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幼儿园中班教案-压岁钱的来历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



1、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

作为1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1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1   

1、活动背景   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来制作创造,以1物代替另1物的表演和游戏,是1种象征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这要求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1定的水平,能从过去所感知的东西中,分析出个别特性,并结合成1整体,形成表象。游戏时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柳布林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儿童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幼儿的游戏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重演别人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扫帚当作马,把椅子当作汽车。幼儿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在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性。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幼儿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与戏剧中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   在1次关于宠物的谈话中,我问孩子们:你们家都养了那些宠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讲出了狗、猫、金鱼,有1个小朋友讲到了乌龟。当时小朋友很奇怪,乌龟也是宠物吗?对于我们大人来说,饲养乌龟、台湾小鸡已不在希奇,可在孩子们的经验中宠物大都是狗、猫之类。于是,我告诉他们乌龟代表了长寿,人们在家里是饲养乌龟希望它能带来好运,也希望能和它成为好朋友。我们在讲乌龟的特征时,孩子们都大声地说:“它有壳。”于是又产生了新的话题“带壳的小动物”他们讲出了蜗牛、螃蟹、河蚌等小动物,希望自己也有1个它们1样的“壳”,课间活动大家听了1些关于乌龟、蜗牛的故事,如《聪明的乌龟》、《龟兔赛跑》、《蜗牛城的故事》、《会动的房子》。孩子们时常在地上学乌龟、蜗牛爬、螃蟹走,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于是我让孩子们想象用什么东西来做它们的壳?有的幼儿说用篓子、有的说用蛋糕盒,还有的说用篮子等。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滑稽、憨态的动作,我们想:物以制用,进行1次动手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真正体验游戏地快乐,以此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2、幼儿发展情况:   从幼儿的整体水平来看:本班幼儿是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在能力与技能方面比小班时有所提高,但在能力、经验方面上存在1定的差异。例如,部分孩子使用剪刀已经很灵活,有的孩子对于画面的整体布局表现的很好,有的幼儿在画方面较突出,有的幼儿撕的动作掌握的较好。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把这情况也考虑进去了,准备1些成品、半成品、图样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地、创造性地选择各种材料,大胆的进行制作和装饰。   

2、鼓励幼儿用制作的“壳”进行各种游戏,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集体精神。   

4、活动环境、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   室外:铺上地毯,放置1些可以钻爬的活动器械。   室内:将相同材料分两份分别放置两旁(便于幼儿取拿),中间为幼儿制作场地。   

2、材料准备:   组织幼儿收集各种篓子、蛋糕盒、月饼盒等;与幼儿共同准备剪刀、各色的纸张、橡皮筋等。   

5、活动组织指导:   (1)开始部分: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他是谁,它们少了些什么?   

2、讨论: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背壳”。   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与人合作。   

2、幼儿动手制作。   

3、用自己制作的“背壳”进行游戏。   (3)结束部分:   评价,提出下次游戏的主题。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2   教学目标:   

1、对吹泡泡产生兴趣,初步知道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学习把游戏中看到的讲出来,画下来。   所需材料:泡泡水,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记录纸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个玩吹泡泡的游戏好吗?”幼儿游戏(提供圆形工具)引导观察工具形状、泡泡形状。   2.出示各种形状的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记录。   3.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你这泡泡是用哪种工具吹出来的   4.逐1出示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发现,教师集体记录,小结。   教师小结:原来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的圆形的。   6.激发幼儿提问有关泡泡的问题。   幼儿猜想,结束活动   活动评价:   活动准备充分,选材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想――探索――得出结论,1步步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幼儿的自主性很强,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的结论更能让幼儿接受与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想象、记录、操作等能力都得到了练习与发展。作后还应让幼儿在正确结论的引导下再次体验操作1次。

幼儿园中班教案-压岁钱的来历



2、幼儿园中班教案-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年节习俗之1,其本真来由无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是小儿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但真正在全国范围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1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钱上1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压岁钱,有直接给予晚辈的,有的是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其床脚或枕边。压岁钱本来是祝福的意义。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年节习俗之1,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1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长辈给晚辈派发的压岁钱中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1。

幼儿园中班整合教案:打喷嚏时怎么办?



3、幼儿园中班整合教案:打喷嚏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打喷嚏时应注意的礼仪。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讲述图片。   活动准备:

1、"生活小绝招":《打喷嚏喽》(请参照幼儿用书)。   

2、海报纸、笔。   

3、纸巾、手帕、口罩。   活动过程:

1、老师表演,尽量夸张地表现出打喷嚏时的错误方式,以引起幼儿兴趣(不时用手揉鼻子、吸鼻水,对着书打喷嚏等)。引导幼儿讨论打喷嚏时有什么地方是应该注意的。   --不要对着人、书、食品等等。   --要捂住嘴巴、鼻子,不让细菌跑出来。   --鼻涕不要吸进去,要嚊出来,擦干净。   

2、幼儿有序地观看图片,将正确的方法演示出来。老师准备相关物品(如卫生纸),提醒幼儿打喷嚏时要想到这些方法。   --运用儿歌重点指导正确使用纸巾的方法:拿张小纸巾,压在鼻子上,双手压1压,轻轻往下拉,折折再来擦。   

3、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1说要怎么保护自己的鼻子。   课后分析:幼儿打喷嚏时要及时提醒注意礼仪,不能重复坏习惯。   活动延伸:和幼儿说说感冒时照顾自己的办法,鼓励幼儿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运动,养成鼻子保健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整合教案:打喷嚏时怎么办



4、幼儿园中班整合教案:打喷嚏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打喷嚏时应注意的礼仪。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讲述图片。活动准备:

1、"生活小绝招":《打喷嚏喽》(请参照幼儿用书)。

2、海报纸、笔。

3、纸巾、手帕、口罩。活动过程:

1、老师表演,尽量夸张地表现出打喷嚏时的错误方式,以引起幼儿兴趣(不时用手揉鼻子、吸鼻水,对着书打喷嚏等)。引导幼儿讨论打喷嚏时有什么地方是应该注意的。--不要对着人、书、食品等等。--要捂住嘴巴、鼻子,不让细菌跑出来。--鼻涕不要吸进去,要嚊出来,擦干净。

2、幼儿有序地观看图片,将正确的方法演示出来。老师准备相关物品(如卫生纸),提醒幼儿打喷嚏时要想到这些方法。--运用儿歌重点指导正确使用纸巾的方法:拿张小纸巾,压在鼻子上,双手压1压,轻轻往下拉,折折再来擦。

3、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1说要怎么保护自己的鼻子。课后分析:幼儿打喷嚏时要及时提醒注意礼仪,不能重复坏习惯。活动延伸:和幼儿说说感冒时照顾自己的办法,鼓励幼儿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运动,养成鼻子保健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



5、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

作为1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责任感。   

4、知道1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洗手程序图卡。   

2、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   

3、轻快的音乐。   

4、清洁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手程序图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确程序》视频短片,和幼儿共同描述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将洗手程序图卡打乱,请小组长协助老师将图卡排好。   

3、其他幼儿做出在活动2设计的动作,感谢小组长。   

4、播放轻快的《洗手歌》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图卡的步骤洗手。   

5、小组长带领小朋友到卫生间洗手,老师加以引导。   

6、洗完手后,小组长检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净,并发给小贴画作奖励   活动评价:   

1、懂得洗手的正确方法。   

2、乐于担任小组长。   活动建议:   程序卡有助于幼儿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知道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