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阅读小熊的咕嘟粥教案,过去的年莫言教案
1、幼儿园中班阅读小熊的咕嘟粥教案
小熊喜欢熬粥,特别喜欢听她的粥“咕嘟咕嘟”在锅里唱歌的声音。 “路过我家时,”小熊总是热心地对大家说,“请到屋里喝碗咕嘟粥呀!”“好,好!”大伙儿高兴地答应。 这天早上,小熊放了1锅子水,撒进1些玉米粒,然后,放在炉灶上。“路过的朋友,请喝1碗咕嘟粥!”出门前,小熊在门上写。 “我回来时,只要留1小碗香香的玉米粥就够啦!”小熊边走边想。 小獾路过,玉米的香味儿飘过来,“尝尝小熊的粥吧!”1进门,玉米粥正咕嘟咕嘟唱歌,小獾尝了1碗,“真香,真香!”走的时候,小獾把口袋里1小把红豆放进锅里:“这样,小熊也不会饿着!” 花狐狸路过,玉米红豆的香味1起飘来,“尝尝小熊的粥吧!”1进门,玉米红豆粥正咕嘟咕嘟唱歌,花狐狸尝了1碗,“真香,真香!”走的时候,花狐狸把口袋里1小把青豆,放进锅里,又添了1碗水:“这样,小熊就不会饿着!” 野兔路过,玉米红豆青豆的香味飘来,“尝尝小熊的粥吧!”1进门,玉米红豆青豆粥正咕嘟咕嘟唱歌,野兔尝了1碗,“真香,真香!”走的时候,野兔把口袋里1把红枣,放进锅里:“这样,小熊也不会饿着!” 袋鼠路过,玉米红豆青豆红枣的香味飘来,“尝尝小熊的粥吧!”1进门,玉米红豆青豆红枣粥正咕嘟咕嘟唱歌,袋鼠尝了1碗,“真香,真香!”走的时候,袋鼠把1小把松子,放进锅里,又添了碗水:“这样,小熊也不会饿着!” 河鼠路过,尝了碗咕嘟粥,又在粥里放进了自己喜欢的瓜子仁;小鹿跑过,尝了碗咕嘟粥,又放进了心爱的核桃仁;松鼠尝了几口粥,就放进了黑豆粒…… 那锅咕嘟粥1直在咕嘟咕嘟唱着喷喷香的歌儿,路过的小动物1个1个进来尝着粥,1个1个放进了自己的感谢…… 傍晚的时候,小熊回家了,老远老远,就闻到玉米红豆青豆红枣松子……的香味儿从屋子里飘出来,“我只是煮了玉米粥呀,”小熊想,“怎么有这么多种香味儿?”她赶紧跑进屋子揭开锅子,呵,1锅漂亮又喷香的咕嘟粥,“这是谁煮的咕嘟粥呀?”小熊高兴极了,“这可比我煮的好得多啦!”。
2、过去的年莫言教案
解决字词音、形、义 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请学生完成书P15页“思考与练习1”,教师【板书】字词,请1位学生上黑板注音,师生1起纠正。 奢侈(shē)(chǐ)拮据(jié)黏稠(nián)烟熏火燎(xūn)(liǎo) 吝啬(lìn)(sè)名讳(huì)骡马(luó)冠冕堂皇(miǎn) 斟酌(zhēn)(zhuó)神祇(qí)富庶(shù)3绺(liǔ) 咀嚼(jǔ)(jué)拙劣(zhuō)轴子(zhóu)刽子手(guì) 豆秸(jiē)扑棱(lēng)祭祀(sì) 请学生齐读字词2遍。 【板书】重要词语,请学生根据书上注解回答意思。 (1)拮据:形容缺少钱,境况窘迫。 (2)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3)名讳:应该避讳的尊长的名字。 (4)斟酌:反复考虑推敲。 (5)神祇:“神”是天神,“祇”是地神,泛指神灵。 (6)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结构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刚刚强调过的字词读音。 课文的题目是“过去的年”,可见,这是1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叙写了自己童年时所过的“年”的具体情形。【提问】:文章哪1小节开始具体写“我”小时候怎样过年,又到哪1小节结束,这部分毫无疑问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此为界,文章的思路也就梳理出来了。 【明确并板书】:全文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1—2节):文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 第2部分(3—9节):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是怎样的。 第3部分(第10节):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我们都知道,春节并非是1天,就我们现在的“年”而言,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除夕、正月初1这样的日子,依据时间往后类推,正月初2,正月初3……1直到正月十5,即元宵节。其实,在除夕之前的某几天也是很有讲究的,作者在文中就为我们叙述了这几个特殊日子里的习俗。 【提问】: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并板书】:腊8——辞灶日——除夕——春节 【提问】: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段落?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 【明确并板书】:主体部分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 第1层(第3节):大人、孩子对待过年的不同态度。 第2层(第4节):写腊8的情形。 第3层(5—6节)写辞灶日的情形。 第4层(7—8节):写除夕的情形。 第5层(第9节):写春节的情形。 【提问】: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这些众多材料的?为什么? 【明确】: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因为“年”是1个时间概念,过去的年也与现在的年有些差别,要想把过去的年写清楚,时间自然是1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年”作为1个传统节日,它是有程序的,所以要想把这个节日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节日客观的进程。 所以,文章的结构虽然简单朴素,却很好地表达了应该表达的内容,这也是本文结构上的最大特色。 既然,作者回忆了过年期间的几个重要日子,我们就1起仔细看看文章的这部分内容。
4、研读课文,熟悉年的习俗 请学生仔细认真阅读书P12—15页的内容,完成“思考与练习2”。 课文的第3节提到大人和孩子对待过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可直接用原文语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孩子们对于过年是喜欢的,向往的,所以在等待过年的日子里心态是焦急的,而等到真正过年了,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地玩,还可以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迈进;大人们对于过年是不喜欢,甚至是惧怕的,原因有两点:1是过年意味着1笔开支,2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巨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虽然大人们惧怕过年,但还是会很认真地准备着1切与过年有关的事宜,按照当地的习俗操办着具体事项,首先从腊8这天开始。 请学生齐读第4节,【思考】:腊8这1天的最重要习俗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作者在详略安排上是如何处理的? 【明确】:腊月初8作为盼年的第1站,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熬腊8粥。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腊8粥的由来及具体做法,仅是1笔带过,而根据解放前腊8施粥的善事想象详细描绘了1个大场面——施粥盛典。 【提问】:你认为施粥是1场盛典吗?如何理解作者的这1说法? 参考:幼年时的作者,还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意识到解放前庙里或慈善大户的施粥行为是为了解决穷人们的温饱问题,只想到用巨大无比的锅去熬腊8粥,众人饿着肚子,冒着寒风,排队焦急等待是1个盛况,所以幻想自己也能加入盛典中,可以暂时忘却饥饿和寒冷,但内心却是欢乐的。 补充“腊8粥”的相关知识:腊8粥又称“7宝5味粥”,传自印度。我国喝腊8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清朝为盛。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北方尤其讲究。搀在白米中的食物1般有:红枣、莲子、核桃、桂圆、红豆、白果、花生、杏仁、松仁、榛子等。腊8粥熬好后,要先祭神敬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1起食用。 归纳:对孩子们而言,在腊8这天的乐趣也许更多的是来自美食的诱惑。 【板书】:腊8——熬腊8粥 “过了腊8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那么,在辞灶日这天,又要做哪些事情,有哪些习俗呢?1起来看
5、6两节内容。 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这两节。 【提问】:请根据作者的描述,概括1下辞灶日的习俗。 【明确并板书】:辞灶日——下饺子,祭灶,贴灶马头 辞灶日这天的习俗比腊8要复杂1些,对孩子们而言,美食的诱惑来自平日不常吃到的饺子,而祭灶、贴灶马头的习俗则为“年”营造了1些神秘的气氛。这种神秘来自人对鬼神的敬畏,对宗教世界的不可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辞灶的仪式。 参考:“辞灶”,顾名思义,就是告别灶王爷。每年的农历腊月2十3,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1家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在他上天之前,这家人就要举行送灶王仪式,摆上祭祀的贡品,如饺子、关东糖、红枣、糕点等。然后家庭主妇带领全家焚香祷告,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上天朝玉皇。进宫言好事,回家现吉祥”。然后,将灶王爷像和黄表纸1同在大门口烧掉,再贴上新的灶马头儿,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教师可补充“辞灶”(又称“小年”)这1习俗的由来。 过了辞灶日,再熬7天,就迎来最重要的除夕了。课文的第
7、8节写的都是关于除夕那天的习俗和仪式,1起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提问】:除夕这天从下午开始1直到下半夜,都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明确并板书】:除夕——包饺子,上坟,在挂起的家堂轴子前摆上香炉、蜡烛、供品,3更时起来穿新衣,开始做年夜饭,放鞭炮祭祀天地神灵,给长辈磕头,吃饺子。 【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是你们家过年时也会做的,哪些没有?请学生自由回答。 很明显,除夕这天的习俗要比腊
8、辞灶都繁琐,那么,【提问】:在这些习俗中哪些表达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请11找出来。 【明确并板书】:上坟——邀请祖先回家过年 拜家堂轴子——祭祀祖先 放拦门棍——拦住祖宗的缧马 不高声说话,不说不吉利的话——与1家人来年的运道密切相关 做年夜饭不拉风箱——会破坏神秘感 烧花柴、豆秸等——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 放鞭炮、盛饺子、烧纸、磕头——祭祀天地神灵 如果说,在之前的腊8及辞灶日,都有美食的诱惑,那么在除夕的所有习俗中,作者描述的内容则更多地体现出过去年的神秘气氛。农历腊月3十的除夕是旧年中的最后1天,人们在隆重、繁琐的习俗中告别了旧年,紧接着当然要用愉快的心情来迎接新的1年了,也就是所谓的辞旧迎新。那么,【提问】:新年的第1天又有哪些有趣的事要做呢?文章的第9节给我们作了说明,来看这节内容。 【明确并板书】:春节——装财神、接财神 正月初1时,1家人欢聚团圆吃饺子时,叫花子会扮上财神,到各家门口说些吉祥如意的话,乞讨饺子,而各家各户为图个吉利,是不能吝啬饺子的。“我”想扮财神的想法充分体现出孩子纯洁的童心。 小结:过去的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大家在作者详尽的描述中都有了了解。在腊
8、辞灶、除夕、春节这样1些特定的日子里,作者写的有事情,有场面,有人们的行动,有人们的观念,有细节描写,有气氛概述,各个方面都写得细致入微,把读者带回到过去的年中。
5、对比今昔,体会情感 过去的年有它的过法,现在的年也有它的过法。本文是作者对童年时过年场景的回忆,但在行文中也会把思绪收回到现在。请大家找找看,文章将过去和现在的年放在1起比较的语句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课文第10节的若干语句。如:“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再如:“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又如:“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表露无遗:过去的年虽然穷,但是有希望,有期待,有与平时的差异,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的诗意,许多的故事,显出了年的不平凡和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而这1切在现在都失落了,现在人们富了,但却少了情趣,少了诗意。
3、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些过去年的过法,知晓了1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过年习俗。其实,过年的习俗有或者是没有,多或者是少,并不是最主要的。或许,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文字的表述,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熟悉过去的年的风俗习惯,可能也是借此对中国的1些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文章学习中我们重点强调的字词较多,请大家好好巩固。
3、小班音乐大狼喝粥教案
1 教案1:《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2、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3、探索铃鼓的3种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入场轻音乐;记号笔;幼儿园、大狼和姥姥3种标志;鼓;每位幼儿1只铃鼓;《小铃鼓》音乐;两个小铃鼓的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幼随音乐1起转转手、拍拍手入座。(播放轻音乐)
1、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初步感受3种节奏类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1个《大狼喝粥》的故事,好吗? 幼:好! 师:故事开始啦…… (1)有1只非常健康的大狼,它从来不挑食,而且最喜欢喝甜粥。幼儿园的甜粥非常香,大狼是这样喝的:1口1口慢慢喝。(老师边说“1口1口慢慢喝”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我们1起来学1学吧。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咱们继续听…… (2)自己家的甜粥有点烫,聪明的大狼就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老师边说边做尝1口、端碗快喝3下的动作)嗯!真好喝,我们1起来试试。(师幼共同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师:真棒!动作很快! (3)姥姥家的甜粥不但好喝而且不烫,大狼端起碗啊呜啊呜全给喝光了。(老师边说边做端着碗1口气喝完粥的动作)来吧!孩子们,你们的大碗在哪里呢?端起来,啊呜啊呜全喝光。(师幼共同做动作) 师:喝完了,摸摸小肚子是不是鼓鼓的?
2、画图谱,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了解3种节奏。 (1)师:大狼喝粥有意思吧!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幼儿园。(出示幼儿园标志) 师:刚刚大狼在幼儿园它是怎样喝甜粥的?恩,1口1口慢慢喝的。(画出大狼在幼儿园喝粥的图谱) 师:怎么样喝的?准备……(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师:自己家的甜粥是这样喝的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出示自己家标志并画出图谱) 师:我们1起来……(幼儿看图谱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3)师:姥姥家的甜粥是啊呜啊呜1下全喝光了。(出示姥姥标志画出图谱) (4)师:大家来表演1下吧。(看图谱完整表演)
2、基本部分。
1、根据鼓点运用身体感官来体验3种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像哦!调皮的大狼现在它想用全身的力气来喝甜粥,会是怎样的呢? 准备: 第1遍: (1)点点头。(1口1口慢慢喝) (2)拍拍腿。(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 继续喝: (1)踏踏脚。(1口1口慢慢喝) (2)扭扭屁股。(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 坐下喝: (1)拍拍手。(1口1口慢慢喝) (2)慢拍1下手,再快拍3下。(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不停晃手。(啊呜啊呜全喝光)。
2、请出铃鼓,讲解铃鼓的使用。(认识铃鼓,学会使用铃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精彩!大狼终于吃饱了,现在它已经出去玩了。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谁呢? 幼:小铃鼓。 师:小铃鼓也想来和咱们玩游戏。鼓掌欢迎!看看它圆圆的鼓面咚咚响,旁边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鼓可真调皮,小朋友们把藏在小椅子下面的小铃鼓也请出来吧。(从椅子下面拿出来) 师:请仔细观察1下,哪个地方有个小手呢?(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加以指导) 师小结:这是小铃鼓的手柄,我们和它握握手好朋友,贴贴脸,拍1拍,摇1摇停。(老师和幼儿根据《小铃鼓》音乐节奏练习,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铃鼓)
3、随音乐巩固练习。 师:小铃鼓的声音可真好听呀!跟着音乐会更动听。(播放第1遍音乐:师幼坐在小椅子上表演。) 师:恩,真是太好玩了,这回小铃鼓长高啦,长高的小铃鼓想笑着来表演哦。(播放第2遍音乐:师幼共同站在小椅子前面表演。) 师:看!我们两个人的造型是不是很帅呀!恩,注意在停的时候摆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好吗?孩子们我们到大场地来表演吧。(播放第3遍音乐:离开座位到旁边空间大的活动场地表演。) 师:每个小铃鼓的造型很特别呀,好有创意!继续努力呀(播放第4遍音乐:继续在大场地表演。)
3、结束部分。 师:孩子们,今天和小铃鼓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那我们要谢谢它,和它抱1抱吧。 师:小铃鼓要回家了,快看!那边就是他们的家,跟着老师我们1起把它们送回去吧。(播放第5遍音乐: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1边表演1边把小铃鼓送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家) 师:孩子们,和我们的伙伴小铃鼓再见吧。(随音乐结束活动) 2 教案2:大狼喝粥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大狼喝粥的情节变化,探索铃鼓演奏的不同方法;
3、感受玩打击乐的快乐,创编不同的打击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1只铃鼓。(放在小椅子下面)
2、 将座位排成1个圆圈。
3、 教学挂图:大狼喝粥。大狼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喝过粥吗?都这么喝粥的?(请幼儿集体表演,请1位表演夸张的小朋友上前面表演,进行糖果奖励。引出甜粥。)鼓励幼儿看看今天谁还能回家喝到甜粥。
2、 大狼也喜欢喝甜粥,咱们来看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挂图,教师有感情有动作的讲故事。)
3、师问:
1、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1起用动作模仿);
2、大狼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1起用动作模仿);
3、大狼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1起用动作模仿)。
4、小结:教师讲故事,并和幼儿1起用动作进行模仿。
2、节奏初步练习,为使用打击乐奠定基础
1、师: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做个小游戏,用拍手的方法来模仿大狼喝粥的好不好!
1、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1下手,摇1下手);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手方向要1致,小班孩子小,不宜提醒用左右手。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并鼓励下面幼儿积极学习,争取得到糖果回家喝甜粥。
2、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1下手,再连拍3下手); 难点:在连拍3下时注意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3、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1下手,在慢拍1下手)。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1起用拍手的方法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3、正确使用铃鼓进行打击乐的练习
1、师: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请来了1个小伙伴,它要和你们1起来模仿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铃鼓,让幼儿认识铃鼓,知道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让幼儿练习。)
1、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1下铃鼓,摇1下铃鼓);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铃鼓方向要1致。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2、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1下铃鼓,再连拍3下铃鼓); 难点:在连拍3下时拍铃鼓要和拍手时的速度1致。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3、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1下铃鼓,在慢拍1下铃鼓)。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1起用铃鼓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4、创编。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能让铃鼓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把铃鼓举起来,另外1只手藏起来,你们想1想不用手拍怎么能让铃鼓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发挥,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练习。
5、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梦想剧场中,放入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表演。 12。
4、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教案
。
5、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
幼儿喜爱玩弄有声响的东西,各种打击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来逐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1 《彩色世界真奇妙》
1、设计意图 幼儿喜爱玩弄有声响的东西,各种打击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来逐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我班幼儿接受能力强,节奏感好,又爱唱爱跳。因此设计了这次的打击乐《彩色世界真奇妙》。目的是想从小班开始就培养幼儿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以及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同时打击乐涉及到图谱,针对小班幼儿如何对待图谱、节奏型等问题,本次活动将做1次探索。
2、案例描述及分析
1、活动开始,听《彩色世界真奇妙》音乐,幼儿有节奏的做拍头、拍肩等身体动作。紧接着边唱边看指挥分组做身体动作。 (分析;活动开始做身体动作给人以老套表演的感觉,但作为小班幼儿这是从基本做起,并且是第1次接触打击乐,幼儿没有所谓“表演”的经验。同时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音乐声中,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我本人认为可以。)
2、接下来,出示图谱,看图谱上的小手学习拍不同类型的小手图谱。 师:看看图上有什么? 幼:有小手。 师:这些小手有什么不同?谁会看这个小手来拍1拍?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通过拍小手间接地掌握了1种节奏型。) 师:图上还有别的小手吗?这些小手又怎么拍?谁来试1试?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师:引导幼儿整体拍1遍小手图。 (通过拍不同的小手又间接地掌握了另1种节奏型。并对整个小手图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型有1个大概的轮廓。)
3、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拍1遍小手图后,揭去小手,让幼儿认识图谱。 师:现在图上有什么? 幼:小叉叉。 师:对。这就是图——谱。大家1起说1遍。这些小叉叉表现的就是节奏型,每1个x我们唱的时候都唱“哒”。现在我们大家1起用“哒”来唱1遍图谱好吗。 幼: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唱边拍。 (由1个小手图到打击乐的图谱,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幼儿1直想知道小手下面是什么,所以过渡较自然。幼儿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1些,效果较好。) (分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是第1次接触打击乐活动、又是新内容,如何让幼儿明白图谱中的x是什么意思,以及不同的节奏型又该怎样拍,都决定接下来的活动能不能进行下去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想出了在节奏型上覆盖上剪好的小手。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手拍出不同的节奏型。避免了直接用“哒、哒、哒哒、哒”这样的专业术语来向幼儿讲解,而幼儿却不明白“哒”是什么意思,很好的解决了活动难点。)
4、打击乐演奏 在熟悉了节奏型之后让幼儿认识圆舞板,掌握圆舞板的正确演奏方法,并用圆舞板看图谱演奏。然后听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看指挥演奏;尝试用两种不同乐器演奏。 (因为在和节奏型相对应的下面都画着圆舞板,幼儿认起来较容易。)
5、结束部分
3、体会与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1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1学期第1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1、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需不需要图谱 (我认为需要。因为从小班就有目的的学习这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意识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1定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打基础。好的常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不是1簇而就的。)
2、图谱在活动中占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让幼儿逐步明白图谱的作用、以及逐渐养成看图谱演凑的习惯。)
3、关于图谱中的节奏型问题。 (让幼儿熟悉常见的节奏型,但不要求幼儿掌握。)
4、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形式出现;互动的情况解决的不好;在游戏中学习做的不好。)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学习探索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2 《大狼喝粥》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喜欢敲敲打打,不同的材料在幼儿手中变成了器乐,各种节奏在小天才的手中被创造出来。《大狼喝粥》是以铃鼓为主的打击乐活动,采用幼儿最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为切入点,在故事中蕴含了不同强弱、不同速度的节奏型;活动环节中运用故事、动作、节奏为基本要求,通过全身感官动作来不断刺激、巩固幼儿对3种不同节奏型的感受与表现,最后音乐与节奏相融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小铃鼓美妙音色的同时与伙伴们进行快乐演奏。整个活动让幼儿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状态,为幼儿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表现艺术中的美。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2、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3、探索铃鼓的3种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入场轻音乐;记号笔;幼儿园、大狼和姥姥3种标志;鼓;每位幼儿1只铃鼓;《小铃鼓》音乐;两个小铃鼓的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幼随音乐1起转转手、拍拍手入座。(播放轻音乐)
1、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初步感受3种节奏类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1个《大狼喝粥》的故事,好吗? 幼:好! 师:故事开始啦…… (1)有1只非常健康的大狼,它从来不挑食,而且最喜欢喝甜粥。幼儿园的甜粥非常香,大狼是这样喝的:1口1口慢慢喝。(老师边说“1口1口慢慢喝”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我们1起来学1学吧。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咱们继续听…… (2)自己家的甜粥有点烫,聪明的大狼就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老师边说边做尝1口、端碗快喝3下的动作)嗯!真好喝,我们1起来试试。(师幼共同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师:真棒!动作很快! (3)姥姥家的甜粥不但好喝而且不烫,大狼端起碗啊呜啊呜全给喝光了。(老师边说边做端着碗1口气喝完粥的动作)来吧!孩子们,你们的大碗在哪里呢?端起来,啊呜啊呜全喝光。(师幼共同做动作) 师:喝完了,摸摸小肚子是不是鼓鼓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动物故事比较感兴趣,运用大狼喝粥故事内容把3种节奏类型自然贯穿其中。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端碗喝粥的动作来初始3种节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难点前置,而且当幼儿随老师1起学习喝粥时,运用3种不同表扬语及提示语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画图谱,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了解3种节奏。 (1)师:大狼喝粥有意思吧!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幼儿园。(出示幼儿园标志) 师:刚刚大狼在幼儿园它是怎样喝甜粥的?恩,1口1口慢慢喝的。(画出大狼在幼儿园喝粥的图谱) 师:怎么样喝的?准备……(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师:自己家的甜粥是这样喝的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出示自己家标志并画出图谱) 师:我们1起来……(幼儿看图谱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3)师:姥姥家的甜粥是啊呜啊呜1下全喝光了。(出示姥姥标志画出图谱) (4)师:大家来表演1下吧。(看图谱完整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根据故事内容采用幼儿园、大狼自己家、姥姥家的标志,帮助幼儿读懂图谱,而图谱是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已知经验形象地用简单的符号来让幼儿进1步理解3种节奏的不同。“尝1口,喝3下”这个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难,所以在此处多练习表演两次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2、基本部分。
1、根据鼓点运用身体感官来体验3种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像哦!调皮的大狼现在它想用全身的力气来喝甜粥,会是怎样的呢?准备: 第1遍: (1)点点头。(1口1口慢慢喝) (2)拍拍腿。(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 继续喝: (1)踏踏脚。(1口1口慢慢喝) (2)扭扭屁股。(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 坐下喝: (1)拍拍手。(1口1口慢慢喝) (2)慢拍1下手,再快拍3下。(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不停晃手。(啊呜啊呜全喝光)。 (本环节设计意图:“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扭扭屁股、跺跺小脚、转转小手等感官运动正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活动,因此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并在其中依据许卓娅教授“音乐与数学”的教育理念,把“尝1口、喝3下”与“
1、
2、停”相融合,使幼儿在巩固节奏时能有1定的自控力,同时为下1环节使用小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请出铃鼓,讲解铃鼓的使用。(认识铃鼓,学会使用铃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精彩!大狼终于吃饱了,现在它已经出去玩了。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谁呢? 幼:小铃鼓。 师:小铃鼓也想来和咱们玩游戏。鼓掌欢迎!看看它圆圆的鼓面咚咚响,旁边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鼓可真调皮,小朋友们把藏在小椅子下面的小铃鼓也请出来吧。(从椅子下面拿出来) 师:请仔细观察1下,哪个地方有个小手呢?(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加以指导) 师小结:这是小铃鼓的手柄,我们和它握握手好朋友,贴贴脸,拍1拍,摇1摇停。(老师和幼儿根据《小铃鼓》音乐节奏练习,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铃鼓) (本环节设计意图:“先闻其声,后睹其物”会让人产生1种神秘感,小铃鼓的突然出现把幼儿的情绪推向1个高潮,让幼儿真切感受到又有1个朋友和我们玩游戏啦。 认识小铃鼓主要分为:集体认识、自我观察和做朋友3种方式环环相扣来帮助幼儿尽快认识并学会演奏小铃鼓。尤其在自我观察中,根据幼儿的观察特点小铃鼓贴上黄色的小手,能够帮助幼儿自己找到铃鼓的手柄,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3、随音乐巩固练习。 师:小铃鼓的声音可真好听呀!跟着音乐会更动听。(播放第1遍音乐:师幼坐在小椅子上表演。) 师:恩,真是太好玩了,这回小铃鼓长高啦,长高的小铃鼓想笑着来表演哦。(播放第2遍音乐:师幼共同站在小椅子前面表演。) 师:看!我们两个人的造型是不是很帅呀!恩,注意在停的时候摆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好吗?孩子们我们到大场地来表演吧。(播放第3遍音乐:离开座位到旁边空间大的活动场地表演。) 师:每个小铃鼓的造型很特别呀,好有创意!继续努力呀(播放第4遍音乐:继续在大场地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更能使活动产生趣味性。《小铃鼓》的音乐节奏恰好与大狼喝粥的3种节奏型相吻合,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小铃鼓快乐地演奏,在每1遍的游戏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体验着合作的快乐。)
3、结束部分。 师:孩子们,今天和小铃鼓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那我们要谢谢它,和它抱1抱吧。 师:小铃鼓要回家了,快看!那边就是他们的家,跟着老师我们1起把它们送回去吧。(播放第5遍音乐: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1边表演1边把小铃鼓送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家) 师:孩子们,和我们的伙伴小铃鼓再见吧。(随音乐结束活动) (本环节设计意图:情感的渗透、常规习惯的养成自然地与整个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3 《大象和小蚊子》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重点)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难点)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1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1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1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1)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3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1听,第1首歌和第2首歌唱得是不是1个样?” 幼:不1样。第1首快,声音轻;第2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1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1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1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2)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1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3)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1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5、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1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1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2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6、过去的年 莫言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