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原谅真好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演演,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积极参与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迁移情绪,体验故事中原谅和被原谅人物的高兴与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贝贝和豆豆人物图片,表情图谱两张(害怕、生气),录像,礼物(存钱罐),一张画满爱心的卡片,音乐,一张插卡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收到礼物后心情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师:(出示贝贝图片)这是贝贝,今天是贝贝的生日,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2)师:豆豆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该怎么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豆豆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现在贝贝和豆豆的心理会怎样呢?(贴上相应的表情图谱。)(2)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 师:豆豆怎么样了呢?为什么豆豆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脸色。) (3)观看录像并讨论。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观看录像中小朋友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方法”。 (4)讨论什么是“原谅”,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原谅。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老师悄悄跟贝贝说了两个字“原谅”,“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5)演一演“原谅”。 师:贝贝要原谅豆豆,可贝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表现“原谅”呢?(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原谅他人。) 师:(小结)贝贝学你们的办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说句“我们不生气”,效果可真灵,贝贝头上的怒火不见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三、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师: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贝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修好的礼物,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贝贝了?(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爱心:教师爱贝贝、豆豆爱贝贝、爸爸、妈妈爱贝贝、许多小朋友们都爱贝贝。) 师:(小结)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 四、讨论:你原谅过别人吗?出示插卡带,有过原谅经验的小朋友将卡片插在“原谅口袋”中。 五、结束部分,音乐中互相拥抱。 师: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还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抱抱好朋友吧。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不怕困难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常常会面对的有哪些困难,正确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

2、懂得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敢向困难挑战。

3、认真参与活动,体验解决困难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弗洛格找宝藏》PPT、电网场地创设

2、经验准备:幼儿有困难的经验,有失败和成功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知道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1、提问:小朋友们,幼儿园生活开心吗?在活动中,游戏中,你都碰到过哪些困难呢? 教师总结:原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是件正常的事情。 通过提问引入,顺其自然的引出困难的主题,为下面的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听故事,讨论,了解弗洛格的困难。

1、介绍故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青蛙弗洛格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弗洛格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并提问:弗洛格怎么了?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做的?最后怎么样了?

3、说说自己的困难及做法: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在生活、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孩子退缩了,有的孩子坚持下来获得了成功。 弗洛格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动物的形象,很多孩子也阅读过它的系列图书。这个环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了这个故事,通过故事来让幼儿产生共鸣,从弗洛格的困难联想到自己的困难,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三、挑战困难。

1、介绍游戏内容。 师:今天青蛙弗洛格要去其他小动物家,可是在路上它遇到了一个困难,要通过“电网”,弗洛格试了好几次都没有通过,请小朋友们来试试,看看能不能顺利通过。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并进行讨论,找出失败的原因,分享成功的经验。

3、请失败的幼儿再试一次。

4、加大难度,请幼儿进行尝试。 这个环节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这个挑战困难的游戏,让幼儿知道困难是不可怕的,有时候努力努力就战胜了。游戏体现了心理课递进强化的原则通过第一次尝试——找出困难的原因——再次尝试——加大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强化困难的概念,积极积累经验。 四、总结面对困难的方法。 师: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家要积极面对困难,认真分析困难的原因,慢慢战胜困难,我们会越来越棒的。刚才游戏中还没通过的小朋友,你们已经比第一次有进步了,努力找找原因,相信很快就能通过的,到时候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哦! 最后老师针对性的总结面对困难的态度、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梳理,让孩子再次面对困难有了心理基础。 12。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2、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 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 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 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创新性

5、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 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6、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参照书本的例子,设计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为“如何学会倾听”。

3、参照书本的例子,设计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为“如何学会倾听”。

当你处于倾听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发表意见的急切躁动,因为不想一直属于听的那一方,总感觉自己处于谈话的下方,反正我是这样觉得的。

如何尽快进入开学状态 心理健康教案

4、如何尽快进入开学状态 心理健康教案

学生开学了,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回到学校。除了兴奋,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连串的假期后遗症。早上起不来 ,上课没精神,两个月的放松让学生一时对我儿子今年上规律的校园生活适应不过来 。人在学校里,心思却还滞留在假期里。开学了,你适应学校生活吗?“收心”工作做得如何? 学生小王:收心计划提前进行 我今年上高一,早在开学一个星期之前,老妈就给我下了死命令:要开学了,不要再整天晨昏颠倒,从明天开始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活动。无奈第二天才六点多,睡梦中的我就被老妈一把从床上拎了起来。我一面暗暗抱怨老妈“残忍”,一面也意识到若是放纵到开学前一天,那上课的精神状况估计比现在好不了多少。开学第一天,虽然我在心理上还是留恋假期,可是在作息上却没有任何不适应,上课的时候整个精神状态还是蛮不错的。 家长李女士:买书让孩子感受学习气氛 初二了,买书其实是孩子寒假作业的一部分,我特意把它安排在开学前来买。我儿子平时成绩还不错,就是比较贪玩,这个假期他放松的也差不多了,现在要开学了,我有时间就带他到书店来,买书不是唯一目的,关键是想借助书店里的氛围让他收收心。而且我还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在开学前把自己的学习用品都整理好。以前这些事都是我帮他做的,总觉得他一个小男孩,怕他做不好。不过现在我的想法有所改变,觉得他即使做不好也应该去做,收拾书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生活的过程。 另外,我还打算和他一起制定一个新学期学习计划,也是想通过这个让他明确新学期该做什么,收心要一步步来,我觉得这种比较温和的方法是孩子能接受的。 教师郭老师:“收心”不等于禁止玩耍 每逢新学期,经过了长假的学生无法尽快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或多或少影响了学习。对此,老师们都要求家长在临近开学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帮孩子“ 收心”,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但是,“收心”不等于把孩子关在家里、禁止玩耍,而且这样做的效果也不会好。另外,家长可让孩子多跟同学联系、拜访老师,以激发孩子的上学欲,把孩子关在家中,只会让孩子愈发不愿开学。 专家:“收心”也要循序渐进 新学期开学,家长除了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作心理准备。同时,老师在开学之初也要注重减轻学生的压力,多和同学们进行假期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安排紧张的功课,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开学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调节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抓紧调整作息时间的“ 生物钟”,坚决让孩子“ 倒时差”,不能纵容其晚睡晚起;二是以自己的体会向孩子分析新学期的学习特点;三是鼓励、倾听孩子对新学期做出计划;四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形成学习的家庭气氛;五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理“补课”。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5、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 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 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 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创新性

5、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 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6、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6、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创新性

5、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6、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