课师生再见   预计心率:155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35%--40%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5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1”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练习与体验,探寻和纠正技能动作,启发学生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章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序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技能的逐步提高,心里的愉悦与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练中生疑、练中思疑、练中释疑的体育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第4册,内容是小 篮球 :原地运球和游戏:前赴后继。   (3)单元课次:   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共安排3课次,本课是第3课次。   单元计划:   第1课次:初步学习篮球基本站姿、双手持球的方法,重点进行1—2种熟悉球性的练习,使85%的学生基本掌握1—2种的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   第2课次:进1步进行熟悉球性的巩固练习,重点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   第3课次:进1步进行原地运球的巩固练习,重点练习与纠正原地运球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使80%的学生能都抬起头来运球。   (4)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教材中,小篮球从4年级开始出现至6年级,技术动作呈由易到难的递进,是小学球类教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篮球教学,主要抓熟悉球性、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等最常用的几项主要技术动作进行教学,重点以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懂得1点比赛规则,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   根据篮球内容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制定4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学会原地运球的方法,初步掌握原地运球手触球的部位和时机,发展协调性和上肢小肌群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根据丰台区小学体育教学统1计划安排,4年级原地运球共1.5课时3课次,本课次在单元计划中是第3课次。   

2、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特点:4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并且对教师明确提出的学练要求能够主动完成,同时,他们对动作的认识具有了初步地自我分析、理解能力,对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了初步的评价与量化标准,这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能高效率完成尝试与体验的1个先决条件。   (2)生理特点:4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身体发育较快,身高明显增长,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感,易产生消极情绪。技能的形成过程较低年级快,对粗略动作的掌握较快,但细致程度不够,在学练的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型,走样,形成各种错误的技术动作。   (3)技能基础:篮球原地运球的技术比较简单,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形成了1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也养成了1些错误的练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   年级:4年级人数:28   

1、小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前赴后继   教学目标   

1、采用不同方式巩固练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80%的学生能抬头运球   

2、发展学生上肢小肌群力量及协调性,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队列队形练习   

1、齐步走,立定   准备部分   

1、1般性准备   

1、7彩阳光   预备节   第1节伸展运动   第2节扩胸运动   第3节踢腿运动   第4节体侧运动   第5节体转运动   第6节腹背运动   第7节跳跃运动   第8节整理运动   

2、小游戏:小兔摘瓜   

2、专项准备   

1、双手体前拨球   

2、双手体前抛接球   基本部分   

1、小篮球:原地   运球   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5指自然分开,用手指手掌触球(手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当手触球时小臂和手腕随球向上的缓冲,然后小臂下伸,手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进行。   教学重点:抬头运球   教学难点:抬头运球   

2、游戏:前赴后继   游戏方法:(略)   游戏规则:   

1、前1组分出胜   负,第2组便可出发游戏。   

2、出发后必须运着球走,相遇后双手持球。   

3、哪1组“门前”球多,哪1组告负。   结束部分   

1、学生自主进行   熟悉球性的练习   

2、小结本课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再见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相关 文章 : ★ 小学体育活动方案精选创意体育活动 ★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 中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最新篇 ★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 精选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模板5篇 ★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 精选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模板5篇 ★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精选中学生案例 ★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集锦5篇 ★ 幼儿园体育活动方案精华篇。

《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教案设计



3、《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教案设计

1、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1次函数,会求1次函数的表达式和画1次函数的图象,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1元1次不等式概念,具备了解1元1次不等式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利用1次函数和1元1次不等式解决了1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1次函数和1元1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1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1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教学任务分析   数学教学由1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属于8下第1章第5节《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第1课时内容,从属于“数与代数”这1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数与代数教学的远期目标,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教科书基于学生对1元1次不等式和1次函数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3、通过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4、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第1环节:情境引入;第2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第3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4环节:课堂小结;第5环节:布置作业。    第1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元1次不等式的解法,那么,是不是不等式的知识是孤立的呢?   活动目的:以“旧”引“新”,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探讨新的内容。   活动效果:学生在回忆中探索本课时的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们“入室”的门槛.    第2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   下面我们来探讨1下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1.导探激励   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哪些值时,2x-5=0? (3)x取哪些值时,2x-5<0?   (2)x取哪些值时,2x-5>0? (4)x取哪些值时,2x-5>3?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活动目的:通过作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进1步理解函数概念,并从中初步体会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1)当y=0时,2x-5=0,   x= , 当x= 时,2x-5=0.   (2)要找2x-5>0的x的值,也就是函数值y大于0时所对应的x的值,从图象上可知,y>0时,图象在x轴上方,图象上任1点所对应的x值都满足条件,当y=0时,则有2x-5=0,解得x= .当x> 时,由y=2x-5可知 y>0.因此当x> 时,2x-5>0;   (3)同理可知,当x< 时,有2x-5<0;   (4)要使2x-5>3,也就是y=2x-5中的y大于3,那么过纵坐标为3的点作1条直线平行于x轴,这条直线与y=2x-5相交于1点B(4,3),则当x>4时,有2x-5>3.    活动效果:学生由讨论可见,1次函数与1元1次方程、1元1次不等式之间有密切关系,当函数值等于0时即为方程,当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即为不等式。    2.想1想    活动内容:   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   学生活动: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具体问题初步体会1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1元1次不等式解集的联系。   首先要画出函数y=-2x-5的图象,如图:   从图象上可知,图象在x轴上方时,图象上每1点所对应的y的值都大于0,而每1个y的值所对应的x的`值都在A点的左侧,即为小于-2.5的数,由-2x-5=0,得x=-2.5,所以当x取小于-2.5的值时,y>0。    活动效果:通过完成这题进1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3.达测深化    活动内容: 先画出图象,然后讨论回答。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 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 m,哥哥每秒跑4 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2)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3)谁先跑过20 m?谁先跑过100 m?   (4)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的: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   [解]设兄弟俩赛跑的时间为x秒.哥哥跑过的路程为y1,弟弟跑过的路程为y2,根据题意,得   y1=4x y2=3x+9   函数图象如图:   从图象上来看:   (1)当0<x<9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2)当x>9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3)弟弟先跑过20m,哥哥先跑过100m;   (4)从图象上直接可以观察出(1)、(2)小题,在回答第(3)题时,过y 轴上20这1点作x轴的平行线,它与y1=4x,y2=3x+9分别有两个交点,每1交点都对应1个x值,哪个x的值小,说明用的时间就短.同理可知谁先跑过100 m.    活动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图象,并能借助函数图象完成上述问题。    第3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1. 已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活动内容: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后作出解答,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目的:1方面对上环节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巩固,另1方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1步体验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是解决此类问题核心所在.   解:如图所示:   当x取小于 的值时,有y1>y2.   活动效果: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90%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第4环节:课时小结    活动内容:   本节课讨论了1元1次不等式与1次函数的关系,并且能根据1次函数的图象求解不等式。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第5环节:布置作业   读1读 习题1.6

1、2   

4、教学反思   

1、 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例子渗透3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从整体中把握部分的思维方法,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拓宽学生视野。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1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人教版4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4、人教版4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勇气2121521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及数量关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文明的数量关系。

3、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灵活应用。

4、掌握速度单位读、写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会交流、合作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术语表达,并灵活运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刘翔跨栏比赛的录象。 师:刘翔跑得怎么样?(快) 师:这里的快是指他的什么快?(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数据. 名次|姓名| | | 1|刘翔|110米|13.07秒| 2|奥利弗|110米|13.18秒| 3|梅里特|110米|13.24秒| 师:其中110米指的是什么?(生:路程)13.07秒、13.18秒、13.24秒指的是什么?(生:时间) 师:你发现了什么?(领会: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师:我们学校有个老师跑得也很快,他说他也能跑13.07秒,你信吗?1起看视频. 师:这次谁赢了?为什么还是刘翔赢了?1起看看数据. 姓名|路程|时间| 刘翔|110米|13.07秒| 张老师|60米|13.07秒|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展示。

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人教新课标(2014秋) (4)



5、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人教新课标(2014秋) (4)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历史的璀璨星空 《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路程1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10米跨栏——是1个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项目!下面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中的成绩: 姓名|路程|时间| 希拉梅尔|110米|13.18秒| 刘 翔|110米|12.91秒| 加西亚|110米|13.20秒| 师:请看表格,他们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在这次比赛中,什么相同?下面请看这样1组信息:5(。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