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1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1、1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1些少1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开放型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教学设计   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多与少的概念   师:同学们,回头看1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你能用多或少描述以下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1:听课的教师比讲课的教师多。   生2:我班的同学比听课的老师少。   生3:听课的老师比我班的同学多。   生4:台上的桌子比台下的桌子少。   生5:我班的女孩比男生少,男孩比女孩多。   生6:戴眼镜的比不戴眼镜的少。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引入情境提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谈话引入新知   1.感受多少。   教师板书:多1些 少1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师:你们对这些词是怎样理解的?   (可以借助图片、手势和身边的事物说1说。)   a.出示第1幅葡萄图。   师:图上有什么?绿葡萄和紫葡萄比较多还是少?多很多吗?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反过来紫葡萄和绿葡萄比较用哪个词较为合适?   (学生开始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紫葡萄有50粒绿葡萄有40粒   绿葡萄比紫葡萄()   紫葡萄比绿葡萄()   生:绿葡萄的个数比紫葡萄少1些。   紫葡萄的个数比绿葡萄的个数多1些。   b.出示第2幅图片。   葡萄有50粒 草莓有8个   葡萄比草莓()   草莓比葡萄()   师:大家仔细观察,葡萄的个数和草莓的个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葡萄的个数比草莓的个数多出许多。   生:草莓只有1点点,葡萄有很多。   生:草莓比葡萄少那么多呀!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以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组讨论开始(汇报讨论结果)。   生:葡萄比草莓多得多,草莓比葡萄少得多。   师:刚才借助实物图对多1些、少1些、多得多、少得多有了进1步的理解。老师这里还有1幅图没有标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图估算以下,然后用今天学过的词来描述1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c.出示第3幅图片。   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   青椒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1: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多得多。   生2:青椒比橘子少得多。   [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1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学游戏。   教师:刚才大家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这里有1个两位数,它们能猜到是多少吗?   生:老师,这个数是20吗?   师:不!它比20多得多。   生:老师,这个数是60吗?   师:它比60又少1些。   生:那么是55吗?   师:对了,真聪明!   师:你们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老师这里还有1个两位数,它比100少得多。猜猜看?学生猜的过程略。   [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1游戏,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意渗透了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练习设计   1.有两只小青蛙捉害虫,1只青蛙说,我今天吃了35只害虫,另1只青蛙说,我吃的比你少1些,你们猜我吃了多少只害虫?   (1)10只 (2)30只 (3)5只   2.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8岁,**的年龄比我的年龄   

1、小得多   

2、大1些   

3、大得多   3.媒体出示小猫钓鱼的画面。   用画面上的数字各说1句话(用上多1些、少1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组交流,然后派1名同学到前面来向大家汇报。   你能从这副图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小白猫钓的鱼特别多,小灰猫钓的最少。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展开讨论,并联系小猫多鱼的故事展开了联想。)   生:小灰猫钓鱼的技术不行。   生:小灰猫可能钓鱼不专心,1会儿捉蝴蝶,1会儿捉蜻蜓把钓鱼的事耽误了。   师:就小猫钓鱼这件事,我们知道不管作什么事,不光技术要好,更重要的是要专心,不能3心2意。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大家说对吗?    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1年级上册已经初步理解了多与少的概念,已经能够区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与少。本课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进1步建立多与少的概念。使学生由20以内数的多与少的比较发展到能比较100以内的数。   1.体现4主意识,实现两个转变。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体现4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实现两个转变:   a.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1化(师讲生听)向多样化转变。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争议等多样化的形式中展开学习。给学生创设1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向未知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b.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变教为导,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设1系列探究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看1看、议1议、说1说等等生动有趣的过程学习,教师只作相机引导,学生在1次次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主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2《比多少》教案(B)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2《比多少》教案(B)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在教学中尊重每1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展现学生想法的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3.鼓励质疑问题,引发问题意识。   本课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当出示第1副图时,让学生凭经验和直觉提出问题,并不加评价,而是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先是思考哪个答案正确,进而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在课结束前,又让学生进行质疑。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强化,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   从可能性来看,任何1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1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1次又1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这节课练习的设计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上,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不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可以有所表现。   教师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小猫钓鱼富有童话情趣,为儿童喜闻乐见,教师能抓住小猫钓鱼这件事归结到意志品质的教育,渗透(不管干什么都要专心,学会管住自己)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情感素质的培养。老师借用小猫钓鱼这样1个儿童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非常之好。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