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溶解性实验现象,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出现喷泉现象,下列因素与产生喷泉现象无关的是
1、苯酚的溶解性实验现象
苯酚白色晶体加入水中(适量)可观察到白色乳浊液,加热,溶液变澄清,再冷却至室温,又变为乳浊液!。
2、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出现喷泉现象,下列因素与产生喷泉现象无关的是
D解析:[分析]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里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详解]A.氯化氢溶于水时烧瓶内气体压强快速减小,烧瓶内氯化氢越多,烧瓶内外的压强差越大,越易产生喷泉,A不符题意;B.当少量水进入烧瓶,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B不符题意;C.烧瓶中之所以形成喷泉,就是因为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C不符题意;D.要产生喷泉现象,烧瓶内的气体应该易溶于实验中的液体或与液体能大量反应,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与烧瓶中产生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无关,D符合题意;答案选D。
3、设计大班科学认识水的教育活动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1定的体积。教学重难点: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1定的体积。教学准备: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共他容器等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良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1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2、活动: 观察水的形状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能学生汇报。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2、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3、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
4、同样的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形状就会不1样,那水的形状与什么有关?(教师板书: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课件出示练习)如果我们把水倒入1面容器中,水会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书中画出水的形状。
6、出示装了水的塑料袋,用手挤压,感知水有1定体积。生:不能师:这说明水占据了手掌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水有1定体积。(板书:水有1定的体积)
3、讨论学习:自然界中哪里有水,(结合课本插图讨论后教师总结)
4、课堂小结区角设计8:套戒指目标:练习5以内的数物对应。材料:海绵纸制成的手印、废旧橡皮泥盒,纸制“小戒指”。玩法:按照手指上的数字,从纸杯中取出相应的“小戒指”套入手指。提示:可以先易后难,投放手指上打洞的手印,进行相应操作;再可以增加难度既按照数字又按照手掌颜色进行套戒指。
4、卵磷脂的溶解性实验现象
卵磷脂是以优质大豆为原料提炼而成的卵磷脂,含有胆碱、维生素、矿物质、亚麻酸及次亚麻酸等成分,其中胆碱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会出现2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
5、食盐的溶解实验现象和结论?
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过程,可以得到结论:食盐的溶解速度跟温度无关。
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kingstj01 课题: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1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4、问题导入 燃烧时有吸热和放热现象,那么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热或放热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做个小实验,大家注意观察. 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1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3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玻片掉下来是因为什么呢?蜡烛融化是因为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度升高呢?是不是因为加入NaOH的缘故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5、互动合作 1.通过试验了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NH4NO3学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