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教案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



1、幼儿园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1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3根筷子捆在1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1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3种节奏型的大白纸1张。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1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2、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3、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1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1遍音乐,听1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1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1部分。(放第1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1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2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 ××|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2部分音乐)   师:大家1起听音乐的第3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3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3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1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3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1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1段音乐。   师:第2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1部分,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1段音乐合奏,第2段音乐分组演奏,第1部分用响筒演奏,第2部分用茶杯演奏,第3部分用摇铃演奏,第2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4、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1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1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1样的地方做1样的动作,音乐不1样的地方做不1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1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教案有哪些



2、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教案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案:小星星

1、教学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是1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1闪1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3、教学活动准备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1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1个乐器:3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教学过程

1、谁是小星星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1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 X | X 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1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4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1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1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1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1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4组幼儿1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3、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并根据音乐故事和图谱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内容。(重点)   

2、初步探索用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内容。(难点)   

3、师幼合作,共同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谱1幅。   2. 狮王进行曲音乐。   3. 自编故事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加沃特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了解并表现音乐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1块来欣赏1首很好听的音乐,大家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然后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倾听,能做到吗?   

1、通过倾听音乐故事完整欣赏1遍乐曲,让幼儿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有1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休息。忽然,远处隐隐传来狮王的吼叫声。猴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小动物们赶紧排好队,吹着小号准备迎接狮王的到来。只见狮王威风凛凛、十分神气地走了过来,小动物们热烈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小动物们害怕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讨好狮王,小狐狸为狮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动物也1个个表演起来,狮王看了高兴极了,也和小动物们1起跳起了舞蹈。   师:这首乐曲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有谁能讲1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小结:这首乐曲表现的是狮王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它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成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首乐曲叫《引子狮王进行曲》。   

2、利用图谱分段欣赏音乐,进1步理解并表现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分段来听1听,在动物狂欢节里,狮王和小动物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1、欣赏引子音乐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在黑板上画出图谱)   师: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图谱)这些神奇的图谱就讲述了乐曲中的故事。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眼睛)眼睛是怎样的?(闭上)是谁在睡觉啊?(狮王、小动物们)这些圆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大?(狮王醒了,在吼叫,而且声音的力度上是由小变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这个下划线的箭头从上到下,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先听见狮王的声音,于是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   师:这个引子部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些了,我们来演1演好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你会怎样表演睡觉的姿势?(放引子音乐,幼儿尝试表演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狮王怎样吼叫?(声音由慢到快,由小变大)   

2、欣赏第1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听到狮王来了,猴子大声报告什么?(狮王驾到)这时候小动物做了什么?(排队、吹号,欢迎狮王)这些竖线是什么意思?我们1起来学1学小动物排队吹号。   师:这些脚印表示什么?狮王走路时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表演时,看幼儿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难度就让幼儿主要集体表演排队吹号,老师扮狮王。)   

3、欣赏第2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我们1起来欣赏下面的音乐。   师:圆圈表示什么?曲线表示什么?(着重指导幼儿表现小动物害怕的发抖的样子,如:腿哆嗦,眼睁大等)   

4、欣赏第3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狮王还没生气,只是小动物被吓着了。接下来狮王和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1起来听听乐曲第3段。   师:谁先出来为狮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备表演什么样的舞蹈让狮王开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动物,你会怎样和狮王1起狂欢?   

3、结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1遍,老师扮狮王,另1位老师扮猴子,幼儿扮小动物。)   评析: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是1个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1堂课中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在第1课时,将重点放在这个音乐故事上,目的是让幼儿大概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而对于它的结构、音乐性质不做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从表演这关来讲,要考虑的东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儿对不同动物睡觉姿势的了解;对狮王的形态、动态的观察和把握;幼儿即兴表演舞蹈的天赋和水平差异等。这些主观条件都将决定幼儿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对老师和孩子来讲,都是1个难度和挑战。我们考虑到幼儿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这1课时的最后环节只让幼儿扮演小动物,1个群体的大众角色,猴子和狮王则由老师表演。这等于起到1个示范作用,让幼儿能够间接地模仿和创新。因为在接下来的第

2、第3课时,老师将重点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案蝴蝶歌



4、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教案蝴蝶歌

1、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1群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多么快乐呀!(板书:蝴蝶,并同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简笔画、勾勒出1幅蝴蝶飞舞图)你听,它们飞起来了,还唱着歌呢!(板书:歌)   

2、它们唱的什么歌呢?我们1起来听1听(课文配乐朗读,同时出现课件:春暖花开,蝴蝶飞舞嬉戏的画面)。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教拼音娃娃。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就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说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开火车读)   

3、齐读生字。   

3、把生字娃娃放到课语文中去,再读读课文,看看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朗读感情,想像   

1、你们想请哪个同学来朗读课文?为什么?   咱们给他提点建议吧!你认为他要怎么读?大家仔细听,想想蝴蝶飞到哪里。   

2、指名说(板书:花园里)   

3、你喜欢这里的花园吗?为什么?板书(美丽)谁来美美地读1读?指名读第1句:   范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   这里的“美丽”还可以怎么说?聪明的孩子,你能用“美丽”说1句话吗?   

4、是呀!花园非常美丽,那花园里都有些什么呢?显示句子:   请孩子们读1读这两句:“红花铺……游戏”。边读边想,看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路同桌交流。   示范读。指名读。齐读。闭上眼听老师读。在反复地读中感悟花园里景色的美丽,以及蝴蝶停留在花丛中,在绿草间嬉戏的迷人景象,展开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大自然的美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问:孩子们,假设你们谅是1只只快乐的蝴蝶,在花园里飞累了、玩累了,这时就在红花铺成的床上睡眠,有什么感觉。   生自由发言,然后带着这种感觉读1读这1句。   问:来到花园里,蝴蝶在绿绿的草地上游戏,想想:它们都会玩些什么游戏?   让孩子展开想像,从而贴进课文,实现与课文的对话,进1步理解课文,再美读这1句。   是呀,花园这么美丽,蝴蝶们飞来飞去,累了,就在红花铺成的床上休息,还可以在绿草丛中游戏,真有趣!想把这两句背下来吗?试背。   

5、小蝴蝶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它们飞呀!飞呀!1会儿飞得高,1会飞得低,1会飞成1团,舍不得分开,多么有趣呀!真开心!看着蝴蝶们快乐地飞舞,你们快乐吗?那就让我们1起来跟着蝴蝶边飞边唱吧!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1读:   “飞呀……分离”   边读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名读,听后评价。   

6、看着这群快乐天使,花儿更是快乐,你看,它张开了鲜红的花辨,笑得脸生笑得更红了,来吧,亲爱的朋友,我们1起飞吧!   齐读最后两句。   

4、指导写字   

1、识记字形:读1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识生字的方法。   

2、展示“新朋友”分小组活动,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生字的广告语、标题、词语等汇报到组长处再请组长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读出来,比1比哪1组收集的资料丰富、精彩。   

3、指导学生按笑顺提示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4、指导学生在田了格中书写。   

5、小结:   

6、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蝴蝶1路唱着歌儿,1路快乐地飞舞,它们飞飞飞还会飞到哪里去呢?4人小组讨论。   

2、演1演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美丽”说1句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用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想象蝴蝶飞舞嬉戏的画面,体会它们快乐自在的心情。

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5、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并根据音乐故事和图谱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内容。(重点)   

2、初步探索用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内容。(难点)   

3、师幼合作,共同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谱1幅。   2. 狮王进行曲音乐。   3. 自编故事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加沃特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了解并表现音乐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1块来欣赏1首很好听的音乐,大家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然后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倾听,能做到吗?   

1、通过倾听音乐故事完整欣赏1遍乐曲,让幼儿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有1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休息。忽然,远处隐隐传来狮王的吼叫声。猴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小动物们赶紧排好队,吹着小号准备迎接狮王的到来。只见狮王威风凛凛、十分神气地走了过来,小动物们热烈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小动物们害怕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讨好狮王,小狐狸为狮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动物也1个个表演起来,狮王看了高兴极了,也和小动物们1起跳起了舞蹈。   师:这首乐曲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有谁能讲1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小结:这首乐曲表现的是狮王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它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成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首乐曲叫《引子狮王进行曲》。   

2、利用图谱分段欣赏音乐,进1步理解并表现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分段来听1听,在动物狂欢节里,狮王和小动物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1、欣赏引子音乐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在黑板上画出图谱)   师: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图谱)这些神奇的图谱就讲述了乐曲中的故事。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眼睛)眼睛是怎样的?(闭上)是谁在睡觉啊?(狮王、小动物们)这些圆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大?(狮王醒了,在吼叫,而且声音的力度上是由小变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这个下划线的箭头从上到下,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先听见狮王的声音,于是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   师:这个引子部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些了,我们来演1演好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你会怎样表演睡觉的姿势?(放引子音乐,幼儿尝试表演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狮王怎样吼叫?(声音由慢到快,由小变大)   

2、欣赏第1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听到狮王来了,猴子大声报告什么?(狮王驾到)这时候小动物做了什么?(排队、吹号,欢迎狮王)这些竖线是什么意思?我们1起来学1学小动物排队吹号。   师:这些脚印表示什么?狮王走路时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表演时,看幼儿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难度就让幼儿主要集体表演排队吹号,老师扮狮王。)   

3、欣赏第2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我们1起来欣赏下面的音乐。   师:圆圈表示什么?曲线表示什么?(着重指导幼儿表现小动物害怕的发抖的样子,如:腿哆嗦,眼睁大等)   

4、欣赏第3段乐曲和图谱(老师1边听1边画)   师: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狮王还没生气,只是小动物被吓着了。接下来狮王和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1起来听听乐曲第3段。   师:谁先出来为狮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备表演什么样的舞蹈让狮王开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动物,你会怎样和狮王1起狂欢?   

3、结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1遍,老师扮狮王,另1位老师扮猴子,幼儿扮小动物。)   评析: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是1个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1堂课中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在第1课时,将重点放在这个音乐故事上,目的是让幼儿大概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而对于它的结构、音乐性质不做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从表演这关来讲,要考虑的东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儿对不同动物睡觉姿势的了解;对狮王的形态、动态的观察和把握;幼儿即兴表演舞蹈的天赋和水平差异等。这些主观条件都将决定幼儿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对老师和孩子来讲,都是1个难度和挑战。我们考虑到幼儿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这1课时的最后环节只让幼儿扮演小动物,1个群体的大众角色,猴子和狮王则由老师表演。这等于起到1个示范作用,让幼儿能够间接地模仿和创新。因为在接下来的第

2、第3课时,老师将重点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



6、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

幼儿喜爱玩弄有声响的东西,各种打击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来逐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1   《彩色世界真奇妙》   

1、设计意图   幼儿喜爱玩弄有声响的东西,各种打击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通过听音乐演奏乐器来逐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我班幼儿接受能力强,节奏感好,又爱唱爱跳。因此设计了这次的打击乐《彩色世界真奇妙》。目的是想从小班开始就培养幼儿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以及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同时打击乐涉及到图谱,针对小班幼儿如何对待图谱、节奏型等问题,本次活动将做1次探索。   

2、案例描述及分析   

1、活动开始,听《彩色世界真奇妙》音乐,幼儿有节奏的做拍头、拍肩等身体动作。紧接着边唱边看指挥分组做身体动作。   (分析;活动开始做身体动作给人以老套表演的感觉,但作为小班幼儿这是从基本做起,并且是第1次接触打击乐,幼儿没有所谓“表演”的经验。同时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音乐声中,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我本人认为可以。)   

2、接下来,出示图谱,看图谱上的小手学习拍不同类型的小手图谱。   师:看看图上有什么?   幼:有小手。   师:这些小手有什么不同?谁会看这个小手来拍1拍?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通过拍小手间接地掌握了1种节奏型。)   师:图上还有别的小手吗?这些小手又怎么拍?谁来试1试?   幼:个别试着拍,集体学着拍。   师:引导幼儿整体拍1遍小手图。   (通过拍不同的小手又间接地掌握了另1种节奏型。并对整个小手图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型有1个大概的轮廓。)   

3、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拍1遍小手图后,揭去小手,让幼儿认识图谱。   师:现在图上有什么?   幼:小叉叉。   师:对。这就是图——谱。大家1起说1遍。这些小叉叉表现的就是节奏型,每1个x我们唱的时候都唱“哒”。现在我们大家1起用“哒”来唱1遍图谱好吗。   幼: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唱边拍。   (由1个小手图到打击乐的图谱,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幼儿1直想知道小手下面是什么,所以过渡较自然。幼儿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1些,效果较好。)   (分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是第1次接触打击乐活动、又是新内容,如何让幼儿明白图谱中的x是什么意思,以及不同的节奏型又该怎样拍,都决定接下来的活动能不能进行下去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想出了在节奏型上覆盖上剪好的小手。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手拍出不同的节奏型。避免了直接用“哒、哒、哒哒、哒”这样的专业术语来向幼儿讲解,而幼儿却不明白“哒”是什么意思,很好的解决了活动难点。)   

4、打击乐演奏   在熟悉了节奏型之后让幼儿认识圆舞板,掌握圆舞板的正确演奏方法,并用圆舞板看图谱演奏。然后听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看指挥演奏;尝试用两种不同乐器演奏。   (因为在和节奏型相对应的下面都画着圆舞板,幼儿认起来较容易。)   

5、结束部分   

3、体会与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1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1学期第1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1、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需不需要图谱   (我认为需要。因为从小班就有目的的学习这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意识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1定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打基础。好的常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不是1簇而就的。)   

2、图谱在活动中占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让幼儿逐步明白图谱的作用、以及逐渐养成看图谱演凑的习惯。)   

3、关于图谱中的节奏型问题。   (让幼儿熟悉常见的节奏型,但不要求幼儿掌握。)   

4、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形式出现;互动的情况解决的不好;在游戏中学习做的不好。)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学习探索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2   《大狼喝粥》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喜欢敲敲打打,不同的材料在幼儿手中变成了器乐,各种节奏在小天才的手中被创造出来。《大狼喝粥》是以铃鼓为主的打击乐活动,采用幼儿最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为切入点,在故事中蕴含了不同强弱、不同速度的节奏型;活动环节中运用故事、动作、节奏为基本要求,通过全身感官动作来不断刺激、巩固幼儿对3种不同节奏型的感受与表现,最后音乐与节奏相融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小铃鼓美妙音色的同时与伙伴们进行快乐演奏。整个活动让幼儿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状态,为幼儿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表现艺术中的美。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感受玩铃鼓的快乐。   

2、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3、探索铃鼓的3种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入场轻音乐;记号笔;幼儿园、大狼和姥姥3种标志;鼓;每位幼儿1只铃鼓;《小铃鼓》音乐;两个小铃鼓的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幼随音乐1起转转手、拍拍手入座。(播放轻音乐)   

1、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初步感受3种节奏类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1个《大狼喝粥》的故事,好吗?   幼:好!   师:故事开始啦……   (1)有1只非常健康的大狼,它从来不挑食,而且最喜欢喝甜粥。幼儿园的甜粥非常香,大狼是这样喝的:1口1口慢慢喝。(老师边说“1口1口慢慢喝”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我们1起来学1学吧。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咱们继续听……   (2)自己家的甜粥有点烫,聪明的大狼就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老师边说边做尝1口、端碗快喝3下的动作)嗯!真好喝,我们1起来试试。(师幼共同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师:真棒!动作很快!   (3)姥姥家的甜粥不但好喝而且不烫,大狼端起碗啊呜啊呜全给喝光了。(老师边说边做端着碗1口气喝完粥的动作)来吧!孩子们,你们的大碗在哪里呢?端起来,啊呜啊呜全喝光。(师幼共同做动作)   师:喝完了,摸摸小肚子是不是鼓鼓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动物故事比较感兴趣,运用大狼喝粥故事内容把3种节奏类型自然贯穿其中。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端碗喝粥的动作来初始3种节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难点前置,而且当幼儿随老师1起学习喝粥时,运用3种不同表扬语及提示语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画图谱,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了解3种节奏。   (1)师:大狼喝粥有意思吧!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幼儿园。(出示幼儿园标志)   师:刚刚大狼在幼儿园它是怎样喝甜粥的?恩,1口1口慢慢喝的。(画出大狼在幼儿园喝粥的图谱)   师:怎么样喝的?准备……(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师:自己家的甜粥是这样喝的先尝1口,再快快地喝3下。(出示自己家标志并画出图谱)   师:我们1起来……(幼儿看图谱做动作,并反复练习两次)   (3)师:姥姥家的甜粥是啊呜啊呜1下全喝光了。(出示姥姥标志画出图谱)   (4)师:大家来表演1下吧。(看图谱完整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根据故事内容采用幼儿园、大狼自己家、姥姥家的标志,帮助幼儿读懂图谱,而图谱是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已知经验形象地用简单的符号来让幼儿进1步理解3种节奏的不同。“尝1口,喝3下”这个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难,所以在此处多练习表演两次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2、基本部分。   

1、根据鼓点运用身体感官来体验3种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像哦!调皮的大狼现在它想用全身的力气来喝甜粥,会是怎样的呢?准备:   第1遍:   (1)点点头。(1口1口慢慢喝)   (2)拍拍腿。(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   继续喝:   (1)踏踏脚。(1口1口慢慢喝)   (2)扭扭屁股。(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   坐下喝:   (1)拍拍手。(1口1口慢慢喝)   (2)慢拍1下手,再快拍3下。(尝1口,

1、

2、停,反复练习两次)   (3)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不停晃手。(啊呜啊呜全喝光)。   (本环节设计意图:“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扭扭屁股、跺跺小脚、转转小手等感官运动正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活动,因此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并在其中依据许卓娅教授“音乐与数学”的教育理念,把“尝1口、喝3下”与“

1、

2、停”相融合,使幼儿在巩固节奏时能有1定的自控力,同时为下1环节使用小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请出铃鼓,讲解铃鼓的使用。(认识铃鼓,学会使用铃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精彩!大狼终于吃饱了,现在它已经出去玩了。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谁呢?   幼:小铃鼓。   师:小铃鼓也想来和咱们玩游戏。鼓掌欢迎!看看它圆圆的鼓面咚咚响,旁边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鼓可真调皮,小朋友们把藏在小椅子下面的小铃鼓也请出来吧。(从椅子下面拿出来)   师:请仔细观察1下,哪个地方有个小手呢?(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加以指导)   师小结:这是小铃鼓的手柄,我们和它握握手好朋友,贴贴脸,拍1拍,摇1摇停。(老师和幼儿根据《小铃鼓》音乐节奏练习,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铃鼓)   (本环节设计意图:“先闻其声,后睹其物”会让人产生1种神秘感,小铃鼓的突然出现把幼儿的情绪推向1个高潮,让幼儿真切感受到又有1个朋友和我们玩游戏啦。   认识小铃鼓主要分为:集体认识、自我观察和做朋友3种方式环环相扣来帮助幼儿尽快认识并学会演奏小铃鼓。尤其在自我观察中,根据幼儿的观察特点小铃鼓贴上黄色的小手,能够帮助幼儿自己找到铃鼓的手柄,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3、随音乐巩固练习。   师:小铃鼓的声音可真好听呀!跟着音乐会更动听。(播放第1遍音乐:师幼坐在小椅子上表演。)   师:恩,真是太好玩了,这回小铃鼓长高啦,长高的小铃鼓想笑着来表演哦。(播放第2遍音乐:师幼共同站在小椅子前面表演。)   师:看!我们两个人的造型是不是很帅呀!恩,注意在停的时候摆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好吗?孩子们我们到大场地来表演吧。(播放第3遍音乐:离开座位到旁边空间大的活动场地表演。)   师:每个小铃鼓的造型很特别呀,好有创意!继续努力呀(播放第4遍音乐:继续在大场地表演。)   (本环节设计意图: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更能使活动产生趣味性。《小铃鼓》的音乐节奏恰好与大狼喝粥的3种节奏型相吻合,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小铃鼓快乐地演奏,在每1遍的游戏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体验着合作的快乐。)   

3、结束部分。   师:孩子们,今天和小铃鼓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那我们要谢谢它,和它抱1抱吧。   师:小铃鼓要回家了,快看!那边就是他们的家,跟着老师我们1起把它们送回去吧。(播放第5遍音乐: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1边表演1边把小铃鼓送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家)   师:孩子们,和我们的伙伴小铃鼓再见吧。(随音乐结束活动)   (本环节设计意图:情感的渗透、常规习惯的养成自然地与整个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范文3   《大象和小蚊子》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重点)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难点)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1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1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1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1)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3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1听,第1首歌和第2首歌唱得是不是1个样?”   幼:不1样。第1首快,声音轻;第2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1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1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1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2)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1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3)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1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5、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1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1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2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