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小学简单的舞步练习教案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比1比》教案
《比1比》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1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2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1、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主动探究
1、活动之1
老师拿出2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1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2
A: 教师拿出2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1比,看1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支铅笔,然后比1比,看1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3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1比,看1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1样长
4、活动之4
1、教师任意指2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1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1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3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5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2瓶饮料,我要请2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1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1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3、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1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1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1看有谁能得到1张小笑脸。
、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2、小学简单的舞步练习教案
。
3、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比1比》教案
《比1比》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1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2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1、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主动探究
1、活动之1
老师拿出2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1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2
A: 教师拿出2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1比,看1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支铅笔,然后比1比,看1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3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1比,看1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1样长
4、活动之4
1、教师任意指2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1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1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3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5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2瓶饮料,我要请2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1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1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3、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1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1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1看有谁能得到1张小笑脸。
、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4、怎么编写小学数学教案?想要1个模版作参考,学习1下,为以后做老师打基础。
数学第1册第1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1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1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1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1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 6个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戏,其他同学观察结果。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探
究
与
体
验 (1)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11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2)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1把椅子,我们再来做1次游戏,怎么样?
2、这1次的结果怎么样?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11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两次游戏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
践
与
应
用
1、完成练1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
2、完成练1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1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比较多少,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但学生表述起来谁比谁多比较困难。
第2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1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1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1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探
究
与
体
验
1、师:刚才老师和1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1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1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1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实
践
与
应
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1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1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1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排队的实践活动,即能帮助学生体会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1练中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大部分学生能表述谁比谁长。
第3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谁大?谁小?谁轻、谁重? 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轻重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探
究
与
体
验 (1) 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2、让学生用手掂1掂,亲自体验1下轻和重的感觉。
3、教师拿出1听较小的饮料和1个较大的面包。
(1)猜1猜,谁轻?谁重?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3)让学生用手掂1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1样高,说明了什么?
(2)1个菠萝和1个梨,哪个轻?哪个重?
(3)把1个菠萝和1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学生猜测。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饮料重面包轻。
学生轮流掂饮料和面包的轻重。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尝试推理,各抒已见。
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两端,怎么样 ?讨论:说明什么?尝试简单推理验证。 关于轻重的内容,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对少1些,让学生经历猜1猜、掂1掂 ,然后在天平上看1看这1过程,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实
践
与
应
用 完成“练1练”的内容
第1题:出示水果图,提问:西瓜、菠萝和桔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第2题:出示天平图:提问:1双鞋和两个本哪个重?1只鞋和1个本哪个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重的做记号。
第3题:出示两幅天平图,提问:肥皂、牙膏和香波谁最重?谁最轻?
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第4题:出示两幅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涂色。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号,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本题的两幅图反映的是同1件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懂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1理念。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课上让学生用实物亲身感受轻重、大小的概念,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5、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
数1数 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时间: 8 月 20 日教学内容:第2——5页(数1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1台。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1封1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1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1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1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1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1定会成为1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1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3、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1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2个环节1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4、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1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1猜,想1想、说1说,验1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课后反思 :儿童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第2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1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2单元分为丙个部分:1部分是比多少,另1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1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1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6、新课标1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第1单元 《比多少》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教材分析:学习比多少,教材分3次活动进行。第1次活动是通过比较小兔和砖(1只小兔对1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4块砖,小兔没有多余的,砖也没有剩余的)引出“同样多”概念。第2次活动是通过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1个1个地对起来,木头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3次活动是通过对教材资源的观察,提出“还可以比什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羡桥丛“少”。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1数、比1比、摆1摆的活动中,体验1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探究用11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兄樱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11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消巧的多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具盒。教学流程:第1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1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1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