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1、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4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过程:

1、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1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

2、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1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4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1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1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1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反思:

2、材料选择的原则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1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1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1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1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3、环节设计的思路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1般认识,即:面对4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3,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4、活动过程的指导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1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4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1数、摆1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东南大学幼儿园吴岚)。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2、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1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3

4、35页,做1做,练习8第

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1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1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2、操作感知 :   分1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1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1组是长长方方的;1组是44方方的;1组是直直的,像柱子;1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   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4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1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1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44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1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进1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1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1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5、巩固练习(第37页

1、2题)。   【设计意图】   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6、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1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7、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1猜。   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3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1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1个    [教学过程]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1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1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 、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3角形 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3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2、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圆形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3角形并进行提问   

3、游戏—铺路   

1、1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 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1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1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3角形材料放进3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4、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 篇3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与各种不同的形状拼接组合而成的,从而形成很丰富的形状和图案,现在要从最基本的图形开始着手,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和记忆。    目标:   

1、学习按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2、巩固对圆形、正方形、3角、长方形形特征的认识。   准备;贴有圆形、3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卡片1张,9只小框,图形卡片每人1组,小盘子每人1只。   活动过程:   

1、 教师变魔术出示图形的卡片,请幼儿观察。   它长的很特别,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见到过的什么东西也是3角形的?   (同上依次介绍圆形、正方形)   

2、 请幼儿看看自己椅子上的卡片,说说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师:你们的椅子上有许多的图形宝宝,请小朋友们跟你旁边的小朋友介绍1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师:都介绍过了吗?xx你来介绍1下图形宝宝吧!(请几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图形)   

3、 游戏帮小兔子铺路   师:555555,是谁在哭呢?原来是小兔子伤心了,(请1位小朋友去问问)我们1起帮它铺路好不好?   幼儿:好的。   

4、 结束   师:恩真棒!小兔子太开心了。我们1起和小兔子跳个舞吧。   按照小朋友自己身上的图形到老师那里排队   (开音乐跳兔子舞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哎,我在这里》的教案是



4、《哎,我在这里》的教案是

教案如下:

1、活动目的:

1、将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3、喜欢堆砌,发展创造力。

2、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立体图形的积木,请幼儿摸摸看看,让幼儿数1数有几个面。

2、让幼儿自由组成3人1组,1起玩配对对游戏。老师先在布袋中放入3至4个积木,然后给每组幼儿分发布袋,请幼儿收到布袋后先取出积木细心观察,然后再到活动室辨认相同形状的物品,放进布袋中。

3、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那些物品的。

4、活动评价:

1、能给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能运用不同物品进行堆砌创作。

5、活动建议:

1、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本活动的难度。如布袋内的积木要特征比较明显,便于幼儿配对。当幼儿对配对游戏相当熟悉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如可让幼儿寻找颜色、大小不1样,而形状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体图形”这1概念,相当小班幼儿来说,还有1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正方体”和“正方形”的比较。

《哎,我在这里》的教案是



5、《哎,我在这里》的教案是

教案如下:

1、活动目的:

1、将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3、喜欢堆砌,发展创造力。

2、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立体图形的积木,请幼儿摸摸看看,让幼儿数1数有几个面。

2、让幼儿自由组成3人1组,1起玩配对对游戏。老师先在布袋中放入3至4个积木,然后给每组幼儿分发布袋,请幼儿收到布袋后先取出积木细心观察,然后再到活动室辨认相同形状的物品,放进布袋中。

3、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那些物品的。

4、活动评价:

1、能给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能运用不同物品进行堆砌创作。

5、活动建议:

1、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本活动的难度。如布袋内的积木要特征比较明显,便于幼儿配对。当幼儿对配对游戏相当熟悉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如可让幼儿寻找颜色、大小不1样,而形状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体图形”这1概念,相当小班幼儿来说,还有1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正方体”和“正方形”的比较。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6、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条路最长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4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过程:

1、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1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

2、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1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4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1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1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1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反思:

2、材料选择的原则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1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1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1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1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3、环节设计的思路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1般认识,即:面对4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3,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4、活动过程的指导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1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4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1数、摆1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东南大学幼儿园吴岚)。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