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智力游戏活动设计及课后反思:谁会生蛋,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应该怎样说》
1、幼儿园小班智力游戏活动设计及课后反思:谁会生蛋
1、班况分析 新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小班的第2开发幼儿的智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用普通话与结合教学及游戏课,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提高。
2、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应该怎样说》
1、活动目标:
1、学习、体验在不同需要、情景、场合中说什么话、怎样说,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说、认真听的习惯,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2、活动准备: 纸(贴在黑板上)、笔、各种幼儿可表演的半成品、幼儿关于符号记录的经验。
3、活动过程: (1)再现情景、发现问题,使幼儿明白说适当的话会让人听了很愉快、很舒服。
1、介绍老师的女儿,拉近师生距离,引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的兴趣。(1段母女庆祝生日,互说祝福语的对话情景)。
2、表演后提问:妹妹的话恰当吗?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说?
3、再次请幼儿参与表演,体验到说恰当的话会让人感觉很高兴、很舒服。 (2)提出问题,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自己在说话中碰到的难题,并用符号记录。
1、提问:你们平时是不是都很会说话?有遇到过不会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好的时候吗?
2、幼儿提出1个问题,教师用幼儿看的懂的符号在黑板上作好记录。 (1)采用幼儿说,教师记的方法,让幼儿明白符号记录的方法。 (2)采用幼儿说,幼儿记的方法,明白符号记录只要大家看的明白就行。 (3)为幼儿提出的每1个难题标上序号。 (3)激发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寻求合适的语言表达方法。
1、教师语言激发:看来你们遇到的难题还真不少,是啊!该怎样说呢?说些什么呢?你们有好办法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遇到的第1个难题。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回忆幼儿自己提出的第1个难题。提问: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下该怎样说?这样说好吗?
3、当幼儿已经解决了第1个问题,知道了该怎样说后,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发现后面有些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类似的方法解决。
4、激发幼儿讨论不同类的难题。
5、和幼儿共同整理、归纳讨论的结果:与不太熟悉的人讲话时,(爸爸他的同事、家里的客人、才认识的朋友)1般先礼貌问好,可以介绍1下自己,了解1下别人,和别人聊聊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可以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如当和别人比赛输了的时候、和同伴闹别扭想和好的时候等。
3、中班绘本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猜测、讲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仔细观察动物的咬痕,学习角色间的对话,能用重复句式复述故事。
3、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感受活动的乐趣;感受故事的有趣,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出示图片,观察大饼。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这是1块怎样的大饼?这块大大的、圆圆的大饼会是谁做的? 2.根据图片提问,引出问题。 师:小猪做了1块很大的饼,累的睡着了。当他醒来1看,发现了什么?
2、观看课件,欣赏绘本,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逐页观察大书,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1)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啊呜。 师:是小鸟咬的第1口大饼吗?为什么?为什么小鸟的咬痕是尖尖的呢? (2)小猪又去问谁啦?他会怎么问呢?小兔子会怎么回答? 2.借助图片,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小猪很着急,他找到了3个动物,是谁?(出示图片)想1想小猪会怎么问?小动物又会怎么回答? (2)幼儿相互讨论。 (3)师:小猪问了谁?他是怎么问的?是不是狐狸咬的?为什么? (4)师:小猪接来下又去问谁了?鳄鱼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那是它咬的吗? (5)师:最后小猪去问了谁?河马是怎么做的?我们1起来学学河马的动作。大饼怎么了?为什么大饼会被咬掉1大半? (6)这么大的大饼,只剩下1点点了,小猪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会怎么想?最后小猪饿得肚子咕咕叫,啊呜,她也在大饼上咬了1口。"吧唧吧唧",它1边嚼着大饼,1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7)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大饼吗?为什么?
3、完整倾听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节。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4、活动延伸:玩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幼儿自主结伴、快乐游戏。 反思《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1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绘本,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中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1个接1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活动中也存在着1些不足之处:对于该文本我还是理解的不够深入与透彻,对于剖析文本角色的内心把握的很不到位,所以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时候也没有能够比较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与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整节活动显得很平,幼儿情绪也不是很高。另外在出示第1个动物朋友小鸟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让孩子说说还有什么动物的嘴巴是3角形的……这样整个活动会更生动。
4、幼儿园课程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布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 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 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1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1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1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 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 请幼儿猜想1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1说判断的根据。
5、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1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1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1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1摸,压1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 讨论:哪1种材料吸水性好?哪1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1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 想1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 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1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1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1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1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 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 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5、关于幼儿园中班语言课件《落叶》的问题!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1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1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2、儿童诗的特征 (1)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1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4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4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1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1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1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1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1样开放。/有1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1样飞翔。/有1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1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1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1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3)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1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1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1只1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1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1条1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1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1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4)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1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5)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1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3片。/鱼儿吓得快逃开,/1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1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1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3、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1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1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2)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1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1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3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3边1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3)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1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1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4)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5)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1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1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1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1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3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6)散文诗 散文诗是1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1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1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7)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8)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9)题画诗 题画诗是1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4、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2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1)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2)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编辑本段]儿童诗写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 直接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