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双灵敏的手科学公开课教案中班幼儿可操作性,幼儿园中班科学磁铁的教案
1、我有1双灵敏的手科学公开课教案中班幼儿可操作性
1、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2、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来源,它作为1种指导思想存在;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如何教”则是从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3、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1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4、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1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5、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1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2、幼儿园中班科学磁铁的教案
。
3、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豆豆》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豆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豆豆》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1起玩吗?” 幼齐:愿意。 师:“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轻轻地摇1摇、听1听、猜1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1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摇摇、听听、猜猜,1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2、自由探索。 (1)听听、看看、说说3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3个豆罐子,我来摇1摇,你们听听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1样吗?” 幼齐:不1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1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1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幼儿自由取出1粒豆宝宝,看看长得怎么样的?和旁边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1样的?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么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1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1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通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1味地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1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可以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加1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3、幼儿交流讨论: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通过这1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1些豆制品还是可以认出来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对豆制品已经有了1定的认识。)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豆,这3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接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1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仅掌握了1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还知道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1定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豆豆》 篇2 【教材分析】 对幼儿来说,5颜6色的豆子有时是神奇的种子,有时是有趣的美工材料,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豆子具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豆制品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豆子与豆制品的关系、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萌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积极探索自制豆浆的方法,发现豆制品与豆类的关系,感受其作用和价值。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豆制品,知道豆类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主要用途,与同伴合作制作豆浆。
3、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各种豆子每组1盘。
2、布置豆类食物自助餐环境:豆沙馅、豆腐、豆腐乳、绿豆饼等装盘,小盘、小又与幼儿人数相同。
3、泡好的豆子、豆浆机、纸杯若干。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进入“5彩豆乐园”,了解几种豆的名称与特征。请幼儿找1找自己认识的豆子,相互学习,认识不同的豆子。提问:你认识哪种豆子?你想认识哪种豆子?谁来当小老师? 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食用方法、营养等方面进行介绍。 小结:豆子的种类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它们的大小、颜色、 形状不同,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2、品尝各种豆制品,了解豆子与豆类食品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说说食品的味道,讨论其制作原料。 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字吗?尝尝是用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小结:豆沙是用红豆做成的,豆腐干、豆腐乳是用黄豆做成的,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这些食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还吃过哪些豆制品、是用什么豆子做的以及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3、制作、品尝豆浆,激发对豆类食品的兴。 (1)出示豆家,请幼儿猜1猜制作原料并说1说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制作豆浆。 (3)师生共同分享自制豆浆。
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1
1、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1件事情。这天,我发现1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1遍又1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1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1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 呀!他这1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1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1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1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1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1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2、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1些操作材料。 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1个8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1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1个杯子;每组1盆水;实物投影仪1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1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2个8宝粥瓶子,大记录表1张。 3.学具:8宝粥瓶子人手1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1个小口)。 每桌1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1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2个8宝粥瓶子(1个空的和1个装有餐巾纸)和2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1样吗?(是1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2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2、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1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3、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1)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1些材料,请你们看1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2)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1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1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1种材料放进8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4、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5、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1起去找1找。 活动反思: 活动1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1针桶水射进8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2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5、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与反思:电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与反思:电话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与反思:电话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
110、
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
110、
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1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答档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清宏乱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1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
110、
120、119(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
110、
120、119,也知道这3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绝厅小朋友1定要记住。
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1 活动名称: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4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1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1起来听1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1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慢慢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1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了1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1只只非常可爱的.小青蛙了。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 卵慢慢变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4、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 (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青蛙的嘴巴里会分泌1种黏液,当看到有害虫时,它就会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如果离它远的话,它就会轻轻的跳过去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
3、师:那你们知道1只青蛙1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1只青蛙1年可以消灭1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4、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保护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1份)、胶棒若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4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PPT课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粘贴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1起观看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青蛙1生》,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1只青蛙1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1只青蛙1年可以消灭1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PPT)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设计意图: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1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1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1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1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小百科:蝌蚪古时 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4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