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礼貌和安全教育》社会?幼儿园中班礼仪与安全坐姿教案
1、中班教案《礼貌和安全教育》社会?
2、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1些生活常用的礼貌用语,知道礼待他人。
2、幼儿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并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3、幼儿能体验礼貌用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3、活动准备:图片,多媒体,铅笔,剪刀
4、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和将这些语言用于实践。所以此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知道生活用语并能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难点是幼儿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并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5、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了1个问题,有些小朋友在早上来幼儿园时见到老师什么都没说,小朋友知道早上见到老师要说什么吗?(幼儿答)哪下午的时候又要说什么呢?(幼儿答)小朋友都很聪明,哪小朋友们知道可以用哪1个词来形容这些语言吗?(幼儿讨论回答)所以我们将这些语言叫做礼貌用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礼貌用语,你们知道哪1些并且说说在什么时候用?(幼儿举手回答,老师总结幼儿的回答)
2、活动环节:(1)(怎么说)宝贝们回答的都不错,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礼貌用语,现在我们来看1段视频,看完之后,请小朋友说说你都听到了那些礼貌用语?(视频是到朋友家去做客还有吃饭的场景)刚才你们说了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在我们于他人见面时要说什么呀?(幼儿答)对了,当我们与他人见面时要问好,哪与他人分开时要说什么?(幼儿答)宝贝们真聪明,小朋友发现没有,当大人给我们东西是我们该说什么?(幼儿答)你们到那些家里去做过客?有用到这些语言吗?(幼儿答)嗯,宝贝们说的都很好,现在呀我想来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1下去朋友家做客。(情景表演)。
2、幼儿园中班礼仪与安全坐姿教案
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1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1反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3、幼儿园中班礼仪与安全坐姿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坐姿;
2、养成幼儿良好的体态习惯。 核心要素:坐椅子头抬起眼平视背挺直腿靠拢脚并齐两小手轻抚膝 活动准备:椅子 基本过程: (1)导入活动 导入语:“现在我要介绍的是如何坐,请小朋友仔细地看”。 (2)关键步骤:
1、示范“坐”的姿势。 (1)双手握椅子背,将椅子的前腿翘起并轻轻地拉出来。 (2)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倾,臀部坐于椅子前3分之2处,上身挺直,双脚并拢,脚尖朝前方,双手放于膝上,双眼平视。
2、介绍没有桌子的坐法。 (1)摆放椅子:4条腿平稳地放在地上。 (2)示范坐姿:身体轻轻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范上身、腿、手和头的体姿。 (3)示范后和幼儿1起讨论: (1)身体为什么要坐正,为什么身体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为什么坐时双腿要并拢? 活动延伸:
1、通过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坐姿礼仪教育。
2、把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坐姿(包括进餐、看书、绘画等)拍摄下来,或洗成照片张贴在主题板报中,或制作成VD,让幼儿观赏。 家园互动:
1、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坐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
2、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坐姿,为幼儿树立榜样。 注意事项:
1、脚要着地并放于桌子底下。
2、在教室里只要离开座位就要将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坐下后,手可以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1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4、中班礼仪安全常识教案
。
5、中班礼仪教育家庭用电的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常用家用电器的特点、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粗浅的家用电器概念。
2、通过现场操作了解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对科技产品感兴趣,有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家用电器实物:吹风机、数码相机、电剃须、微波炉、拖线板
2、大量家用电器的图片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吹风机)这是什么呀?你们家里有吗?后面长长的线有什么用呢?(操作1下电风扇,感受有电工作没电不工作)小结:像这种我们家里使用的、为我们生活服务的、要通上电才能工作的机器就叫“家用电器”
2、扩散经验,了解其他家用电器的名称、功能
1、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你还见过什么家用电器吗?
2、今天老师也把我家里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我们1起来认1认。(出示图片集体认1认)
3、谁来给我们介绍1下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或者跟随孩子问: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张老师老师刚刚买了新房子,准备要搬家了,你们来帮帮忙,帮我把这些家用电器放到新房子的房间里可以吗?先来看看我家有哪些房间?(厨房、卧室、卫生间、客厅)(幼儿操作将电器分别放到不同的房间里)
5、我的新房子里摆好了家用电器,谢谢小朋友啊。(出示数码相机、照相机和剃须刀)可是我家里还有这些东西呢,这些东西是不是家用电器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小结:这些东西不是没有电线,它们的电线在这呢。可是大家看,连着这个长长的电线我们方便吗?所以科学家们就想了1个聪明的办法,把电冲在里面的电池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拿着充好电的照相机、摄像机到处旅游拍照啦,爸爸也可以方便地刮胡子了。
3、安全操作家用电器,体验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1、(出示微波炉)刚刚认识了那么多家用电器,现在就让家用电器来为我们服务吧。
2、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个家用电器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3、这么拿插头对吗?那应该怎样拿呢?请你教教我。第2步应该做什么了呢?(有的按钮是按的,有的按钮需要旋转的)
4、那我们就和老师1起来用家用电器做做好吃的吧,共同制作爆米花。
教师交流小结:这些家用电器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是使用不正确的时候还会伤害我们呢。(观看PPT)
4、和好朋友1起分享操作成功。
香喷喷的爆米花做好啦,让我们1起分享1下我们用家用电器做出来的好吃的吧。
6、稳稳当当坐下来安全礼仪教案中班
活动设计思路:
圣诞节快到了,班级里的小宝宝们都纷纷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圣诞饰品和圣诞树,装饰我们的教室,班级里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问及孩子:我们班的圣诞树漂亮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圣诞树呀?“马路上有圣诞树的”;“商店里有圣诞树的”;“我家里也有圣诞树的”。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们不禁想到:虽然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是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却随处可见高耸的圣诞树、欢快的圣诞驯鹿、满载礼物的圣诞雪橇和和蔼可亲的圣诞老人,走在大街上耳边也总能听到《铃儿响叮当》的圣诞乐曲,每到节日临近各大商场都会布置出丰富多彩的圣诞主题装置。而且《课程指南》中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让幼儿亲生体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何不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小区,走进多姿多彩的百货商店,去亲身感受那里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呢?
有了初步的设想,首先我们通过EMAIL广泛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在获得了家长的普遍认同之后,我们又召开家委会,与家长共同选择活动地点,商量活动流程及安全事项。很多家长纷纷出谋划策:天天妈妈主动联系车辆;婷婷爸爸客串圣诞老人;等等。在综合了路线及商场环境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位于人民广场附近的“来富士广场”作为活动地点。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多次前往商场,就幼儿安全和活动流程等方面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协作,我们的主题活动“圣诞进行时······”终于应运而生了。
活动设计与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来富士广场,让幼儿与家长、老师共同感受百货商店里热闹、欢快的节日(圣诞、新年)气氛。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圣诞树的礼物若干。
2、新年老人服装1套;圣诞礼物每人1份。
3、印有幼儿园、班级和幼儿姓名的胸卡每人1张。
4、大巴士1辆。
活动过程:
1、阳光旅程开始了
知道今天有外出活动,小宝宝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吃完了点心和牛奶,老师给每个小宝宝都戴上1个胸卡。
9:30我们乘上了1辆大巴士,司机叔叔1按喇叭——“嘀嘀”,我们迎着阳光、带着笑容出发了。这是我们班级第1次集体外出活动,小宝宝们兴奋不已,1会儿趴在窗上看看外面的景色,1会儿又转过来和小伙伴说说笑笑,当我们的车子开上延安路高架的时候,我们的小阳阳忽然很紧张地指着窗外说:“阿婆,车车要飞起来了!”她的话让我们整车的人都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天天妈妈感慨地说:“其实前几天已经带天天去过了,但今天和老师、小朋友1起去,感觉他特别开心,这也许就是集体活动的魅力吧!”大家开心得说着、笑着,没过多久我们的目的地——“来富士广场”就到了。
2、美丽的圣诞树林
1下车,小朋友们就发现了来富士广场门口1棵大大的金色的圣诞树。这棵圣诞树可真大、真漂亮呀!小宝宝们都开心的拍起手来。在旁边还有好几棵矮1些的圣诞树,组成了1个“圣诞树林”周围被许多彩色的礼盒、驯鹿包围着,可热闹了!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小宝宝好像全都忘记了,他们忍不住用手摸摸礼物盒,拍拍小驯鹿的身体,恨不得把这些礼物和圣诞树都搬回家去。聪聪指着1匹金色的小驯鹿说:“它的衣服真好看!”老师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对呀,新年到了,小驯鹿也穿上了漂亮的新年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