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分析
水调歌头》教案
1、 引领情境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2、 情趣导入2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1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2生答 是啊,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写什么呢? 我们1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 出示学习目标 )
3、 走近苏轼2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2、教师补充介绍。
4、赏读诗歌10 第1步、听配乐诵读,这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细心品味。 第2步、自由散读词作,猜测1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 第3步、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第4步、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5、 品味诗歌10 问题1: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教师图画激趣,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1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1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1面转到另1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问题2: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1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1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1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1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1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1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1般人能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1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1句表现作者的1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1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1种良好祝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师:好。大家刚刚很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1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3: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 探究学习5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1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1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1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1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1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1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7、能力训练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1: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56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3口并作2口地将1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2: 我将去送姚烨,3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1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3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1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3: 今天是农历十6,“十5的月亮,十6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1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1下。 生:语段1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生:语段2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烨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 生:我在语段3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8、音乐欣赏5 先播放古人吟读的词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的FLASH,1首词作让古今时空得以沟通。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词是可以唱的,至于古人是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下面请欣赏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会唱的跟着1起唱,背诵这首词 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之1,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 (2)第2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1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
9、归纳小结 1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十、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1 下面我们在王菲《但愿人长久》的良好祝愿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播放剩下的歌曲)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gyzglzgl 中秋咏月诗词3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欣赏咏月诗词。
2、理解该词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2、《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1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出示课题、作者) 学生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属4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
3、3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预习2。
3、我急求<�明月几时有>课件
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4、教学工具: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5、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1课时完成:
1、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6、教学过程:( 1课时) (1)、课前3分钟活动 (由1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2)、导入:
1、1年1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3大传统节日之1。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 媒体呈现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3苏”。为唐宋8大家之1。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8大家”之1。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1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3)全班自由朗诵1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 阙(què) 2. 琼(qióng) 3. 绮(qǐ) 4. 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4)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6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5)品味、赏析词的内容. ( 重点) 整体感悟:
1、 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 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 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 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 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6)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1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7)(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1副《苏轼对月饮酒图》, (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1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1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1天。) (8)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 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 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教学过程是初步构想,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后面教学环节较紧凑,结尾匆促,日后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急求1首古诗朗诵配乐!! 有3首诗,《明月几时有》、《8月十5夜月》
平湖秋月,洞箫版、古筝版。 秋月夜 ,琵琶。
5、我急求<�明月几时有>课件
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教学难点: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4、教学工具: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5、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1课时完成:
1、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6、教学过程:(1课时) (1)、课前3分钟活动(由1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2)、导入:
1、1年1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3大传统节日之1。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3苏”。为唐宋8大家之1。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8大家”之1。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1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3)全班自由朗诵1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阙(què) 2.琼(qióng) 3.绮(qǐ) 4.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4)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6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5)品味、赏析词的内容.(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6)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1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7)(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1副《苏轼对月饮酒图》,(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1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1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1天。) (8)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教学过程是初步构想,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后面教学环节较紧凑,结尾匆促,日后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