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怎样给幼儿园的孩子讲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1、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   

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1、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   

2、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小结   

2、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   

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2、小结   

3、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楼房”的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   

4、小组活动   

1、给小动物排队   

2、涂方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了解游戏的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大山草地图片、《郊游》音乐、黑板、笔、小旗帜   活动过程:   

1、导入——律动《郊游》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冷也不热,最适合出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师幼做律动《郊游》)   

2、欣赏理解——分辨不同信号的音乐   

1、观察图片,了解郊游路经的地方   师:我们的目的地有点远,还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1看1路上我们还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师小结: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经过1片大草地和爬过几座大山才能到。   

2、第1次欣赏音乐   师: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段音乐,里面有过草地的音乐、有爬山的音乐,请你们听1听哪里像是在过草地、哪里像是在爬山?(幼儿欣赏音乐后自由讲述)   

3、第2次欣赏音乐   师:有不1样的意见,我们再来听1听吧!(幼儿再次欣赏)   

4、画图谱,欣赏音乐   师:这次请你们1边听,1边看看,赵老师把音乐里的草地和大山画出来瞧瞧到底哪里是过草地,哪里是爬山的音乐?   师小结:原来前面的音乐感觉像是在过草地,后面的音乐感觉像在爬山。   

3、动作表现——掌握爬山的节奏   

1、老师表演用手郊游的动作   师:赵老师用小手做小脚来过草地、爬山,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师示范)   师:我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是过草地,什么动作是在爬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哦,原来在下面是过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们想不想试试!   

2、幼儿尝试用手表现郊游动作   师:我们1起来试试吧!   

3、小脚去郊游   师:小脚也想去郊游,小脚说我想用漂亮的动作过草地,请你们帮它想1想用什么漂亮的动作去过草地?(幼儿创编过草地的动作)   师:小脚怎么爬山啊?(重点引导幼儿1步1步的爬)   听音乐,完整的表现郊游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爬山的音乐)   师:前面还有1片草地,我们继续往前走!(再次表现,提醒幼儿爬几步到山顶)   

4、音乐游戏   出示导游旗,幼儿根据旗帜上的数字组队去郊游!   师:导游阿姨要带你们去郊游了,每1队的游客都可以用不1样的方法去郊游,但是几个人要在1起,不能掉队哦!(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1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1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1些,排除1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1点,还可以多1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1步1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1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1遍歌曲师:“那我们1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1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1句1句教、幼儿1句1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1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1说”(教师下去指导)   (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1遍游戏。   (3)第2遍游戏(4)第3遍游戏   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1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2、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3、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1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4、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1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1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1两种为表演重点)   

5、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1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1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1首音乐诗,1个眼神,1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1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1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1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1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1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3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1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1下这么多人1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1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1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33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1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1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1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1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1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1个幼儿示范。   

2、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1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1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1样的,有没有不1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1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1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1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1次。   

3、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3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4、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1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1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1遍,可以吗?”   

5、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1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1段和第3段是1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2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2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

1、第3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1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3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锻炼幼儿腿部力量,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兔子胸卡、自制小河、苹果、香蕉、桃等。   活动重难点:   练习双脚跳。   两脚行进跳。   活动过程:   

1、角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并进行准备活动。   

1、运用角色,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兔妈妈带小白兔们去郊游,你们高兴吗?   

2、边说儿歌边和老师1起做准备活动。   师:在郊游之前,你们要和兔妈妈做做操,活动1下身体。   

2、尝试和老师1起练习双脚跳。   

1、练习简单的双脚跳。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怎么走路吗?咱们1起学小兔子走路。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行进跳、隔物跳以及向上跳。   师:郊游的路上会路过小桥、小河、石头,你们知道怎么过去吗?   师:现在小兔们和妈妈1起去郊游。看到小河轻轻跳过去、小心过独木桥、跳过草地、我们去摘水果。   结束部分   师:兔宝宝和妈妈1起去郊游,摘了这么多水果,你们高兴吗? 好了,咱们玩了半天也累了,和兔妈妈1起回家去吧。   小兔跟妈妈回家,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了小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在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根据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孩子们练习的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不足之处:   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观察的不是很仔细,有个别孩子在动作上不是很规范,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始终没有关注到。   总之,活动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也深刻体会到:兴趣和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会更多的预设活动中的小细节,把每个环节考虑得更清晰和合理。

怎样给幼儿园的孩子讲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2、怎样给幼儿园的孩子讲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 彩色铅笔1大把。 他对别人把口夸, 什么东西都会画。 画只螃蟹4条腿, 画只鸭子小尖嘴, 画只小兔圆耳朵, 画匹大马没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 彩色铅笔1大把。 他对别人把口夸, 什么东西都会画。 画只螃蟹4条腿, 画只鸭子小尖嘴, 画只小兔圆耳朵, 画匹大马没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 彩色铅笔1大把。 他对别人把口夸, 什么东西都会画。 画只螃蟹4条腿, 画只鸭子小尖嘴, 画只小兔圆耳朵, 画匹大马没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 彩色铅笔1大把。 他对别人把口夸, 什么东西都会画。 画只螃蟹4条腿, 画只鸭子小尖嘴, 画只小兔圆耳朵, 画匹大马没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3、《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1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理解《我是小画家》这首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   2.丰富词汇:嗡嗡,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模仿创编儿歌的兴趣,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新事物,形成高灵活性的人格特征。   活动准备:   

1、了解动物的习性。   

2、邀请中班1位小朋友扮演小画家。   (2)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机、蜜蜂、青蛙、小鸭子等小动物图片各1个。   

2、背景图1幅。   

3、汉字卡片:嗡嗡。   (3)环境准备   在动物乐园图中,相应地增加动物叫的象声词。(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布置)   活动过程:   (1)游戏法,介绍儿歌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请中班幼儿扮演小画家出现。让中班幼儿第1次示范儿歌。   (2)结合图片,学习儿歌内容。提问:小画家画了什么东西?叶儿是怎样的?花儿又会怎样?小画家还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学习儿歌内容)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4)鼓励幼儿学编儿歌《我是小画家》。   

1、以老师当小画家示范创编儿歌,如:画的小兔蹦蹦跳,画的小鸭呷呷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5)请幼儿把自己编好的儿歌轻轻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朗诵   

2、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诗歌创遍   

3、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及口语表达力,并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   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白纸两张,胶水,各种动植物 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请小画家出场,出示电脑课件第1张   小画家出场,有礼貌的和小朋友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朗诵1遍诗歌内容)   

2、提问:小画家都画了什么,画的叶儿怎么样,花儿怎么样?小蜜蜂、小青蛙怎么叫?   丰富词汇:青又青 红又红 嗡嗡嗡 呱呱呱   

3、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范颂,并请幼儿说1说最喜欢诗歌中的哪1句,巩固诗歌内容。   2)幼儿随教师朗诵   

4、出示课件的第2个画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学习创编,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培养幼儿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分成两组,1组粘贴,1组绘画。并将粘贴和绘画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刚入小班的幼儿,对1切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求知欲也比较浓,特别对于画画特别的喜爱,经常对走廊里的画欣赏来欣赏去的。还嚷着也要画 ,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求知欲,设计了活动。   活动目标   

1、 会用各种材料在报纸上大胆的作画。   

2、 体验活动时愉悦的情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幼儿能大胆的使用各种材料在报纸上作画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马克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各种水彩水粉颜料若干。   

2、 场地布置:地上、桌上、墙上、画架上铺满报纸。   

3、CD片《排箫合集》及CD放音机。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到布置有报纸的室内谈话。   (1)这里有什么?(报纸)   (2)报纸都放在哪里了?   (3)报纸上可以做什么?   

2、幼儿和教师讨论“可以在报纸上画画”。   (1)用什么来画呢?   (老师介绍各种绘画材料:马克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等,想用哪种材料就用哪种材料。)   (2)怎么画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画大大的。   

3、幼儿尝试、体验在报纸上画画。(播放CD片《排箫合集》)   

4、幼儿、老师1起谈谈画在报纸上的画。   总结:我知道呀,你们每1个小画家都有1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那你们回家可别忘了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1听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的去尝试,给幼儿充分的选择余地,创作氛围也很轻松、自由。场地的布置和音乐的播放营造的氛围很愉悦。幼儿大胆作画,整个过程犹如在开展1个小型的绘画游戏。效果很好。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正确、有感情、流利背诵儿歌。   

2、 学会认目的字:画、草、摇、吃、瞧、牛等。   

3、 培养幼儿指字阅读习惯。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字宝宝若干,黑板板书,目的字红色,根据儿歌绘画1幅   活动过程   

1、课前准备   

1、喝水、入厕   

2、幼儿用书   

2、课前调控   手指游戏(整理坐姿,师生问好)   

3、课题导入   拿出图画,请问小朋友:老师手中的.这幅图画都画了哪些景物啊。(指名学生回答)   

4、学习儿歌   

1、朗读儿歌   (1)师师范朗读儿歌(读儿歌时,注意儿歌中的动词读重音,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幼儿跟读3遍(第1遍疏通难点字,第2遍连贯并突出重点字词,第3遍加入语气语调,达到朗读效果。口令——师:请你跟我读1读;生:我就跟你读1读;师:聪明小食指;生:向你点点头;师:点到XX;生:就点XX)。   (3) 师生接接读(口令——师:请你跟我接接读;生:我就跟你接接读)。   (4)分组比赛、男女生合作读(鼓励幼儿大胆朗读儿歌)。   (5)指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读儿歌,并将儿歌中的重音(动词)读出。   (6)请幼儿翻书指字朗读儿歌(口令——师:聪明小食指,生:向你点点头;师:点到XX,生:就点XX;师:左手压书,生:右手指字;师:小小书,生:放桌角)。   

2、提目的字、词   (1)”小火车“游戏   (2)“照相机”游戏   

3、巩固目的字、词   (1)“小小邮递员”游戏   (2)指名生朗读字、词,送字卡   

4、全体齐读儿歌,并背诵。   

5、布置作业,完成“我爱我家”作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的去尝试,给幼儿充分的选择余地,创作氛围也很轻松、自由。场地的布置和音乐的播放营造的氛围很愉悦。   《我是小画家》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教学活动:   美工活动   活动内容:   我是小画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纸和油画棒,知道油画棒在纸上可以画出美丽的图案。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随意画,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   活动准备:   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幼儿作画,引起幼儿兴趣。   

1、提出参观要求:注意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握笔的。   

2、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看大班的哥哥姐姐们画画,看的时候注意他们怎么做的,怎么拿画笔的。   

2、讲解示范握笔方法及姿势,老师巡回指导。   

1、教师:刚才我们看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做画,我们小朋友要向他们学习,认真学本领,我们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画画的"小画家"。   

2、这个笔叫"油画棒",右手拿笔,握笔的时候,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食指按住它。   

3、师启发幼儿大胆作画,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教师:现在小朋友可以向大哥哥姐姐那样开始画画了,身体要坐端正,右手握笔,左手按住纸,要画的大大的,画完后教给老师。

小班数学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4、小班数学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1首很普通的儿童歌曲,该歌曲旋律简单、琅琅上口,歌词内容很生活化,很有童趣,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1样,音域比较适合大班孩子来学习,并且歌曲中有1定的难度,如附点节奏、后半拍起唱、跳音等,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同时歌曲内容能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不粗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并能把歌曲有趣、诙谐的情绪较好的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理解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唱好附点音符。   2.尝试改正歌词内容,懂得要做个细心的好孩子。   3.乐于参与歌唱活动,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 图谱 2.《粗心的小画家》音乐   活动过程:   1. 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1位小客人,我们来猜猜看他是谁呢?(出示图片)   幼儿自由讨论。猜1猜,他会画些什么呢?   2. 学唱歌曲  

1、首先,我们来听听老师唱的这首歌曲中这位小客人是谁,然后再告诉我你们还听到了些什么?(幼儿说1句,老师就唱1句,然后把小图片贴出来)  

2、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了(若听不出来或是幼儿说不出完整的1句歌词就再听1遍)那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注意到歌词的顺序了呢,我们再来听老师唱1遍,然后我请小朋友上来把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小耳朵认真听好了哦。(若意见不统1可再听老师范唱1遍)  

3、师:图谱按顺序贴完了,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个图谱中藏着什么秘密没有呢?   原来都有1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还有1个好听的名字呢叫“附点”。 师:加了这个附点呢就表示附点前面这个字要唱长1点。 学会用1问1答的方法按节奏将歌词填充,解决重点(先师问,幼答;后交换)。   如: Ⅹ·Ⅹ ⅩⅩ | ⅩⅩ Ⅹ |;   师: 画 只 螃蟹 幼:4条 腿。   画 只 鸭子 幼:小尖 嘴。   画 只 小兔 幼:圆耳 朵。   画 匹 大马 幼:没尾 巴。  

4、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谱上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没有呢?   引导幼儿说出跳音记号   师:这个跳音记号表示这个字要唱的短暂而有弹性,像是跳跳糖在我们嘴里跳1样。(是可用比较法让孩子比较)   师:那小朋友们为什么要笑丁丁呢?   引导幼儿能说出丁丁画的画很奇怪   师:那你们有没有听到歌曲中用了哪1个字表示奇怪的呢?(咦)那我们也来学1学,(再学1遍,能不能再奇怪1点呢?)那我们1起来学学最后1句。   师:那你们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啊?并引出歌名——《粗心的小画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粗心的小画家》。  

5、幼儿跟着钢琴1起学唱歌曲。鼓励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演唱,体验歌曲的风趣、幽默。  

6、进行男女声对唱或是师生对唱。  

7、师:我们从歌名上就可以知道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人人做事都粗心马虎的话,会怎样?”(会被别人笑,还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3、改编歌词。

《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2课时)



5、《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2课时)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柠檬草嘉6 《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2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4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们接着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看(6张雪景图,教师配乐解读::下雪啦,下雪啦,数不清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上的树木,房屋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小朋友们都出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这么美的雪景,大家想不想去呀?生:想。可是老师要提醒大家这1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你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雪景。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啊(有),那就跟我走吧 (2)复习字词 1,读字只要小朋友们读准藏在脚印下面的生字宝宝,就可以把挡在我们前面的脚印搬走 方式:开火车 2,读词只要读对了站岗的雪人叔叔出的词语,我们就离目的地更近1步啦 方式:分组读 3,读句子(路上遇到了圣诞树,读对了挂在圣诞树上的星星的名字就可以到雪地里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啦3.2.3。

大班粗心的小画家教案



6、大班粗心的小画家教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