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 详细,谢谢

幼儿园大班教案



1、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设计出太空中的各种飞行器,想象出自己在太空上游戏的场面。   

2、鼓励幼儿大胆合作,大胆构图和用色。   

3、体验创作的快乐与成功。   活动准备:油画棒、水性笔、铅画纸、颜料、信封、太空图    活动过程:   

1、谈话:   你们知道“神舟5号”吗?谁来说说关于“神舟5号”的事?   (直接切入主题,激起话题,引发幼儿兴趣和自豪感,为下1步活动做准备。)   

2、以读信的方式激发想象并进行创作   告诉你们1个喜讯,今天我收到杨利伟叔叔寄给小朋友的1封信,你们想不想听听?教师读信: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杨利伟,“神舟5号”是由我国航空设计师自行设计的载人飞船,我乘着它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你们想不想也上太空玩呢?想不想坐着自己设计的飞行器去呢?你想设计什么飞行器,他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   太空真神奇,在太空上你会看到什么呢?你1定非常想在太空上玩1玩吧,你想怎么玩呢?   让我们赶快把它画下来吧。   (既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又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体现了生生互动)   

3、语言交流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朋友和老师听。   (让幼儿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发展了口语表述力,逐步学会   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4、作品展览   快看,太空隧道来到了我们面前,杨利伟叔叔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到太空遨游吧。   游戏:美丽的太    活动目标:   

1、创造性地想象太空中的各种物体,并用废旧材料大胆地进行制作。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体验创作的成功、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神秘的太空欢迎每1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就1起用能干的小手把太空世界展现出来。这里有我们1起收集的各种材料,请小朋友想1想,你想做什么?怎么做?   (把问题交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自愿选择材料,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   

2、幼儿制作:   泥工区 建构区 废旧材料区 体育区   (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是1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提出建议,寻求同伴的合作,借鉴同伴的经验,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部分失败的幼儿,与其共同探讨失败的原因,为下1次实践提供更多的经验。)   

3、幼儿游戏:   让我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去发射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教案目的】   

1、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功能,并能作好记录。   

2、能运用手、眼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了解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此关心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口袋的功能。   难点:端正自己的环保意识,正确的对待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教案准备】   

1、积攒不同质地的口袋(布袋、纸袋、网兜、塑料袋);   

2、人手1份操作材料:书、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1份记录表格;   

4、事先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关“聚丙乙烯”的视频。    【教案流程】   

1、以游戏“看看我的口袋里有什么”引出课题。   

1、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塑料袋1个。   

2、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口袋,引导幼儿了解它的用途。   

2、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操作,并探索发现。   

1、根据教师准备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么物体能装进各口袋中。   

2、再请幼儿通过实验证明,并采用多种材料操作。   

3、让幼儿对实验结果做记录。   

4、师幼总结实验结果,网兜不能装水及细小的物品,纸袋和布袋不能装水,应为这两者都具有吸水性。   

3、观看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请幼儿线观看视频,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质,了解它对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针对这1现象,又该如何应对呢?   

4、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应该爱护环境,合理的处理塑料制品,争做环保小使者。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让幼儿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   A部分:以游戏开始,通过在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准备的小塑料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通过教师出示各种口袋的引导多数幼儿亿初步了解口袋的用处。   B部分: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实验探索发现口袋的用处,并对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总结,得到结论,根据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儿都已知道网兜不能装水极细小的东西,布和纸都具有吸水性,所以这两种质地的口袋都不能装水。明确根据《育儿天堂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做好引导,帮助幼儿完成。   C部分:通过观看PPT及视频,让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且知道“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幼儿都能积极发言,这种方式不仅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   这节活动课结束后,我也在反思,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1段没有声音,导致幼儿顿时失去观看的积极性,应该在上课之前对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反复检查,以免出现漏洞。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对待每1节活动,不断从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使每节活动能画1个完美的句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原有的各种形状上进行想象的方法。   难点:幼儿通过添画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所想象的物体。    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范画作品、夹子、绳子、大门及“图形王国”大字)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蜡光纸)、画纸和胶水人手1份、抹布    活动过程   

1、参观“图形王国”的第1期画展。(播放背景音乐)   “ 小朋友,图形王国今天举行第1期画展,里面的画非常漂亮,每1幅画里都藏有1些图形,图形王国的主人听说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画里藏着什么图形!好了,我们出发吧!”(参观时可与幼儿小声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藏在里面的图形)。   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图形王国里的哪1副画?它是由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图形王国里的画都是由3角形、半圆形、圆形和正方形变出来的。   

2、观看多媒体,扩展幼儿思维。   出示3角形的蜡光纸,提问:3角形除了变出图形王国里的东西外,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呢?(依次出示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让我们看看电脑里这个小画家把这些图形变出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打开多媒体,观看课件。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柔的音乐)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主人说马上就要举行第2期的画展了,他邀请小朋友来当小画家,用各种图形添画出更漂亮的东西,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览在图形王国   里,给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参观,但是图形王国的主人说他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要用胶水贴在自己的画纸上再用蜡笔添画,如果手脏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1擦,画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挂在图形王国去了。”(指导重点: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同时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独特表现)   

4、展示与体验――参观“图形王国”第2期画展。(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的第2期画展开展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老师1起去参观参观吧!”   参观完画展后,提问1幼儿:“你最喜欢哪1幅作品?可以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喜欢这副画?”(幼儿作答)   老师给以简单及鼓励性的评价。   “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图形王国的主人也说要谢谢大班的小朋友,他说以后还要请你们帮忙出第3期的画展,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小朋友下课后还要动动脑筋,想想这些图形还可以变出什么样更有趣的东西来。”    教学反思   “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在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组织完教学活动后,我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手、口、脑并用,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在“用图形变魔术”的操作环节中,幼儿将已知经验转化为直观的图画,将单调的圆形、3角形、梯形等利用自己手中的小画笔变成了1幅幅生动的画面:红红的太阳、憨态可掬的熊猫、美丽的房子……在交流作品时,幼儿有的用简单的1两句话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绘画时,多数幼儿只会把圆形变成太阳等简单的东西,当我能发现1名幼儿用圆形、半圆形、3角形变出1只可爱的小花时,我马上向小朋友介绍了她的作品,并表扬了她。幼儿们得到启发,运用多种不同的形状形创造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用3角形、椭圆形变出很多各种漂亮的图形。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要说:好作品也是夸出来的!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及发展史。   2.喜欢青花瓷,激发对国粹艺术的赞美之情。   3.能用不同的图案创作己喜欢的青花图案。    活动准备:   

1、收集1些日常生活中,可见的青花瓷器,以及青花瓷器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3、记号笔及自制的帽子,围巾,扇子,小包。(幼儿操作材料)

4、《青花瓷》背景音乐。时装表演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李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吗?(CHINA)师:这个CHINA大写时是表示,单方它小写时他还有1个意思,你们知道吗?   那就是瓷器。   你们见过瓷器吗?在那见过?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你们想不想看?   2.初步欣赏青花瓷器,交流、讨论了解青花瓷器。   1.展示实物青花瓷器。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碗、盘子、勺子、花盆)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经常能看到了。它们有称生活用瓷。   2.展示青花瓷瓶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瓶,盘子)这些瓶子,盘子上面的花纹很漂亮,大多用来给人们观看,欣赏,因此有叫观赏用瓷。   提问:这些瓷器都是什么颜色的?底色是什么样的?   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吗?(青花瓷)3观看课件,进1步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史师:青花瓷上的蓝色是用1种天然然料配成颜料用毛笔描画在做成形状的瓷坯上,再涂上1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透明的釉,经过1300多度约高温烧制而成的,变成现在这些美丽的青花蓝色,所以这些瓷器的名称叫做青花瓷器。   提问:看到青花瓷装饰的瓷器有什么感觉?(漂亮、美丽)4引导幼儿进1步欣赏青花瓷器。   提问:青花瓷器上的花纹、图案都1样吗?你能找出1些图案来吗?   青花瓷器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教师:青花瓷上精美的图案,有龙、鸟、花、山、水、鱼等,都是人们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自己的想像描画上去的,另外还利用传统的花边对瓷瓶进行整齐的,有规则的装饰,1般在瓶口、瓶颈、底部装饰花边,中间描画主要图案。   5扩展性教学,青花图案还可以装饰在什么东西上面?   勤劳、智慧的人很早就创造出了这么美丽的青花瓷器,你们喜欢青花瓷器吗?(喜欢)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工艺品,现在的人们也很了不起,他们把青花图案运用到各种装饰中去。(我们1看吧!)欣赏青花运用到的各种物品的装饰。   6幼儿设计青花瓷器今天我还请来几位神秘嘉宾(幼儿手拿画好的扇子,小包,围巾,帽子随音乐时装表演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我们小朋友也很棒,今天我们1起欣赏了很多美丽的青花瓷器,下面,请你们来大显身手,用漂亮的图案,整齐的花纹也来设计1个自己的青花瓷器吧。   (1)介绍工具(2)幼儿开始作画。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幼儿随音乐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包馄饨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2、体验家乡的风味小吃,感受自制绘本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班温州童谣表演《吃馄饨》、PPT。   

2、 馄饨皮若干、馅料若干、调羹人手1把、碗、纱布、托盘等若干。   

3、 湿毛巾人手1条。    活动过程:   

1、温州童谣表演《吃馄饨》。   

2、教师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在这首童谣里面你听到了什么?吃了馄饨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原来馄饨汤喝了会让我们的眼睛变亮,馄饨还可以搭配别的食物1起吃。那真是太美味了。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吃完了还要把碗送回去。   

3、教师向幼儿介绍包馄饨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各种包馄饨的材料和工具,我们1起来看看。   (馄饨皮、馄饨馅、托盘、勺子)   

4、教师讲解示范如何包馄饨。(出示视频)   

1、幼儿观看视频,怎么包馄饨。   

2、示范包馄饨   包之前袖子卷卷好,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净。取1张馄饨皮平铺手心,用勺子取适量的陷放在馄饨皮的中间,不能太多。将馄饨皮的4个角往中间包,注意不能把馅露出来。最后把包好的馄饨轻轻放入托盘中。   

5、幼儿练习包馄饨,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擦干净小手。   

2、教师提醒幼儿包馄饨时馅要适中,要包得不露馅。   

3、包好后陪伴老师端出去煮熟。   

6、观看现场自制绘本《美味的馄饨》   就在小朋友看表演、包馄饨的时候,我们的张老师把这1切现场编辑成了1本电子绘本书,我们1起来欣赏下吧。   

7、请客人老师品尝馄饨。   食堂的阿姨们把小朋友包的馄饨煮熟了,哇!真是太棒了!我们请在坐的客人老师1起来品尝下我们亲手包的馄饨吧。看哪位小朋友会大胆地并且有礼貌的请客人老师品尝。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1人1份。   

2、观察记录表1人1份。    活动过程:   

1、钓鱼游戏。   

2、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1排中   

3、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4、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5、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仙人掌和仙人球,激发幼儿兴趣。   

2、通过各种感官观察仙人掌和仙人球,掌握两者的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坚强不屈的精神。    活动准备:   仙人掌和仙人球若干。    活动过程:   

1、讲述仙人掌的传说,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出示仙人掌,大家看我带来了什么?   幼:仙人掌!我家也有的。   师:今天我要讲1个有关仙人掌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1座山,叫猛虎山,因为山上有1只吃人的大老虎,吃了很多人,吓得大家连山腰也不敢去。猛虎山脚下,住着1对母子,母亲年纪很大了,儿子是个出了名的勇士,叫丁刚―――――皇帝死了,仙草被丢到皇宫外面,而丁刚也被砍了头。人们很感激丁刚,就把仙草偷偷捡回来,种在院子里。由於仙草的叶子长的跟手掌1样大,又是仙人送的,所以大家替它取了个名字,叫「仙人掌」。   

2、说1说,故事里的人物都有哪些?你们喜欢仙人掌吗?为什么?   幼:不喜欢 ,因为有很多刺。   幼:喜欢,虽然有很多刺但是它能在沙漠中成长,说明它很勇敢。   师:我们要学习仙人掌坚强不屈的精神。   (1)故事讲完了,你们见过仙人掌吗?我们去找1找!   (2)有小朋友说仙人掌和仙人球是1样的,我们来看看那里不同?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其实仙人掌和仙人球不同的,象球1样的叫仙人球。象手掌1样的叫仙人掌。   

3、观察仙人掌的花卉,自主探索其各部位生长特点。   幼:快来看!这里有1盆好大的仙人掌!还开了黄颜色的花。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吧!等1下告诉大家你观察到的结果!   

2、如何做好仙人球和仙人掌的日常养护。   师:我们如何养护它们呢?   幼:仙人掌和仙人球都是生长在沙漠中的,因此,我们不需要给它们浇太多水。   师:没错,1周1次或者看到土干了再浇水,偶尔1个月忘记了也不要紧。   

3、仙人掌和仙人球有哪些作用   仙人掌有食用仙人掌,可作为蔬菜出售。凉拌仙人掌,人掌炖排骨。   仙人球的环保作用(仙人球 - 抗辐射) 仙人球 - 天然氧吧。

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 详细,谢谢



2、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 详细,谢谢

教学过程:

1、实验激趣,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颜色相同的塑料球,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1个浮,1个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把两个小球放入水中,结果1个沉,1个浮。)“同样的塑料球为什么会1个上浮,1个下沉?能不能让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随着实验现象产生了。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

2、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这1环节设计两个探究活动:

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

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预测——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3个探究过程进行。

1、预测物体的沉浮。每组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实验材料,预测其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并说出预测的根据,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按预测结果分类。

2、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温馨提示:

1、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2、每次只放1种材料;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4、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4种角色:

1、 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

2、 探究者:做1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

3、 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4、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1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3、表达与交流

1、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

2、思考总结: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1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探究活动(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选择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4个过程进行。

1、选择问题教师出示探究问题: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学生分组选择1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

3、分组探究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

4、表达与交流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3点: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我预设的交流情景: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

3、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1浮1沉的秘密。

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

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实验设疑,激发进1步探究的兴趣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1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1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大班科学教案《地震来了怎么办》



3、大班科学教案《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懂得自救常识。   

2、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3、学会关心和关爱他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活动准备   木偶架,布袋木偶若干,地球仪,熟鸭蛋,泡沫板,塑料罐,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探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   以 “可可木偶剧团”演出引入,引导幼儿探讨正确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发生的方法。   木偶情境表演:1只小鸭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往“可可木偶剧团”走去,快到剧团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木偶剧团的房子顷刻倒塌,房子里有许多小鸭的好伙伴,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小动物有着不同的反应,根据小动物的不同反应引导幼儿讨论:   情境1:小鸭情急下想冲进房子救它的好伙伴。   师:地震发生时,小鸭能不能往里面跑?为什么?   情境2:被困的小狗慌乱中想跳楼逃生。   师:地震时被困在楼上怎么办?能不能从楼上往下跳?   情境3:小熊猫赶紧躲到牢固的柜子边。   师:小熊猫躲在柜子边对不对?躲在什么地方比较安全?   情境4:小羊困在坍塌的房子里,大喊“救命啊,我要妈妈,我要死了……”,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昏倒。   师:被困时大喊大叫、又哭又闹会怎么样?   情境5:小鸡间隔地吹响身上戴的口哨。   师:被困时怎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2、实验演示,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  

1、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知道我们人类的家——地球,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动。   

2、了解地球的结构。出示切开的熟鸭蛋,用鸭蛋蛋壳、蛋白、蛋黄比拟地球的结构,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产生的原理。用泡沫板演示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到断裂发出“嘣”声音,让幼儿感受地震的发生。   

3、观看地震短片和活动操作,学会正确的疏散方法   

1、观看

5、12地震短片。   师:地震发生时房子会怎么样?先做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们是怎么疏散的?   

2、结合幼儿园地震疏散演练情境,说说以后避震演练应注意什么?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借助实验操作,体验争先恐后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后果   操作1:教师将4个乒乓球用线扎住放进1个开着小口的塑料罐里,线的1头拉出灌口,请4个小朋友分别拉住1个乒乓球同时往外拉,观察其结果(全部挤不出来或部分挤不出来)   操作2:同1实验,请幼儿两两有序将乒乓球拉出,观察其结果(两个两个被迅速被拉出来)讨论:如何将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拉出,从而引伸到地震来临时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逃出。   小结:通过短片和实验,小朋友懂得了什么道理,如: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有什么危害,地震发生后疏散应注意什么问题?   

4、联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导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   

1、师:汶川地震发生后,那里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幼儿讨论: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奉献我们的1份爱心。   

2、以1首《让世界充满爱》让幼儿畅想心中的情感。全体幼儿携起手来,人偶同台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延伸   观看去年5.12地震发生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献爱心活动照片、小朋友绘制的百米长卷“我们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   教研组评析   我园已经建立了1套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幼儿有了1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地震灾害后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师采用情境化、直观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汇于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过多形式的探索,获得自救知识和能力,体验相互关爱、相互帮助,1方有难、8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1、情境化教学   活动采用木偶情境剧形式,模拟地震发生情形,将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幼儿,克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地震来临时的情境,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2、直观化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演绎成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动通过观察演示煮熟鸭蛋的3层结构,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3层结构;逐层剥开鸭蛋,加深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将泡沫板叠加并加力至变形,比喻地球岩层的运动和地震发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岩层之间、板块之间的挤压。   

3、重视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的体验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感受地震的情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呼唤、爱的传递,爱的赞歌。

幼儿园大班教案



4、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1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1、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1定会注意它、探究它。1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1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1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1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3脚架”支撑的原理,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2、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彩棒撑起彩泥的方法,发现“3脚架”支撑的原理。 2. 尝试制作3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探索用彩棒撑起彩泥的方法,发现“3脚架”支撑的原理

3、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棒、彩泥、筷子、乒乓球、海洋球等。

4、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玩1玩彩棒 1.出示彩棒和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将橡皮泥撑起来的方法及 “3脚架”支撑的原理。 2.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师:你最少用了几根彩棒?你是怎么摆放这几根彩棒的? 3.教师小结:最少用3根彩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1个3角形,3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1个好听的名字叫“3脚架”。

2、说1说“3脚架” 1.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看见过的“3脚架”。 2.出示图片,说说“3脚架”在哪里?它有什么用? 3.教师演示PPT,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的“3脚架”。

3、做1做“3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3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1个“3脚架”吗? 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吸管、铅笔、布条、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3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既然是3脚架,想想应该用几根?” 3.欣赏幼儿制作的3脚架。

4、延伸活动:进1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3脚架呢? 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3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3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评语: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选题很好,体现了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但孩子主体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如果老师能提供1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去发现和探索,逐步寻找答案。老师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参与者就更好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了解污染空气的危害,学习净化空气的1些方式。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空气娃娃、塑料袋、气球、玻璃环、土块、吸管等材料。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导入:赵老师知道咱们中3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跳舞,今天我就请来了1个爱跳舞的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和它跳个舞啊?“想” 2.出示空气娃娃。 师:来咱们和空气娃娃跳个舞吧(音乐起)。 (2)基本部分 1.初步感知空气。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空气娃娃吗?“喜欢” 师:咦?小朋友快看空气娃娃没有了,谁知道它去哪里了? 请幼儿用塑料袋装1袋空气,将塑料袋握紧,塑料袋就会鼓起来。 (2)师:哦,原来是空气跑到了塑料带里啦。师:空气非常淘气,经常到处乱跑,今天它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呢,我请几个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装在塑料袋里。(发给每个小朋友1个塑料袋) 师:在哪找的? 幼:桌子底下、讲桌后面…… 结论: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空气。 (3)游戏比赛——吹气球。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吹气球比赛,比比谁是第1。 小朋友气球怎样变大了?幼:吹足了气。 气从哪里来的?幼:肚子里。 结论:原来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空气。 (4)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 实验1:准备杯子和吸管,请幼儿用吸管往杯子里鼓气,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2:把土块放在杯子里,看有什么现象。 自由发言:小杯子里有气泡冒出,土块里有空气。 结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空气。 2.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结论:原来空气能帮助人们呼吸。我们的生活呀是离不开空气的。 3.师:可是空气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呢。图片展示——让幼儿知道空气被污染了。(污染原因:工厂排放浓烟、汽车尾气、公共场合吸烟等。) 没有洁净的空气会怎样?(不能呼吸、生病、到处很脏、不能生火做饭等。) 4.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保护方法:植树、减少浓烟、尾气排放等。 (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1起到外面去找找哪里还有空气吧! 每人拿1个塑料袋随教师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观看图片。 通过猜测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采集生活中的视频片段,让幼儿明白应该原谅别人的无心过错。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插入式图片,小地精图片箭头连接符幼儿用书日常无心犯错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故事(教师:请来1位特殊小朋友,出示图片,猜猜他住哪里) 今天老师请来1位特殊的小客人,小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地精的图片)他的名字叫小地精,大家和他打个招呼吧。你们猜猜他住在哪/幼儿大胆讲述。今天老师讲1个关于小地精的故事 2,出示整幅图,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教师:除了小地精图片上还有谁?原来这个故事是小地精和小兔子之间发生的事。 除了故事内容还发现什么?每张图之间你观察到什么?鼓励幼儿自己讲1讲,请幼儿看图讲述) 总结:它告说小朋友1张图接下来是那张图,这样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就清楚了 鼓励幼儿耕具图片内容先讲1讲,也可和同伴商量着讲, 请幼儿到前面来看图讲 3个小朋友表演讲述 3,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教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1个故事,请仔细听,看和你想到的1样吗/ 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注意听什么地方不1样,为什么拉? 提问:小弟精的手是什么? 小兔子为什么会把小弟精从地下拉上来? 小兔子对小地精说了什么/?小地精原谅了他吗? 我们1起看图再讲述) 教师和幼儿1起完整讲述1次 4,播放视频(教师:发生了什么?原谅了吗?) 反思: 这个活动适合大班的小朋友,有1定的表达基础。没有不参加的,因为图片和连接符的运用很直观。故事简单,道理提升巧妙,说以活动比较顺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1、 教学目标:

1、在师生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3、图文结合,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4、引导孩子体会1个个阻止太阳掉下来的动物就像1个个天然的、稚嫩的孩童,而这个傻傻的故事背后正是孩童式的本能和无畏。

2、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引导孩子理解故事。

3、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体会1个个阻止太阳掉下来的动物就像1个个天然的、稚嫩的孩童,而这个傻傻的故事背后正是孩童式的本能和无畏。

4、教具准备: 课件

5、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引入课堂: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绘本是《别让太阳掉下来》。 (2)听故事,讲故事

1、1群小动物在山上玩耍,他们都有谁呢,小牛、小猫、大熊猫母子、小皮猴、还有小鸟、小松鼠、袋鼠母子,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古朴的小花衣,非常可爱。 小牛本来是个黑牛,但是他的角、尾巴和背上装点了花样。 小皮猴是黄颜色的,他有红眼圈,额头、手脚都有花纹。 还有小猫,哎呀,差点看成了小老虎,没有“王”字,嗯,确定是小猫呢。(小朋友们看着是不是觉得眼熟呢?因为啊,这些小动物的形象都来自于民间,牛是陕西泥玩具,猴子、小猫、鸟则是河南的民间玩具。再看整本书的色彩,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这也是有来由的。同时以方、圆、半圆来分割画面,这些都具有漆器的特点,也让这本书更有“中国味”。)

2、发现了太阳,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3、“太阳怎么往下掉”,怎么办呢?(小动物们非常着急!) (1)小鸟用藤条把太阳捆住。 (2)小猴子想用竹竿撬起太阳。 (3)松鼠们用松果堆起了松塔,想托住太阳。 (4)我们的小黑牛倒立,想用脚顶住太阳。 (5)最终太阳还是掉进了地里。大家又开始挖太阳。挖着挖着,大家又困又累,都躺在地上睡着了。黎明时分,大家惊喜的发现,太阳终于又被他们“挖”出来啦。 (3)、总结 把太阳下山想象成“掉”下来,而小动物们想尽办法不让太阳掉下来,正是孩子们天真无畏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孩子们所做的1些看似冒险的事情,会不约而同地去严厉阻止,往往会阻断孩子探索世界的劲头。我们不妨适当放手,让孩子们去尝试1些新鲜事物,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和他们1起体会童真和童趣。 (4)、认识作者 (1)郭振媛 /文 1个喜欢孩子,热爱写童话书的人。 (2)朱成梁 /图 1948年出生于上海,学生时代在苏州度过。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主要作品有:代表中国参与《地球的1天》的创作,以及《火焰》《团圆》《棉婆婆睡不着》《老糖夫妇去旅行》等。曾获丰子恺图画书首奖、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书、野间儿童图画书插图佳作奖、博洛尼亚插画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家奖等奖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 ,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2、

3、

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

2、

3、

4、5的组成》碰球游戏。

2、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6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3、学习6的分成

1、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1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1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1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3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3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1、提出概念。

1、请1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1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1点?我给重1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1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2、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1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1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1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工具测量。

1、出示3样物品。(3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3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1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1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3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1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1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1人记录,1人测量,给3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1样的检测1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1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舟山海娃幼儿园 虞 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1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

1、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1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3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1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1、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1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3个小朋友1组,请你们商量1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1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2、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3个人1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1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3、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1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1个,水果刀1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老师与幼儿1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1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2、每1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1样,没有变化。

3、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1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4、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1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4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5、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5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1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6、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3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1样大,在1样大的后面打radic;。下面有5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5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1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7、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造字的故事 设计思路: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1定的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1此为骄傲。进入大班后,有1天1个小朋友提出了1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呀老师?我接住了这个球后,就把这个球抛给了全班孩子。这下字有个别的小朋友回家询问家长,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即使给了孩子,还拿出了象形字的卡片,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地蔓延着,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才智。

2、激发幼儿读汉字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汉字(象形字、甲骨文、现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语,激发幼儿说说汉字的兴趣。

2、说说我们的字宝宝。 师:1)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随即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想法) 2)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3、设疑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热点继续对汉字进行探究,并让幼儿回家与家长1起讨论,学习认识更多的汉字。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移动物体教案



5、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移动物体教案

设计背景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1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1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1个无轮的箱子、1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2、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1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

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3、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1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1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1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移动教案



6、大班科学移动教案

1 教案1:《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1个无轮的箱子、1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2、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