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大班认识温度计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1、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45583900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   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冰的特征。

大班认识温度计教案

2、大班认识温度计教案

1 教案一:《神奇的温度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活动过程: 一、认识温度计。

1、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观察、比较温度计。

1、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案二:《温度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并对测量温度感兴趣。

2、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机记录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自制温度计一份 学具:乘有水的盆(冷水、热水)、记号笔、操作记录表、温度计(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4套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结合谜面 师:谜语中最后一句是什么?你还记得吗?(幼儿回答) 师:那你记得在哪里见过他? 师:除了这种测空气的温度计?还有什么温度计? 结合图片,认识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 二、结合温度计范例,认识温度计。 师:温度计上有什么?(有刻度) 师:还有什么?咱们先来看看数字可以吗? 师:那你知道这刻度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说这数字代表多少度,是不是?是不是代表度数啊? 师:这0到50,这0和50代表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师:为什么这里写一个0一个50?说明什么呢? 师:我这最高能测多少?(50) 师:50和0代表什么意思啊?代表范围,代表在这个当中可以测量。如果拿这50度的去测刚烧开的开水,你觉得行吗? 师:零度以下的也不行,对不对? 师:除了有数字,还有什么?(有线) 师:有中线、长线和短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再来看看,最长的线都在哪里呢? 师:最长的线旁边都有一个数字,你知道代表多少度吗? 师抽动温度计,引导幼儿一起说出多少度。 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一下子可以知道是35度的吗?(我们都看到有长线、中等的线和最短的线,这中等的线是什么意思?) 师抽动温度计,并考考孩子们对于中等线所表示刻度的认识。 师结合孩子的回答介绍正数的方法,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倒着数) 师引导幼儿再看一个数。 师:这是几度?你们6度是什么季节? 38度是什么季节?(夏天) 三、提出要求,明确目的。 师:小朋友都会看温度计了吗?请你们3个小朋友为一组,3个挨着的小朋友为一组去完成三个任务:第一去测量教室里的温度;第二测量一下水的温度,第三,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你们愿意吗? 师:那在操作前老师有几个要求,你们必须听清楚。这个温度计是什么做的?特别容易怎么了?一定要小心。 因为我们小朋友要去测量温度,测量温度需要什么?师放到阳台上就能计了吗?对,等红线升了不动了才可以记录的。第三个,十五分钟一定要回来。第四,因为我们是三个人合作的,赶紧和小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商量好了赶快坐好。 师:介绍记录表(请你们把结果分别记录在记录纸上)下面有一排什么字啊?小组成员需要写上你们三个人的名字。待会把你的记录纸交给我,我们一起分享。测体温需要到老师这里来拿体温计,其他的可以先去测量。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用你喜欢并清楚的方式记录下来。 师:仔细观察红线是怎么变化的? 师:仔细看,别数错。 提醒幼儿如何记录“度” 师:你们测的水温是多少度? 师:老师给你提供的盆是怎么样的?怎样可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的? 师请孩子结合记录表介绍热胀冷缩、正常体温、以及不同位置所测定的不同温度。 师:现在很冷,你们会选择在太阳底下还是树荫底下?反过来呢? 师:温度还有很多的知识,我们可以去收集、了解一下。 12。

什么东西不见了大班教案

3、什么东西不见了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与物品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是否搅拌的关系。  

2、学习记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透明的杯子(标记:绵白糖、白砂糖、方糖)、小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记录表,笔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盆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糖、洗衣粉、药等)  

2、如果把这些东西(指幼儿说的)放在水里,哪些化的快,哪些化的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一些呢?  (二)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认识实验材料:块糖、2杯凉水、搅拌棒。  并猜测: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块糖在哪杯水中化的快?  

2、填写记录表。幼儿2人一组,每人一份记录表,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上数字2,第三个化完的写上数字3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用小勺取一平勺绵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子中开始搅拌,(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看看谁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并填写记录表。  

4、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小结: 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的化得快,不搅拌化得慢。  (三)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认识实验材料:绵白糖、白砂糖、方糖、3杯水、搅拌棒。请幼儿观察其不同,并猜测:三种糖分别放进水里,那种糖溶解的速度快些,为什么?  

2、填写记录表。幼儿3人一组,每人一份记录表,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上数字2,第三个化完的写上数字3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将用小勺取一平勺绵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子中开始搅拌,看看谁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填写记录表。  

4、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幼儿边说老师边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物体的溶解速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可溶于水的物体越是颗粒小的溶解速度越快  (四)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块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说出材料的名称:块糖、凉水、热水、搅拌棒。  猜想:哪一杯水中的块糖溶解速度快?并填写记录表。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并一起轻轻搅拌,看哪一杯水中的块糖溶解速度快?填写记录表。  

3、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幼儿边说老师边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水温度越高,物体的溶解速度越快。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木炭的吸附能力实验教案

4、小学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木炭的吸附能力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关注虹吸现象

2、了解虹吸原理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虹吸原理,培养学生认真,细腻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渴乌”等。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又称漏刻、漏壶。其中的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虹吸原理的介绍 二、动手实践,了解虹吸原理

1、做一做 准备材料:清水 软管 水盆 水桶 注意事项:(1)、保持管内的水不外流 (2)、保持软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2、试一试 用软管抽水时,观察出水口的水流变化,并制作表格 条件 出水口水流变化情况

3、想一想 师:如果用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像软管抽水那样把池塘里的水抽到山上去浇树,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不怕热的小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注意平常生活和思考

2、明白热水往上走,冷水往下沉 教学重难点:玻璃和水不善于传热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将一碗凉粥倒入锅内,然后加热。不一会,锅内的粥就会冒出气泡并发出声音,粥似乎已经很热了。可是,当你用汤勺舀一点上面的粥尝尝,却会发现粥并不热。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因为,凉粥加热与烧开水不一样,粥没有水那样好的流动性,不容易形成对流并传导热量。当锅底的凉粥受热后,温度很快上升,但热量却不能很快地向上传导,而是集中在锅底,直至将锅底的粥烧焦,而上面的粥却依然还是凉的 导入新课《不怕热的小鱼》 二、动手实践 (一)不怕热的小鱼 做一做 。师:我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温度适宜的凉水中的,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魔术,让小鱼苗在沸水下游动而又不会受到伤害。 准备材料:酒精灯、试管、烧杯、小鱼苗

1、在一个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在试管中放入一条小鱼苗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保持试管倾斜,用酒精灯正确加热靠近试管口且盛有水的部位

3、直到试管上端的水沸腾起来 师:试验完后你会发现,试管底部的小鱼依然安然无恙。 师:小鱼真的不怕热吗? 生: 师:当然不是!检验一下试管底部的温度你就会明白,原来水和玻璃都是不善于传热的物质,试管上端的水虽然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却还是凉的 (二)水中火焰

1、做一做 师:水传热的本领虽然不强,但它也并不是完全隔热的。下面,我们来制造一个“水中火焰”奇观,继续进行研究 准备材料:水、蜡烛、烧杯等 师:找一支比较粗的蜡烛,先将蜡烛底部在火上烧一烧,然后趁热将它竖立在烧杯中并固定好。 师:往烧杯内倒入冰水,使水面的高度稍低于蜡烛上缘。 师:点燃蜡烛,然后观察。在蜡烛顶端被烧成向下凹陷的形状后,你会发现蜡烛会继续燃烧到水平面一下,尽管此时蜡烛壁已变得很薄很薄,但蜡烛仍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于是就出现了“水中火焰”的奇观 。 生: 师:烛焰能在水面下燃烧,这是因为水被烛焰周围薄薄的蜡烛壁挡住了。可是这层蜡烛壁为什么没有被火焰熔化呢? 师:这是是水的“功劳”。因为蜡烛周围的水带走了火焰产生的热量,才使得这层薄薄的蜡烛壁没有被熔化。

2、广角镜 师:“水的热对流”,平时烧开水的时候,火焰在水的下部,底部的水受热后变得较轻,于是向上升,与此同时,上部的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容器内的水就会被整体加热。如果只加热水的上部,这些水受热变轻,继续浮在上部,不会和下部的水形成对流,所以即使上部的水沸腾了,下部的水温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百变化

3、课后作业 ①“不怕热的小鱼”的试验中,如果把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②你能用一张纸和酒精灯,来加热冷水吗?画出你的设想。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