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咚咚响》教案范本,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小鼓咚咚响》教案范本



1、《小鼓咚咚响》教案范本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 X- 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米粒 学具: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 导言:这节课,先请小朋友们1起来欣赏1段视频,看看视频中出现了什么?(播放关于鼓的视频)。 看后,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现了什么乐器?师总结出现了大军鼓、小军鼓、大镲。

2、知识延伸

1、导语: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生:新疆人跳舞喜欢用手鼓伴奏。·····

2、介绍、了解其他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教师展示4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3、师:看!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的鼓,(并敲节奏XX X X │XX X—||)。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可以敲1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1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1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4、学生看1看、摸1摸,感受鼓的构造:有小朋友想上来看1看、摸1摸吗?(会有很多学生举手或者1拥而上。) 教师:好,孩子们现在请上位!马上我要请3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再摸1摸、敲1敲呢!(教师等学生上位坐好,再请3个学生到前面来)其他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5、学生敲1敲,感受鼓不同的音色: 1)启发学生大胆的摸1摸鼓:小朋友,大胆的摸1摸! (2)启发学生模仿鼓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再敲1敲小鼓,给大家听听鼓的声音!(学生敲1敲小鼓)你们能模仿1下小鼓的声音吗?(当学生说到鼓的声音咚咚咚的时候,教师说:恩!小鼓的声音是咚咚咚!还有的学生会说大鼓的声音是咚咚咚;小鼓的声音是嗒嗒嗒,教师可以说:哦!原来啊,不同大小的鼓的声音是不同的!) (3)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1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1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 (4)教师小结:恩!鼓的音色可丰富了! (如果还有学生想上来摸1摸、敲1敲,教师:甭着急,下课后老师就把鼓留在教室,让你们尽情的摸1摸、敲1敲!)

3、 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小朋友们,老师又给大家带来1些神秘的好朋友。(出示:老师手上抓着1把5颜6色的小米粒。)看!这可是1把5颜6色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1只小鼓,把5颜6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3、学习敲击节奏:你们想不想试1试啊? 教师:现在小米粒给大家提出1个要求: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刚才的节奏拍1拍:XX X X │XX X—||;好,再来1遍!(教师敲鼓XX X X │XX X—||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拍1遍节奏)

4、(1)教师敲鼓,学生跳:(教师很神气的说话)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1起来做1个游戏:教室是1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1个大圆)我们来做鼓上5颜6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1跳,好吗?(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2)学生敲鼓,跟着老师跳: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1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播放音乐,1个学生敲鼓,其他学生敲凳子,老师1边跳1边到学生面前去点头,用XX X X │XX X—||的节奏。) 3)1起按节奏跳:小朋友,起立!跟我1起来!(请你为我放音乐:你来敲鼓。)

4、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1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1面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1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教师小结:这是1面响咚咚的小鼓。

3、按节奏读歌词:它还是1面怎样的鼓呢?跟着老师按节奏把歌词读1遍。(教师1边按节奏读歌词,1边做动作。老师读1句,学生的读1句。)

4、教师:知道这是怎样的1面鼓了吧!学生自由说。说出来后教师小结,说不出来,教师小结:你叫它唱歌,它就说咚咚咚;娃娃在睡觉,它就说懂懂懂。) (2)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小鼓懂事吗?我们想不想用歌声称赞1下呢?跟着我1起来唱吧!教师范唱(播放歌曲伴奏,教师1边唱歌曲1边做动作。)

2、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着钢琴唱歌曲:这首歌真好听,我们1起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3、教师指导学生唱得不准的地方: (1)教师:孩子们,你们在唱得过程中还有哪1句不会唱或者还有哪1句歌词还唱不好呢? (2)学生说:······地方不会唱。师:好!我来帮助你!(教师指导) (3)又1个学生说:······地方不会唱。师:谁来帮帮他?(1个学生教唱,教师给钢琴伴奏;请这个不会唱得学生唱1唱,再请全班唱1唱。) (4)如果学生还有其他地方没有唱好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以说:你们都会唱了吗?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再指导。 (3)歌曲处理:

1、教师: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1唱第1段歌曲呢?(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1段歌曲。)

2、教师: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2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好,我们再唱1唱歌曲。(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6、小结:今天,我们和小鼓、打击乐器交上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小朋友们,让我们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下课吧:(教师放歌曲,学生边唱歌曲,边在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2、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并记录物体通过振动会发出声音。   

2、体验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动现象的有趣过程。    活动准备:   

1、新年敲钟视频,1段优美的钢琴声,1段吵杂的声音、goldwave软件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绑在长方形1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记录表18份、笔18支   

4、汉字:声音、振动活动过程:   

1、视频“敲钟”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声音的话题。(材料准备:敲钟视频、汉字“声音”)   

1、看看说说视频内容   

2、小结:对了人们1敲,钟就会——发出声音,不敲,钟就没有声音。   

2、探索   1:初步了解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及记录纸、笔)   

1、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出声音   

2、设疑猜想: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3、探索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2)操作前设想:怎样让以上材料发出声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记录要求:   a.每种材料都要试1试   b.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   (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a.大鼓:雪花片怎么样了?   b.橡皮筋发什么了变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1敲,你会发现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样了?)。   

4、交流讨论:让哪些材料发出了声音?发现了什么?   

5、进1步感受振动后发出声音的状态:两两幼儿边打招呼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不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   

6、小结: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因为“振动”发出了声音,出示汉字“振动”。 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   

3、听生活中的声音,辨乐音和噪音(材料准备:钢琴声+吵杂声的音乐,goldwave软件)   

1、交流讨论怎样的声音好听?   

2、欣赏准备音乐,观察软件画面,说说看到的现象及感受。   

3、小结延伸:那些听上去舒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而有的声音太响了,听上去很刺耳,这样的声音叫噪音。回去找1找,生活中哪些是悦音,哪些是噪音?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3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1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1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1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1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1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1听,说1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7音瓶等。然后玩1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3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1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3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3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   

1、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2、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1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4、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1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1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5、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4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1,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2、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3、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1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4、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5、活动过程:   

1、猜1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1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1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1次放1种声音,第2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

2、玩1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3组,第1组:乐器、第2组:废旧材料、第3组:盘子、豆子)

1、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1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1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3、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1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4、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1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1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1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1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1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1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声音.并学习分辨。   2.肩皂利用各种物品、各种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声音模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酸奶杯、热水袋、干豌豆、纸张、纸制火柴盒、木板、不锈钢杯、筷子、塑料袋、高矮不1的杯子等各种材料。   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科学家利用声音的发明”VCD。    活动过程   

1、提出主题   1.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幼儿讨论后回答。   2.你听到过的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最小的声音是什么?   

2、听1听奇妙的声音   幼儿听录音(下雨声、老虎叫、狮子吼、小鸟唱歌、打雷声等等),说说自己听}十{了哪些声音.想象在什么时候这些声音会出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我来造声音   1.老师利用酸奶杯互相击打,发出骏马奔驰的声音,然后把多种材料分给幼儿,让幼儿3人1组尝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使它们发出各种声音,制造各种声音效果。   2.幼儿在操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想造什么声音效果.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   3.幼儿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效果,其他幼儿加以欣赏与模仿.如:摇1盒干豌豆——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声音;把硬纸揉成团——路上的脚步声……   

4、讨论:我喜欢什么声音   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乐音和噪音,了解生活中对我们有益和有害的声音,知道要学会制造乐音,避免制造噪音。   

5、看VCD,了解科学家利用声音为人类服务的实例,如声波驱蚊器等等,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也当发明家。    活动延伸   1.在小组活动中探索用绘画与舞蹈语言表现各种声音。   2.语言活动:诗歌《巴喳——巴喳》。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   附诗歌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1下躲到了树林间。   “吱吱”1下窜上了松树,   “嘣嘣”1下钻进了密林。   “叽叽”嘟1下飞进绿林中.   “沙沙”哧1下溜进了黑洞。   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小鼓咚咚响》教案范本



3、《小鼓咚咚响》教案范本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 X- 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米粒 学具: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 导言:这节课,先请小朋友们1起来欣赏1段视频,看看视频中出现了什么?(播放关于鼓的视频)。 看后,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现了什么乐器?师总结出现了大军鼓、小军鼓、大镲。

2、知识延伸

1、导语: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生:新疆人跳舞喜欢用手鼓伴奏。·····

2、介绍、了解其他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教师展示4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3、师:看!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的鼓,(并敲节奏XX X X │XX X-||)。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可以敲1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1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1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4、学生看1看、摸1摸,感受鼓的构造:有小朋友想上来看1看、摸1摸吗?(会有很多学生举手或者1拥而上。) 教师:好,孩子们现在请上位!马上我要请3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再摸1摸、敲1敲呢!(教师等学生上位坐好,再请3个学生到前面来)其他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5、学生敲1敲,感受鼓不同的音色: 1)启发学生大胆的摸1摸鼓:小朋友,大胆的摸1摸! (2)启发学生模仿鼓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再敲1敲小鼓,给大家听听鼓的声音!(学生敲1敲小鼓)你们能模仿1下小鼓的声音吗?(当学生说到鼓的声音咚咚咚的时候,教师说:恩!小鼓的声音是咚咚咚!还有的学生会说大鼓的声音是咚咚咚;小鼓的声音是嗒嗒嗒,教师可以说:哦!原来啊,不同大小的鼓的声音是不同的!) (3)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1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1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 (4)教师小结:恩!鼓的音色可丰富了! (如果还有学生想上来摸1摸、敲1敲,教师:甭着急,下课后老师就把鼓留在教室,让你们尽情的摸1摸、敲1敲!)

3、 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小朋友们,老师又给大家带来1些神秘的好朋友。(出示:老师手上抓着1把5颜6色的小米粒。)看!这可是1把5颜6色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1只小鼓,把5颜6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3、学习敲击节奏:你们想不想试1试啊? 教师:现在小米粒给大家提出1个要求: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刚才的节奏拍1拍:XX X X │XX X-||;好,再来1遍!(教师敲鼓XX X X │XX X-||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拍1遍节奏)

4、(1)教师敲鼓,学生跳:(教师很神气的说话)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1起来做1个游戏:教室是1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1个大圆)我们来做鼓上5颜6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1跳,好吗?(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2)学生敲鼓,跟着老师跳: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1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播放音乐,1个学生敲鼓,其他学生敲凳子,老师1边跳1边到学生面前去点头,用XX X X │XX X-||的节奏。) 3)1起按节奏跳:小朋友,起立!跟我1起来!(请你为我放音乐:你来敲鼓。)

4、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1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1面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1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教师小结:这是1面响咚咚的小鼓。

3、按节奏读歌词:它还是1面怎样的鼓呢?跟着老师按节奏把歌词读1遍。(教师1边按节奏读歌词,1边做动作。老师读1句,学生的读1句。)

4、教师:知道这是怎样的1面鼓了吧!学生自由说。说出来后教师小结,说不出来,教师小结:你叫它唱歌,它就说咚咚咚;娃娃在睡觉,它就说懂懂懂。) (2)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小鼓懂事吗?我们想不想用歌声称赞1下呢?跟着我1起来唱吧!教师范唱(播放歌曲伴奏,教师1边唱歌曲1边做动作。)

2、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着钢琴唱歌曲:这首歌真好听,我们1起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3、教师指导学生唱得不准的地方: (1)教师:孩子们,你们在唱得过程中还有哪1句不会唱或者还有哪1句歌词还唱不好呢? (2)学生说:······地方不会唱。师:好!我来帮助你!(教师指导) (3)又1个学生说:······地方不会唱。师:谁来帮帮他?(1个学生教唱,教师给钢琴伴奏;请这个不会唱得学生唱1唱,再请全班唱1唱。) (4)如果学生还有其他地方没有唱好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以说:你们都会唱了吗?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再指导。 (3)歌曲处理:

1、教师: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1唱第1段歌曲呢?(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1段歌曲。)

2、教师: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2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好,我们再唱1唱歌曲。(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6、小结:今天,我们和小鼓、打击乐器交上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小朋友们,让我们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下课吧:(教师放歌曲,学生边唱歌曲,边在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小班封面封底教案反思



4、小班封面封底教案反思

这是1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1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35成群结伴游戏,其中1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幼儿语言小荒唐教案



5、幼儿语言小荒唐教案

1、朗诵《毕业诗》。   

2、诗朗诵及合唱《不老的老师》。   

3、汇报展示。   

1、歌曲:《快起床》、《不认输的小火车》、《把我的名字唱出来》、《太阳您真勤劳》、《雨点沙沙》、《我的身体》、《学会小心》、《鼓上的小米粒》、《萤火虫》。   

2、儿歌和古诗:《江雪》、《羊》、《秋天到》、《4个宝宝》、《小帮手》、《回乡偶书》、《藏猫猫》、《小荒唐》、《游子吟》、《小熊提桶》、《声律歌》。   

4、快乐大比拼:幼儿分成4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   

1、生活能力:叠被子比赛、夹球比赛、整理书包。   

2、看谁找得快(相邻数、汉字、拼音、找图形)   

3、益智游戏:安全知识抢答。   

4、折纸、剪纸组画: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   

5、舞蹈《亲亲茉莉花》(女孩)、《好爸爸、坏爸爸》(男孩)   

6、亲子游戏。   (1)、自理能力比赛:穿衣服比赛。   活动规则:   

1、分小组比:5人1组,不分男女;   

2、要穿的衣服如下:1件套衫、1条裤子、1双鞋子。   

3、记时比赛,谁最快又穿得整齐为优胜。   (2)活动名称:蛤蟆跳井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的投掷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海洋球若干,篓篮若干   玩法:幼儿游戏时要俩俩合作,1名幼儿拿篮子,另1幼儿拿海洋球进行投掷,投掷进篮子为胜。   (3)活动名称:欢乐1家亲   

7、难忘的记忆:家园共舞《感恩的心》   

8、送礼物。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6、《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uvhqonb5359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导入   导言:这节课,先请小朋友们1起来欣赏1段视频,看看视频中出现了什么?(播放关于鼓的视频)。   看后,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现了什么乐器?师总结出现了大军鼓、小军鼓、大镲。   3.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导言:今天我们教室也来了1位好朋友,大家看——小鼓,他还带来了他的好伙伴——小米粒。请小朋友们看好,他们两个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师把米粒放在小鼓上,用鼓垂敲击,生答在跳舞。   2.师分别按xx x x | xx x - ||节奏,用不同的力度敲击,让学生观察鼓上的米粒有何变化?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出示课件。3.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