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反思,幼儿科学教案大班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1、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反思,幼儿科学教案大班奇妙的声音?
。
2、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并记录物体通过振动会发出声音。
2、体验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动现象的有趣过程。 活动准备:
1、新年敲钟视频,1段优美的钢琴声,1段吵杂的声音、goldwave软件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绑在长方形1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记录表18份、笔18支
4、汉字:声音、振动活动过程:
1、视频“敲钟”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声音的话题。(材料准备:敲钟视频、汉字“声音”)
1、看看说说视频内容
2、小结:对了人们1敲,钟就会——发出声音,不敲,钟就没有声音。
2、探索 1:初步了解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及记录纸、笔)
1、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出声音
2、设疑猜想: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3、探索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2)操作前设想:怎样让以上材料发出声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记录要求: a.每种材料都要试1试 b.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 (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a.大鼓:雪花片怎么样了? b.橡皮筋发什么了变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1敲,你会发现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样了?)。
4、交流讨论:让哪些材料发出了声音?发现了什么?
5、进1步感受振动后发出声音的状态:两两幼儿边打招呼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不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
6、小结: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因为“振动”发出了声音,出示汉字“振动”。 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
3、听生活中的声音,辨乐音和噪音(材料准备:钢琴声+吵杂声的音乐,goldwave软件)
1、交流讨论怎样的声音好听?
2、欣赏准备音乐,观察软件画面,说说看到的现象及感受。
3、小结延伸:那些听上去舒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而有的声音太响了,听上去很刺耳,这样的声音叫噪音。回去找1找,生活中哪些是悦音,哪些是噪音?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3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1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1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1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1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1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1听,说1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7音瓶等。然后玩1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3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1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3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3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
1、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2、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1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4、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1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1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5、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4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1,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2、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3、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1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4、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5、活动过程:
1、猜1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1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1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1次放1种声音,第2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
2、玩1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3组,第1组:乐器、第2组:废旧材料、第3组:盘子、豆子)
1、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1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1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3、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1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4、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1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1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1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1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1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1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声音.并学习分辨。 2.肩皂利用各种物品、各种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声音模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酸奶杯、热水袋、干豌豆、纸张、纸制火柴盒、木板、不锈钢杯、筷子、塑料袋、高矮不1的杯子等各种材料。 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科学家利用声音的发明”VCD。 活动过程
1、提出主题 1.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幼儿讨论后回答。 2.你听到过的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最小的声音是什么?
2、听1听奇妙的声音 幼儿听录音(下雨声、老虎叫、狮子吼、小鸟唱歌、打雷声等等),说说自己听}十{了哪些声音.想象在什么时候这些声音会出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我来造声音 1.老师利用酸奶杯互相击打,发出骏马奔驰的声音,然后把多种材料分给幼儿,让幼儿3人1组尝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使它们发出各种声音,制造各种声音效果。 2.幼儿在操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想造什么声音效果.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 3.幼儿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效果,其他幼儿加以欣赏与模仿.如:摇1盒干豌豆——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声音;把硬纸揉成团——路上的脚步声……
4、讨论:我喜欢什么声音 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乐音和噪音,了解生活中对我们有益和有害的声音,知道要学会制造乐音,避免制造噪音。
5、看VCD,了解科学家利用声音为人类服务的实例,如声波驱蚊器等等,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也当发明家。 活动延伸 1.在小组活动中探索用绘画与舞蹈语言表现各种声音。 2.语言活动:诗歌《巴喳——巴喳》。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 附诗歌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1下躲到了树林间。 “吱吱”1下窜上了松树, “嘣嘣”1下钻进了密林。 “叽叽”嘟1下飞进绿林中. “沙沙”哧1下溜进了黑洞。 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3、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3篇
。
4、大班科学现代通讯工具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现代通讯工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现代通讯工具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常见的各种通讯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来干什么?
2、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老师和小朋友在幼儿园上课,突然想起1件事要告诉小朋友的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还有什么好办法?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1)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打电话或手机时都要先拨对方电话号码。) (2)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亲人问候、联系朋友、请假、遇急事通知别人等) (3)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报警
110、火警
119、查电话
114、天气预报121等) (4)像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3、了解其它现代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1)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2)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3)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4)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4、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科学家们可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的.通讯工具,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什么通讯工具?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大班科学现代通讯工具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2、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感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1、有关通讯工具的图片
2、调查表——我家的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讯工具 大家说1说,你们家里有哪些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用?
2、欣赏故事,感知几种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涛声!我听得很清楚。妈妈说。”问:旅游的第1天,豆豆是怎样让妈妈听到大海的声音的?
2、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们1起看到了日出。”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画画的?
3、教师将故事讲述到最后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1步认识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图片,说1说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上的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帮着添画数字。
3、观察画面上的传真机和电脑发送E邮件的直观图象,知道这些通讯工具的传递特点。
4、启发幼儿想1想: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讯工具?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还有传真机、电脑等,它们都能方便我们与别人联系,我们给它们起1个名字:通讯工具。
5、大班科学《漂亮的灯笼》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宏观对冲 大班《漂亮的灯笼》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制作简单的灯笼。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制作灯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出示自制的灯笼。
2、红色卡纸、黄色蜡光纸、剪刀、彩带、双面胶、手提棒。
活动过程:
1、首先和后面在座的各位老师们打声招呼。(老师好)
提问:小朋友们想1想我们在过春节时都干些什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那小朋友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
1、观察并欣赏: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不同的灯笼我们1起来欣赏1下。(出示图片欣赏)
2、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灯笼?都是什么颜色的?
3、出示成品灯笼这是老师装饰的灯笼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用到了什么材料?
4.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请小朋友们自己也做1个灯笼装饰的漂漂亮亮的,送给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好吗?(好)
2、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制作灯笼时的小要求。
(1)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现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1下用什么材料也制作1个漂亮的灯笼呢?(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3)请小朋友们在制作灯笼时,要保持地面干净。小朋友们手拿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
6、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作为1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1拉,捏1捏,压1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1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1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1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激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1些材料,找1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1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1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1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1滚拿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大铅搭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1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1种误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乒乓球弹性的变化。
2、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活动难点: 利用材料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 准备: 1些辅助的材料:棉花、毛巾、报纸、黄沙、塑料纸、纸盒等。 过程:
1、诱导问题: (1)、教师启发引导: “今天我们要做1个有关乒乓球弹性的实验,实验中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要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你也不用着急,记在心里,我们大家1起来想办法。” (2)、幼儿操作实验: 玩法:幼儿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2、讨论释疑: ――――“有什么新发现,遇到哪些困难?” (1)、幼儿逐1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讨论:“那谁有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请个别幼儿演示好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这个问题?为什么? (3)、小结:乒乓球弹性有变化。当遇到比较坚硬的材料时会弹性大,跳得高;当遇到较柔软的材料时则弹性小,跳得低;乒乓球弹性的大小还与我们投掷的力量有关。所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乒乓球的弹性增加或削减。
3、实验验证: (1)、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设计出新的游戏,你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1找另外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去试1试吧!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给予1定的协助。
4、迁移经验: 鼓励幼儿介绍在实验验证中找到的新方法
5、延伸活动: 乒乓球造型 幼儿利用1些辅助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饰、造型。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1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1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1玩,对每个东西都拉1拉、捏1捏、压1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1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1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1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1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2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1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1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1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1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1、玩1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1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1玩,可以压1压,拉1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1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1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2、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3、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1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5、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1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5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弹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弹性”的认识仅是1些感性经验,对弹性玩具和用品的1些特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系列活动,“有趣的弹性玩具”、“弹力的大小”、“制作弹力小玩具”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弹性的特点,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本教材除了源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产生学习探索欲望外,还有利于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按照新《纲要》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 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弹性这1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记录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3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这1科学现象。 本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在探索、谈论、交流中进1步了解弹性的特点。
1、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1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因此我在活动中以到“游乐园”去玩,发现玩具中的秘密的情境引入,为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1次是引起兴趣后第1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在玩中主动探索弹性玩具的不同玩法,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现象。第2次操作是对所投放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
3、测量、记录法:新《纲要》指出“用多种的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的环节我引导幼儿以测量、记录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为下1个环节的交流与分享做准备并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科学的1条基本法则——说理要有事实依据。
2、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提供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布置“游乐园”,有弹性和无弹性的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2、幼儿记录卡、笔,塑料袋每人1套
3、尺子、绳子、吸管、筷子等若干种可用于测量的物品。
3、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好玩的弹性玩具”,→了解弹性的特点→找找哪些东西有弹性,3个操作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学习。 各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创设尝试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先把幼儿引入由各种弹性玩具布置而成的“游乐园”,告诉幼儿“游乐园”里的玩具都有1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试着用多种方法发现它们的秘密,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1次操作。
2、第1次操作,在玩中感知物体的弹性。《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着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弹性这1科学现象。这是活动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其次,随机在小组中引导他们讨论:“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发现什么。”这1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最后,通过集中交流统1认识,感知物体的弹性。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弹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弹性的特点。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幼儿进行第2次的操作。
3、第2次操作,了解弹性的特点。第1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玩具有弹性的现象。第2次操作则更进1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弹力玩具前后的变化规律,从而了解弹性的特点。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测量、记录法来突破难点。首先设置问题情景:“怎样在玩的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了解玩具的变化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想办法,鼓励幼儿迁移以往的经验选用最方便、有效的测量法来记录玩具的变化。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记录,最后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原来这些玩具有弹性:拉1拉,手放开,恢复原来的样子;压1压,手放开,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被推向了高潮。
4、第3次操作,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品有弹性。纲要强调,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安排了第3次操作即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1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并对弹性物品非常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弹性的玩具,以及弹性及非弹性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幼儿通过玩1玩、试1试,说1说,在实践中主动感知弹性的特征,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引起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发现物体的弹性,理解弹性的特点,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喜欢探究、发现,积极表达交流,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知弹性的特点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弹性物品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1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2.物质准备: 第1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气球、弹簧玩具、皮球等。第2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绵、手套、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自制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2、试1试、玩1玩弹性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1.出示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问题: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完整讲述,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分享情况提升并小结: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我们1用力它就发生了变化,不用力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 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出:篮球用力1拍就会跳起来;气球用力1吹会变大,拉力器和弹簧玩具用力拉会变长,不用力就弹回去跟原来1样…… 我们把有这种本领的玩具叫做弹性玩具。 4.再次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3、探索比较并分类,进1步感知弹性,深化对弹性的认识。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并分类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4、联系生活,拓展认知,感受弹性物品带给我们的便利。 提问: 1.你身上有弹性的东西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2.生活中,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ppt)
5、延伸活动:继续寻找身边或你发现的有弹性的东西与你的小伙伴和老师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的现象、物品有很多,孩子们也对此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对弹性的特点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制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亲历科学、体验科学,在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孩子自主实我发现,在玩中感知弹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在这个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清晰、合理的设计,每个环节目标明确,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中数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实匙,发现弹性玩具的秘密。每1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1环节的设计出示自剖弹簧玩具,微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第2环节引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弹性玩具秘密,知道弹性的特点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第3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吏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3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 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发展,知识上有了新的收获。 通过反思,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动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于材料的提供也有1定的层次性. 2.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后,引导幼儿自主然究实默,感知弹性的特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感兴趣的材料,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探索。 在活动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语言还需严谨。 2.活动中在对物品进行有无弹性分类时,说到橡皮泥的弹性时,本想引起争议,我觉得这里教师可用夸张的表情语气,引起孩子们的争议,对于大班幼儿,可让他们对此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