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音乐之声》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希望这篇关于声音的教案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优秀教案《奇妙的声音》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想通过寻找声音、制造声音、分辨声音,避免1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3.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3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1架,大鼓1面。   2.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寻找声音   (1)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1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2)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3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1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1样。   (3)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1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3名幼儿把1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1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2、制造声音   (1)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2)请小朋友找1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1拍就出声。   

3、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1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1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2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1段声音好听,第2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2)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4、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5、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2.找出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之处,我们以后该如何利用声音。(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音乐之声》教案



2、《音乐之声》教案

下面是我整理提供的《音乐之声》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音乐之声》教案(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学习过程】   

1、导入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1种情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2、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1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5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1,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1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4、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学习1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1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5、探讨性阅读   

1、玛丽亚是1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1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1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1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1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1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   ⑴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1是纯自然景观,1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2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⑵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1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7嘴8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1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⑶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1面。   ⑷同1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   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   

3、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1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4、介绍故事梗慨,请学生设想特拉普上校1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请注意,设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   故事梗概:   女主角玛丽亚是1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1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1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   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1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1)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4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1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

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1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1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1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1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1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5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8、课时小结。   

9、反馈训练。    《音乐之声》教案(2)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学习过程   

1、导入: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1种情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2、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1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5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1,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1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4、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学习1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1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5、探讨性阅读   1.玛丽亚是1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1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1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1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1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1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   

1、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1是纯自然景观,1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2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2、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1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7嘴8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1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3、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1面。   

4、同1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   3.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1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4.介绍故事梗慨,请学生设想特拉普上校1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请注意,设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   故事梗概:   女主角玛丽亚是1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1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1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   她来到前奥地利帝国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是1个脾气古怪的鳏夫,他爱他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教育孩子,他的7个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变得异常顽劣,曾气走了11位家庭教师。玛丽亚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待他们以诚恳和真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她教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去郊游,歌声与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谷。玛丽亚的到来给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相爱了,他们建立了和谐幸福的家庭。   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1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   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学习重点:学习欣赏、评论电影。   学习过程   

1、导入:   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1。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1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2、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1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1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   应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为我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我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先给学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3、探讨性阅读   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1两个比喻去形容1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学生1定有更多新颖别致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孩子是与诗最接近的人。如果有的学生感到困难,可以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小节,或强调她的善良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2.如果要你用1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也许那该是1个“爱”字吧。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1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   3.文中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片阴冷的愁云惨雾之中,你认为怎么样?   文中有两处场景,都很美丽。但山坡草地上的风光充满野趣,而修道院里的景致优雅、肃穆。这样的场景描写1方面衬托了人物的行动与性格体现,另1方面又构成了1种对比。在两相比照中,越发突出了身处自然风光中的玛丽亚是多么欢快活泼,也显出身处修道院中的玛丽亚收敛得何等艰难。   对于第2问,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学生认为故事发生在阴冷的场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乐天的性格,并使她的歌声和容颜如阳光般具有驱散愁云惨雾的功能,也是不错的想法。不妨对他改换角度思考问题予以赞扬。   

4、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创作。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的译名是《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的译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西班牙的译名是《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译名是《我的歌,我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1下,你最喜欢哪1个译名?你还有更好的译名建议吗?   2.为什么《音乐之声》能获得5项奥斯卡大奖?你认为它堪当此殊荣吗?出示电影海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1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场景设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1片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具灵气。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1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半世纪传唱不衰。让我们来学唱这些经典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附:《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曲目:《哆来咪》(DoReMi)、《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雪绒花》(Edelweiss)。

中班声音的奇妙教案



3、中班声音的奇妙教案

1 教案1: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区分乐音、噪音,提高环保意识。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及教师带来的声音(歌声、“沙球”声、“爆米花”的声音、“马蹄”声、“小鼓”声、汽车声、音乐盒声、等)

2、声控娃娃

3、1段录像 活动过程:

1、提出主题 你听到过什么声音?

2、区分乐音、噪音 (1)乐音

1、有几位小朋友带来了他们的声音,你们仔细听1听,有些什么声音?

2、许老师也带来了1种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盒)

3、好听吗?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

5、这些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乐音)

6、小结:乐音给人舒服、愉快、美的享受。 (2)噪音

1、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会有这个声音?

3、听了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4、这种声音叫什么名字呢?(噪音)

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噪音呢?

6、小结:噪音使耳朵难受、心理不舒服,是1种环境污染。

3、减少噪音

1、看1段录像

2、这是什么?(环境质量检测仪)你在哪里看到过?

3、看了这个东西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它有什么用?它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超过70 分贝就说明太吵了。

5、想想怎么来减少噪音呢? 幼儿园里?

4、声音带来的便利

1、出示声控娃娃

2、我们科学家本领很大的,靠声音发明了很多东西,你们想做发明家吗?

3、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声控路灯、娃娃等) 2 教案2:《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辨听1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4、让幼儿懂得学会做1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

2、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

3、安静的标志。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小猴子的谜语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耳朵的作用,可以听声音。

2、感知声音:

1、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

2、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

3、让幼儿运用老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这1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4、让幼儿知道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音。

5、放录音,幼儿听乐音和噪音。

6、让幼儿了解噪音对我们是有危害的。说说怎样减少噪音。

7、认识了安静的标志,并了解了安静标志的用途。

8、教育幼儿做1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3、活动延伸 幼儿动手制作安静标志。 12。

春之声教案



4、春之声教案

春之声教案【篇1:春之声教案】《春之声》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7年级第十4册第6单元欣赏课。学生应对音乐有了1个初步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音乐,并能用音乐去创编活动。教学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欣赏《春之声》、《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等留有印象,并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情感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当中。

3、知识目标:学习现代音乐与古诗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7年级第十4册第6单元欣赏课《春之声》。欣赏素材有广东音乐《步步高》、3重奏《春天来了》、无伴奏合唱《春晓》。教学重点:提供多种感受、体验《春晓》的途径,欣赏无伴奏合唱《春晓》,以“春”为主题进行创作。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3、创作活动

4、小结教学困难及媒体设计步骤讲授新课达到目标存在困难解决方法演示动画教学目标

1、

2、3对春的各种景色的直观描写及乐器的介绍与欣赏创作活动2。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



5、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

1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设计意图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中,幼儿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表现出无比的好奇,不断提出问题,有进1步探索的欲望,《纲要》中也指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让幼儿通过“玩1玩、听1听、想1想”,发现声音可以制造出来、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1样的、每种声音都表示各自的含义。幼儿在敲敲打打、玩玩乐乐中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和发展着。 2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活动目标

1、 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 通过操作活动,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

3、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 3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活动准备

1、 纸盒、有盖的瓶子、脸盆、黄豆、米等。

2、 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 纸杯、玻璃杯、塑料杯、小木棒。

4、 小铃、3角铁、圆舞板。

5、 各种录音。 4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活动过程

1、玩1玩——声音可以制造。

1、 悬念:出示空瓶子摇1摇: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的空瓶子,我们1起来玩1玩,怎样 才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

2、 操作:幼儿选择喜欢的瓶子,借助周围的材料制造声音。

3、 讨论:你是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的?你玩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

4、 小结: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只要动动脑筋,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来。 评析: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自己来尝试如何让瓶子发出声音,当幼儿用黄豆、米 装进瓶子里,使劲摇动着的时候,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试1试——制造不同的声音。

1、 教师介绍4个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瓶罐组: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 区:听听挥动纸、搓揉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敲敲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材料的杯子口说话,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乐器组:通过拍、摇、吹、敲等,让乐器发出声音。

3、 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4、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评析:在这环节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给幼儿创造了更多探索的机会,幼儿 在敲敲打打中,满足了探索的欲望,获得了丰富的体验。

3、听1听——声音有不同的含义。

1、 想1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声音?听听老师录的1些有趣的声音(手机铃声、闹铃声、歌声、小朋友活动的声音等)。

2、 这些声音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提醒我们接电话、起床,听歌可以愉悦身心等。)

3、 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奇妙的声音,你们回去可以找1找,录下来让大家猜1猜. 评析:除了让幼儿知道声音是可以制造的,也应该让他们了解,其实声音与我们的生 活是息息相关的,鼓励他们继续去发现更多奇妙的声音,汲取更多的科学知识。 活动延伸:

1、 在课间和幼儿1起玩玩纸大炮,比较声音的大小。通过多种途径制造声音,如:自制乐器、风铃等。

2、可以请小朋友到院子里,听听有什么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来的?。

小班科学公园美妙声音教案



6、小班科学公园美妙声音教案

根据教学大纲及相关的教学指导,安排好1月或1周的学习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制定每节课的课堂教案,如果需要多媒体教学,那么就应该制作PPT课件等。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只有选择适合年龄特点,能引发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