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5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5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5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5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1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5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7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相关的内容适当集中,1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1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1简要说明。 1.因数与倍数。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此外,教材还以判断的形式对

2、

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进1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的又1次扩展。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3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1步深入学习。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当1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1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3者之间关系的梳理。教材还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的第5题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了复习。此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比3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总复习将这3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   4.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2学段的内容,在第1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1步深入学习。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5.统计。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1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1步提高。   (3)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为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复习时,1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1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1步需要。   下面就每1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作1简要说明。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后,完成总复习的第

1、2题和练习2十7的第

1、2题。   2.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1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1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1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首先请学生说1说图2是如何通过图1变换而成的,并让学生利用附页的方格纸画1画。有的学生会利用图1旋转得到图2,也可能有的学生是先得到图1的对称图形,然后将两个图形分别绕旋转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2,老师对正确的方法都应予以肯定。完成这项活动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2,画出图2的对称轴,帮助学生进1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间的换算。   5.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2十7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1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6.关于练习2十7中1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还可以让学生说1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第3题,使学生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第6题,学生解答后,可运用相应的验算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第7题,这道题是求4和6的公倍数,可以是24,48,72,96,…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松花蛋的数量是70多个,由此可判断出是72个。   第10题,在解答时要让学生弄清题意,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剪1张纸折1折,看1看怎样把它折成1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它的长、宽、高是多少,然后再想1想应该怎样计算它的容积。   第1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折成的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   (30-5×2)×(25-5×2)×5   =1500(cm3)   =1500(ml)   第2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   (3-0.5×2)×(2.5-0.5×2)×0.5   =1.5(dm3)   =1.5(L)   =1500(ml)   第11题,可利用附页中的方格纸完成本题,并让学生说1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第13题,解答前需先让学生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明确3者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进行本题的解答。   第143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生答不出时,也可以实际用4张数字卡片摆1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偶数有6个:1

2、3

2、4

2、1

4、2

4、34。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据偶数的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

2、3

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

4、2

4、34。   第14题,在回答了(1)、(2)题之后,老师可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 第1课时 课题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

1、2题,第141页

1、2题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

2、

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1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2、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

2、

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全课总结(略) 板 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第2课时 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

3、

4、5题,第141页

3、

4、5题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1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4、全课总结(略) 板 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第3课时 课题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

6、

7、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1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4、全课总结(略)

5、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板 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第4课时 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

9、140页

7、

8、

9、10题,第14

2、143页

9、1

0、1

1、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1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4、全课总结(略)

5、作业 教材第14

2、143页第

9、1

0、12题 板 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第5课时 课题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学内容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

3、144页第1

3、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1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 学 过 程

1、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3、全课总结(略)

4、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1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2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教 学 反 思 综合应用打电话

1、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1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2、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3、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1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1、教学目标 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3、教学建议 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1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1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3、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亲,身为老师的你教案准备的怎么样啦!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   

1、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1部分假分数的另1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1个数是另1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1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1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4、具体编排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既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1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1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2)分数单位的概念。   分数与除法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   (2)分数与除法的统1点:对1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   例1   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1: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例2   (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样的3份是。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

1、用操作或图示法。

2、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块,是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例1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1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1个数,也可以表示1种运算过程。   (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2)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1种运算。   (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   例1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例2   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1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   例3   (1)从生活语言“1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   (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   例4   (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   (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1般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   (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3个分数相等。   (2)从两个方向观察3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1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1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把分数化成分母不同(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但大小相同的另1分数。   4.约分   与9义教材相比,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1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2单元相响应。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   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1个数的因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1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约分   例3(最简分数的概念)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具体的米数、分成4段)。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约分)   (1)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2)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   (3)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5.通分(编排方式与约分相似)   与9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长方形铺满正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1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2单元相响应。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1个数的倍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小的数的最小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做1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通分   例3(分数大小的比较)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2)和的比较方法多样(3年级上册已经有了1定基础)。   A.根据分数的意义。   B.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   (3)让学生通过1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年级上册有了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通分)   (1)从实际情境引入,出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的情况,比较大小时产生认知冲突。   (2)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   (3)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不是最小公倍数。   (4)作为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5)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1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1)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1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   (2)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1般方法。1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3位小数由自己类推。   例2(分数化小数)   (1)创设6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   (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   A.分母是1

0、100......的,利用小数的意义来化。   B.分母不是1

0、10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

0、10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   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2】   

1、复习导入   

1、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被除数÷除数 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提问:80÷2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都扩大5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回忆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的性质是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复习很有必要。)   

2、 新课   

1、 动手做数学。   (1) 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

2、

4、

6、8份,表示出1/

2、2/

4、3/

6、4/8。   (涂上阴影)   (2) 提问:比较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发现?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加以说明吗?   (3) 结论:几个分数虽然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但大小是相等的。   

2、 设疑: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几个分数可以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1) 观察并研究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1/2 =2/4 = 3/6 = 4/8 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自选。   (2) 学生发现并归纳得出的规律(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 理解意义。   提问:刚才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呢?   先回忆商不变规律,然后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突出关键点:0除外。(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0,则分数成为0/0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0,因此要“0除外”。)   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补充完整。   

3、 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 指出: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1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2) 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要求:独立思考解答、交流方法   (3) 师生1起总结方法:   看分母(分子)乘或除以几、分子(分母)也同时乘或除以几。   (4) 独立完成练1练。   重点是:学生要能自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观察分母或分子是怎样变化的,相应地分子或分母就怎样变化。   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 口答练习十8第2题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 全课总结:你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及重点归纳概括1下吗?   

5、 作业:完成练习十41.2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桌互相说分数并指定分母或分子让另1个同学化。   

3、难点点拨   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忽略了“同时”。举例说明 = = 是错误的,只是分子乘2,分母不变,正确答案应是= = 。   

2、忽略了“乘上或者除以”。举例说明, =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变了。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只限于“乘上或者除以”。   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3点:必须强调“同时”;必须强调“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强调“0除外”。   

3、忽略了“相同的数”。举例说明, = =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应同时除以相同的   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3】   

1、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进1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 知道1个物体、1个计量单位、1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 3 )?突破1个整体的教学。   

3、课时安排   1课时   

4、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41 请学生说出4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41表示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41。 学生乙?41还可以表示把1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41。   (2)、教学实施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4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1折或画1画来表示41。 学生展示成果。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1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1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1个整体?1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乙:把8 个苹果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丙:我把12 个△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丁:我把1 米看作1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41。   ( 3 )?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1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个苹果、12 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1个图形?1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1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 个△ 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1个整体。1个物体?1些物体都可以看作1个整体?1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1筐茄子、1车煤、1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1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1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1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1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5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1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3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4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5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3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1个分数的例子。( )   ( 2 )以 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教学实施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1段,不够1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老师把1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1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1些简单的分数,如2分之

1、3分之1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1。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3)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2课时   1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61 页的内容。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1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 知道1个物体、1个计量单位、1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重点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1个整体的教学。   4 教具准备   长方形、圆形纸各1张。   5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 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 表示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   学生乙: 还可以表示把1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   (2)教学实施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 ,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1折或画1画来表示 。   学生展示成果。   (2)出示1些图示。老师:看图,你能在每1幅图上表示出它的 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 3 )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 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像上面图中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1个整体。1个物体,1些物体都可以看作1个整体,1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1筐茄子、1车煤、1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 .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1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1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1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1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4)思维训练   说1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1 教学内容   分数单位 教材第62 页的内容。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2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   4 教具准备(小圆片)   5 教学过程   (1)导入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 . 下列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   3 . 说1说。   ( l )拿走9 块饼干的 ,拿走了几块?为什么?   ( 2 )拿走剩下的 ,拿走几块?为什么?   ( 3 )再拿走剩下的 ,拿走几块?   ( 4 )写1写,想1想。   请学生任意写3 个分数,说1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老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如 , 。   老师: , , 各有几个几分之1?( 有,1个 , 有3个 , 有14个 。)   (2)教学实施   1 .学习分数单位。   2 . 投影出示。   1堆糖,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3 份,2 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4 份,3 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 份,5 份这堆糖的 。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2 )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1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3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 , , ,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4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 份,表示这样的1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2 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 , , 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 的分数单位是 。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集体说1说自已写出的3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 5 )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1。)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1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 1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 2 )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的份数不1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1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1说什么是分数单位?(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请你与同桌互说3 个分数,分别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是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