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木瓜恰恰恰第四届smart杯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
1、幼儿园木瓜恰恰恰第4届smart杯教案
我认为应该注意教案内容的灵活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1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2、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1 散文——(大班语言) 散文——下雨了(大班语言) 散文——下雨了 活动方式:集体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的习惯。
2、 指导幼儿理解散文的语言,了解散文中将“蘑菇、草叶”等比喻为“伞”的表现手法。
3、 感受下雨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观察过下雨天,对下雨情景有1定的了解。
2、散文角色相应的手偶 、散文《下雨了》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中“下雨了”画面,引入活动。
1、发生了什么事? 你们怕不怕雨?(将幼儿分成正反两组) 为什么怕雨?为什么不怕雨?
2、还有什么会和你们1样怕雨或者不怕雨? 怕雨的话应该怎么办?不怕雨的话是为什么呢?(引导两组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欣赏《下雨了》课件画面。
3、理解散文画面内容。 你看到了怕雨的什么?不怕雨的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4、欣赏散文《下雨了》。 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
5、看 课件学散文。
6、带手偶表演散文。 幼儿分成怕雨、不怕雨两组表演散文。 散文——下雨了(大班语言) 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增加对 中国传统儿歌的了解。
2、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幼儿围坐成半圆,老师以节奏游戏导人,分别用广东话、普通话交替问候,让幼儿在相互问候的游戏中感受歌曲3拍子节奏。 (教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其价值有2:1是吸引孩子进入聆听和专注的状态,为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做好准备;2是通过有节奏的互动问好,拉近师幼情感距离,为练习3拍子节奏做好铺垫,这是1个互动积累,节奏前置的环节。)
2、创设情境: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讲述故事"下雨的时候"边绘画,引起幼儿对"大头"的兴趣。 (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教师以自然的,像妈妈1样的口吻带出了音乐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动人,引人入胜的课堂效果。紧接着,老师用像声词"嘟"哼唱旋律,并用简单的美术线条勾勒出音乐情境中的主人公:幽默可爱的大头娃娃,自然而不着痕迹地帮助幼儿进入歌曲,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课堂效果。)
3、感受歌曲 (1)第12次感受歌曲。故事讲到结尾将歌曲带入,幼儿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来当大头(伸出大拇指)。 (2)第2次感受歌曲。借助手指游戏(小幅度手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 幼: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下雨能洗澡!……(幼儿回答后老师用歌声及动作回应,引导其他幼儿1同模仿,帮助理解歌词。) (3)第3次感受歌曲。师幼1边玩手指游戏1边倾听老师歌声进1步理解歌曲。 师:我的"大头"在这,把你的"大头"也拿出来。 (4)第4次感受歌曲。利用桔子道具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师:你的头大,我的头更大。(伸出戴有桔子的大拇指)在"大头"唱歌过程中,老师用动作引导幼儿:1起来! (
1、简单装备,化繁为简。简单的"大拇指",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成了大头娃娃:老师的手掌和大拇指连接变成了雨伞……跟随歌曲旋律进行的手指游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激荡和点燃了孩子无穷的想象,简单的装备创造了快乐歌唱的价值。
2、逐层递进,练习积累。从大拇指大头转换到桔子大头,从个体手的动作过渡到操作桔子教具,从徒手练习过渡到配乐操作,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是1个逐层递进,练习积累的过程。)
4、学唱歌曲 (1)师幼操作"大头"指偶学唱歌曲,进1步体验歌曲韵律和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说"老师你有'大头',我们也想有个'大头"',别着急,看看这是什么? 幼:橡皮泥。 师:我们用橡皮泥做个大头吧!师幼用团的方式制作橡皮泥"大头",注意跟随韵律节奏进行。 (2)教师借助橡皮泥"大头"与幼儿1起游戏歌唱。 师:我们都有了"大头",看看谁的"大头"最会唱歌。 (
1、播种"想象"的种子。橡皮泥大头的引入,满足了孩子探求、想动的欲望,并进1步启迪了孩子的迁移能力:原来橡皮泥也可以当大头呀!
2、变化带来热情。变则通,不停变换的游戏情境无疑能够保持孩子学习参与的热情,并有效促进歌曲听觉表象的形成。)
5、表现歌曲情境:雷声响起,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大头娃娃们,1起去雨里玩玩吧……(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1-2次。(教师带领)(2)幼儿熟悉动作和韵律后,空间位置可以比较自由和开放,可以跟随琴声自由表达。 (教师给予动作提示)尾声:天晴了,大头玩累了,跟着妈妈回家了……(
1、自由表达,释放情感。自由放松的身体表达环节,让幼儿从小的手指游戏过渡到大的身体韵律,是1个节奏积累到韵律和谐的过程。孩子可以轻松跟随歌曲表达情感,既释放了学习过程中的疲倦,又体验了收获的快乐。
2、榜样示范,秩序学习。带头人教学策略的引入,避免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迷茫和混乱,有效将孩子的想象内容整合和再现,保障了学习的秩序。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3 活动内容: 故事《下雨的时候》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活动准备: 角色图片、背景挂图、角色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
1、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
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么办?(请幼儿带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2、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1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1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图片、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1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么样做的?
5、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1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3、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4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常识。
3、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电视图片。
3、场景布置、闪电模型、鼓、电话等。 活动过程:
1、 活动引入
1、巩固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轰隆隆,是什么声音?
2、小耳朵真灵,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2、 在打雷时
1、小朋友们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也是和雷电1起出现的呢?(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述。(教师打开电视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下雨时雷电形成的过程。)
3、下雨又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躲雨的呢?)
4、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躲避的,而什么地方是1定不能去的呢?)
3、打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1幼儿在大树下躲雨。 --雷雨天,1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1幼儿在家看电视。 --雷雨天,1幼儿在打电话。
1、再次引导幼儿谈1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4、带幼儿到户外布置的环境中体验下雨天,应该怎么做? --情景表演:下雨天 请两名幼儿扮演雷公电母,4名幼儿做不同的行为,比如:看电视、踩水、打电话、大声说话。请观众说说他们的行为好不好?应该怎么做?
5、活动延伸:进行《我不玩电》、《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随便吃药》等教育,使幼儿知道如何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在平日里不做危险是事情。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1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
1、2大成效果较好。 小百科: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是正极,有的是负极。两种云碰到1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瞬间被加热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5
1、活动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下雨”的生成活动作为来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让每个孩子都拥有1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2、活动目标:
1、感知复合节奏,用不同的两种节奏合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3、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经验、钢琴。
4、活动过程:
1、律动《木瓜恰恰恰》:音乐城里面藏了许多好听的音乐,1起看看。
2、发声练习: ××× —× × × — 下 雨 了 下 雨 了
3、节奏练习: (1)大雨的节奏:
1、你们看过下雨吗?它会发出什么声音?音乐城的雨会唱歌。播放《下大雨》课件1起听1听。 × × × × × × × × × × × × × × × × × × × ×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答答 滴滴滴 答答
2、学习节奏,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大雨的歌唱声,即兴动作表演节奏型。 (2)小雨的节奏:
1、音乐城的雨点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下小雨了》课件。 × × × × × × × × 滴 答 滴 答 滴 答滴 答
2、学习小雨的节奏,并小声、慢慢的唱出小雨的歌唱声,最后用身体动作感知节奏型。 (3)节奏游戏:大雨和小雨 把大雨和小雨的节奏连起拍,唱歌词。
1、先唱大雨。
2、再唱小雨。 ×× × × × × × × × × × × × × × ×× × × ×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 × × × × × × × 滴 答 滴 答 滴 答滴答 (4):复合演唱: 音乐城里有1个藏宝库,里面藏了许多的宝贝,但是去藏宝库要进3道大门,每扇门上都有1串密码,小朋友要用歌声把密码唱出来,唱对了,门就会打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6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下雨之前》。
2、知道有许多动物都有预测气象本领。
3、了解气象与动植物的行为反应之间有1定联系。
4、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动、植物在下雨之前的变化,了解天气状况。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听讲故事,了解动植物气象预报天气的方式。
2、难点:说说还有哪些动、植物能够预报天气,怎样预报的?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下雨之前》。
2、幼儿用书《找不同》。
3、含羞草、南瓜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1些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如:蜻蜓、小鱼、蚂蚁),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请听故事《下雨之前》。
2、活动指导(1)听讲故事《下雨之前》。
1、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内容。
2、讨论: (1)故事中谈到哪些小动物?(小公鸡、小蜻蜓、小鱼、小蚂蚁)。 (2)下雨之前,小公鸡感到怎样?(又闷又热)(3)小公鸡走着走着,看到谁飞得很低?(小蜻蜓飞得很低)小蜻蜓为什么飞不高呀?(天快下雨,空气里有许多水汽、小飞虫的翅膀沾满了水气、飞不高)。 (4)小公鸡又看到了谁游到水面上?(小鱼)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到水面吸收新鲜空气)(5)小公鸡又看到谁在往高处上搬运东西?(小蚂蚁)小蚂蚁为什么要往高处搬运东西呀?(小蚂蚁说:天快下雨了,我们家原来住的地方太低会被水淹没的)。
3、教师小结:小公鸡走出家门想去玩1会儿,看到小蜻蜓飞不高,小鱼游到水里,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往高坡上搬运东西,打听到天快要下雨了,就连忙跑回家了。当我们看到这些小动物有这种动态时,就知道天气要变化了对吗? (2)讨论
1、教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能够预报天气呢?它们是怎样预报的? 启发幼儿说:还有青蛙、蚯蚓在叫,好象在唱歌。
2、教师:植物可以预报天气吗?你觉得哪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有含羞草、南瓜苗儿)边讲边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3、教师:这些植物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会有什么的反应呢?教师告诉幼儿,含羞草的反应是半开半含,南瓜苗儿往下垂。 (3)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动态,从小学会观察、探索,做个气象员,为人民服务好吗? (4)比1比。 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找不同》,教师:左右两幅图有4处不1样的地方,请你找1找并圈出来,比1比谁找得快?谁找到的不同多?(教师评讲幼儿练习)
3、活动结束简要小结:通过学习《下雨之前》,知道有许多动、植物有预测气象的本领,我们要学会观察、探索,了解天气的变化状况好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7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1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1事,为幼儿设计了这1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实录]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1份,油画棒每人1份。
2、每人1双雨靴,1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3)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 (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 不错的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1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1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1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幼A:上面落下来的。 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幼A:是1滴1滴的。 幼B:是1根1根的。 幼C:有的时候1滴1滴,有的时候是1根1根的。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1滴1滴的,什么时候雨是1根1根落下来的? 幼A:下小雨时是1滴1滴的,大雨时是1根1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1滴1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1样1根1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1样。我们来学1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1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1画雨好吗?(幼齐答:好) 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1滴1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1样1根1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3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1起练习画下雨。 教师和幼儿1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 不错的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1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价] 这1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下雨了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短垂线、长垂线、斜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 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题。
1、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 它们1样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小结:下小雨时,雨是1滴1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1根根线1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1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2、 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1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1起练习画下雨。
3、教师和幼儿1起有感情地边说边做空手练习。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用笔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1)雨落下的方向 (2)要画两种线; (3)要画满整张纸; (4)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4、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画全两种线,画满整张纸的幼儿。
3、木瓜恰恰恰图谱代表什么乐器
木瓜恰恰恰打击乐教案 【篇1:大班打击乐教案:木瓜恰恰恰】 幼儿园教案大全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1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1件打击乐器(圆舞板、3角铁、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印度尼西亚是1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
4、《木瓜恰恰恰》优质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百合仙子04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华丰小学秦霞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叫卖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2、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3、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4、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播放歌曲《卖汤圆》
3、师问学生所欣赏歌曲的名称。(《卖汤圆》)
4、歌曲演唱的含义是什么?(叫卖汤圆) 师:举例说明“叫卖”的意义:同学们日常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商场,经常会听到风格各异的叫卖声,比如:“锵刀磨剪子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等。我们刚才欣赏的《卖汤圆》就是1种歌曲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1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1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这样的叫卖歌。今天老师要和大家1起来学唱1首异国他乡的“叫卖歌”――它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木瓜恰恰恰》。首先,老师带大家1起去印度尼西亚去领略哪里的异域风情:(师作简介) (播放图片)生:扭胯师:播放市场里印尼姑娘卖水果的图片。让我们听听印尼姑娘是怎样卖水果的,认真听呀,木瓜的印尼语叫什么?由于1些客观的因素如自身驾驭课堂能力欠缺、学生的不熟悉等,这节。
5、幼儿园木瓜恰恰恰教案
1 教案1:《木瓜恰恰恰》 活动目标:
1、欣赏印尼民曲《木瓜恰恰恰》,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2、培养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2、物质准备:实物木瓜、“水果丰收景象”的课件、3角铁、铃鼓、沙锤、画有各种水果的图谱、3种乐器的标志图和图谱中水果的大图片、乐曲CD。
3、场地准备:幼儿座位设计为“品字型”。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场:《木瓜恰恰恰》。 教师出示真实的木瓜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儿回答:木瓜 教师:对了,木瓜是印度尼西亚盛产的水果之1,上次我们看了1些与印度尼西亚有关的图片,了解了1些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听说今年印度尼西亚的木瓜丰收了,他们要开1个“木瓜庆祝会”,邀请我们参加呢!来!我们边欣赏他们的民歌《木瓜恰恰恰》,边围圆圈玩游戏和品尝木瓜吧!(教师托着木瓜与幼儿1起入室)
2、游戏:“快乐恰恰恰”。 1)请幼儿欣赏乐曲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木瓜庆祝会”的现场了,请你们欣赏1下水果丰收的景象吧!(幼儿观看课件,欣赏乐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叫什么名字呢? 幼:《木瓜恰恰恰》 师:您觉得这首乐曲有什么地方是很有趣的呢? 幼:每1个乐句的后面都有×××(恰恰恰)的节奏。 师: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恰恰恰)的节奏呢?【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1样的动作,并边做动作,边说×××(恰恰恰)】 2)游戏:“快乐恰恰恰”。 第1次游戏:幼儿听音乐按节奏踏步走,当听到“恰恰恰”时边做动作,边说×××(恰恰恰)。 第2次游戏:幼儿与好朋友合作游戏,当音乐到“恰恰恰”时,按老师的提示与好朋友碰撞身体的相应部位。(请幼儿交换朋友,游戏重复两次)
3、幼儿倾听乐曲,了解乐曲结构: 师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有几段?每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根据以往欣赏乐曲的经验进行回答) 2 教案2:《木瓜恰恰恰》 活动目标:
1、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幼儿进1步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1致;
3、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活动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1致。 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1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12。
6、《木瓜恰恰恰》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glloq123 《木瓜恰恰恰》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1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3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习1首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2)学习新歌
1、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1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种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体裁──叫卖歌),恰恰属于拉丁舞,这首歌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
2、听歌曲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听后让学生说出感受)
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水果。 师:这首歌曲中出现了许多盛产于马来西亚的水果,我们来认1认。(播放课件)
4、找1名学生到黑板上为歌曲配上集市1角的画面。
5、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