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有的话可以发邮件到892469768@qq.com,谢谢,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求S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有的话可以发邮件到892469768@qq.com,谢谢



1、求S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有的话可以发邮件到892469768@qq.com,谢谢

你可以在谷歌网站上找到你希望的答案。

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2、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作为1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苏教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1 复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3.能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照样子填空:“为了……我们可以……” 5.巩固练习4中的题目,复习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6.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重点: 1.认读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2.照样子写词语、写句子。 3.会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掌握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5.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时间: 2教时 复习过程:

1、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申请铭记效率情况持之以恒 青睐码头锻炼兴趣炉火纯青

2、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3、句 1.照样子写句子。

1、复习练习4第3题。

2、做练习册第55页第4题。 2.造句。

1、尤其——

2、启示——

3、滴水穿石—— 3.照样子填空。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1个读书计划。 开阔眼界,

4、省略号的用法. 1.复习练习4第4题。 2.教师强调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1、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2、表示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 3.完成练习册第56页第6题。

6、。写1板报稿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还要写上作者的名字。 2.说写1板报稿。(见学生各自的) 第4单元姓名

1、看拼音,写词语。 shenqingmingjixiaoluqingkuangchizhiyiheng ()()()()() qinglaimatouduanlianxingquluhuochunqing ()()()()()

2、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3、把句子写具体。 1.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落后就要挨打呀!” 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 “落后就要挨打呀!” 2.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3.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1会儿吧?” 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1会儿吧?”

4、造句。 1.尤其—— 2.启示—— 3.滴水穿石——

5、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桂林的山姿态奇特,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 骆驼……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2.小冬边划着水,边喘着粗气对大伙儿嚷着:“我……我总 算……会……会游泳了!”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6、。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 2。学写1板报稿。 苏教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1课时

1、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3、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4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1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1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2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3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4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4、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1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2课时

1、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1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1自然段的内容。

2、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1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1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1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1幅画面? 于是1群1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1群1群的花”,而不是“1朵1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1群1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2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1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3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1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4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3、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1节。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苏教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1课时

1、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3、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4、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1个言字旁,1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5、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1课,有什么感受呢?

6、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1幅花的学校。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3、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1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1小节。

4、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5、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6、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1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苏教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4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3、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1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1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2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3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4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4、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1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3、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琥珀》这篇课文是1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1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我们6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编者为我们安排的主题是——板书:生命 在生命这1单元里有1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1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2)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1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1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1万年前的详细情形,1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读单认识琥珀,并了解课文围绕这块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和价值,比较“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明白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了故事的详细情形。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3)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1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1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1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设计意图: “淡化分析,着重感悟”,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才能运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和练来让其获得感悟。在这里,重组课文语言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找出语言的逻辑关系是思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训练。 (4)情感迁移 1.《琥珀》1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1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1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8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1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1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1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结合“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和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再学习让学生体会《琥珀》1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1单元里,从而明白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由此得到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名言,进1步深化生命这1主题。 (5)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1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1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1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1体的1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1共有十5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1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1方面从写作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琥珀编写解说词,另1方面通过学习方法迁移和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使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 板书设计: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推测 形成 (那块琥珀)→(详细情形) ↓ (真实) (想象) 发现 ↓ 价值 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工:琥珀 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 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 (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1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2、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2.好!说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 合作要求: A 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 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C 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3、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 天气热 时间漫长 松脂球 松树 毛琥珀 苍蝇、蜘蛛 地壳变化 △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 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 父亲识别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4、总结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5、质疑问答,扩展知识 (1)1问1答 (2)大胆介绍 (3)评比

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7、作业(出示课件) 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琥珀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5年级时学习过1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1块形成于1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1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2、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3、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1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1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1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1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

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

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1个自然段 1

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1部分中找1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4、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1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1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鼻子1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什么意思?



4、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鼻子1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什么意思?

这是《慈母情深》1课的内容吧?我向母亲要钱,母亲不顾别人的劝阻给了,当我看到母亲龟裂的双手时,我被母亲的辛劳所感动。那个女人的话就像刀子1样刺痛我的心,我手里那皱巴巴的毛票就是母亲的血汗,是母亲的辛劳。更是伟大的母爱!我感受这1切,怎能不令我鼻子1酸?。

新部编版5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5、新部编版5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5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创新教案月迹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在寻月过程中人物内心的变化。教学难点:1.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教学方法:品读、讨论、赏析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古人经常用“月”来表达思乡情感,同学们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生自由答)中秋之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人们产生不1样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中秋之月的。

2、作者简介:贾平凹: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生朗读课文,总结,汇报时间:中秋的夜里。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事件,并说1说文章的重点在哪里。生读课文,并总结。归纳:盼月----寻月---议月其中,寻月是重点。作者详细描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

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



6、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1)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1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1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1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1起学习1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2、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3、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1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1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3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1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1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4、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 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 学生举例,进1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5、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2)    教学目标   

1、掌握影视评论的初步方法。   

2、能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影视的看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同学们平时除了学习之外,最喜欢什么活动(看电视、看电影),你们最喜欢看哪些节目,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呢?(节目精彩吸引人)。最不喜欢看什么,为什么,说主理由。   

2、学生交流:刚才同学们说的影片,节目的好与不好,就是1种评论,那么怎么去评论呢?   

3、例文指导:   

1、示例:《哪吒闹海》的两评论。   

2、讨论指导:   ⑴语言表达应清楚、明了,使人1听就明白。   如:少儿节目《大风车》同学们都看了,我觉得这个节目特别有趣,适合我们看,特别是节目主持我金桂子的语言动作,穿着常引得我们好笑,而笑中又使我们学到1些知识,懂得1些做人的道理。   ⑵评论的范围易小不易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   

1、人物的形象方面(长象(扮相)着装、性格)   

2、故事的情节方面(惊险、扣人心弦、感人泪下)   

3、画面或场景、插曲等。   ⑶同学们在评论前,1定要注意想好了再说,好与不好,前后应1致,不能说到哪是哪,这样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   看图同桌练说。   

4、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5、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6、作业:练习写1评论电视的文章。   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3)    教学目标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1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1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1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2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1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1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1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1、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带着理解读1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4人小组内可以演1演。   

4、指导学生有感情讲1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1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1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1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1讲这个故事。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