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中班社会教案《各地有什么传统小吃》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1、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作为1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1   主题名称:   《我的家乡》   主题内容:   语言活动:   我住xxx、外婆桥、我的家乡   科学活动:   点点回家、垃圾分类、城市和农村   健康活动:   香味蔬菜大集合、穿穿脱脱、危险地地方、鱼儿好吃我不怕   社会活动:   我们的社区、捡拾垃圾、邻居你好、家乡的特产   艺术活动:   游公园、家乡的桥、马兰谣、家乡的宝物   家园共育:   

1、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自己居住的社区(乡村),讨论和探索社区(乡村)的生活设施(如:便利超市、地图、路标等)。   

2、有意识地带孩子到邻居家做容,了解自己的邻居。   

3、出门时,帮助孩子指认家附近的标志建筑,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孩子识记回家的路。   

4、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厨房拉圾、生活拉圾的分类整理工作,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   

5、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进行郊游活动或短途旅行1次,连家乡的特色建筑聊聊家乡的名人,向孩子介绍本地民间传说、土特产,了解家乡的风貌。   

6、和孩子1起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照片或图片,让孩子带到幼儿国里分享。   

7、在家中,用方言给孩子念诵1些儿歌或俗语,增强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   主题环境:   

1、“我的家乡”墙饰:将师幼共同收集的家乡风景名胜图片及幼儿用点彩方式绘制的“美丽家乡”作品,组合拼贴布置成主题墙,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丽风貌。   

2、我爱社区”墙饰:将活动“我们的社区”的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连成1个社区,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   

3、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垃圾分类的情况呈现在墙面上。   

4、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品类的家乡美食照片,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区域创设:   

1、阅读区:投放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供幼儿自主阅读。   

2、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供幼儿画画“我的家乡”。   

3、益智区:提供各类纸盒,灰色纸。让幼儿搭建小区模型。   活动反思与建议   经过集体备课后,我们打算在《我的家乡》主题中,我们以家乡为主线,把集中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结合在1起。通过参观、收集、观察、介绍,进而进行设计、装饰、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大家在环节上达成共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本周备课的实际需要提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拓展思路,寻求最佳的方案,并注重后期的追踪与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1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本诸暨风景挂历和1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1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1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1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幼儿发言。   

2、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1些解释。)   

3、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5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5金等。   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中展示家乡特产   2.欣赏电视散文《浣江风》。   附告家长书:   各位家长:   下周起本班将进行“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1些有关诸暨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地方特产,使幼儿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更好地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请家长帮助孩子1起收集1些关于诸暨的挂历、风景图片、名信片、照片以及1些诸暨土特产或包装盒(不必特意购买、可收集1些家中或单位中原有的物品),带到幼儿园。在平时也多跟孩子说说有关诸暨的1些风土人情、传说故事,以使本次主题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谢谢配合!   活动反思 :   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能经常遇到的,非常贴近幼儿。教学步骤安排严谨,过度非常自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发现家乡的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城市,关注生我养我的地方。   2.为自己家乡城市感到自豪,产生热爱自己所在城市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让幼儿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自豪,感受自己城市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家乡风景、土特产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2.播放课件中的开始部分,引导幼儿发现课件表现的是自己所在的'城市。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3.完整播放课件,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或标志性建筑。   教师:刚刚播放了许多我们所在城市风景,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游戏:“猜1猜”。(教师简单介绍各景点的主要特征,幼儿猜名称。)   4.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土特产。   教师:我们的家乡出来有好看的风景,还要哪些好吃的?   幼儿结合自己知道的并讲1讲自己熟悉的土特产。   游戏:“我当小导游”。   教师播放课件,请个别幼儿来讲解,大家做游客。   师小结:我们家乡有美丽的风景,好吃的特产,生活在这里真好!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幼儿们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确实,家乡是生我样我的地方,那里的1草1木,1山1水,都深深刻在我们的心理。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4   活动内容及进程   

1、组内教师签到   

2、讨论的主要内容:   介绍主题《我的家乡》   (1)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感,热爱家乡是1种美德。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家乡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开展“我的家乡”这1主题,能帮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感受社区的文化。在游历家乡的旅程中,了解家乡的特产,品尝家多乡的小吃,聆听家多乡的童谣,讲讲家乡的方言…逐渐萌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归属感,形成稳定的性格,养成1颗懂得感恩的心。   (2)讨论课的内容。   (3)环境布置:   1.在日常活动、活动区活动时播放家乡的特色音乐,供幼儿感受家乡的文化艺术。   2.以班级或年段组为单位,在适宜的场地中设立废品回收站,供幼儿分类放置常见的、可让幼儿园再利用的废品,如:包装盒、瓶盖、瓶子、纸袋、废光等。   (4)家园配合:   1.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自己居住的社区(乡村),讨论和探索社区(乡村的生活设施(如:便利超市、地图、路标等)。   2.有意识地带孩子到邻居家做客,了解自己的邻居。   3.出门时,帮助孩子指认家附近的标志建筑,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孩子识记回家的路。   活动反思与建议   本次主题,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家长在活动前带幼儿到家乡各处风景点旅游。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家乡名胜古迹的资料,让幼儿获得了对家乡美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欣赏旅游照片,让幼儿通过回忆旅游的过程和观赏带回来的东西,让幼儿又好似回到了旅游时的那种喜悦的场景,把旅游的画面得以全面的呈现,幼儿学得轻松、透彻。通过教师的解说,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达到了这1环节的引导作用。   第3,在随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担任自己所拍照片中景点的解说员,幼儿们相互自由讨论,品尝家乡的特产,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在活动延伸中,幼儿展开了大胆的艺术创作、表现,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当的是1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1个幼儿都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彼此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完成的作品,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通过欣赏PPT,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自制PPT(名胜古迹、特产等)   

2、事先请家长给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传说、革命故事等。   

3、字卡:常熟   

4、方言儿歌音频《常熟好地方》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活动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1张图片(方塔及周围环境),请你们看看这是在哪儿?   

2、根据幼儿回答小结:图上有1座高高的塔,旁边还有小桥、小河、石头,这是我们家乡的1个有名的风景。   

3、师: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名字吗?(出示字卡“常熟”和幼儿认读)   

2、欣赏PPT,了解常熟的1些名胜。   

1、师:我们的家乡常熟是1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到过常熟的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播放图片PPT并介绍,如虞山、方塔公园、亮山公园、尚湖、沙家浜等。   虞山:虞山是常熟的1座山,山脚下有言子墓,山上有座亭子叫“辛峰亭”。   方塔公园:在方塔公园里有1座很高的塔,我们在方塔街上就能看见它,它是4方形的。公园里有银杏树、长廊、亭子、石阶、小桥、石刻等建筑物。   亮山公园:还记得我们小班秋游的地方是哪里吗?对了,就是亮山公园。你在亮山公园里看见过什么?(亮山湖、草地、亭子、喷泉、动物园等)   沙家浜:在沙家浜风景区里种了很多的芦苇,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种芦苇吗?(向幼儿简单介绍原因)在沙家浜,还有1个“春兰茶馆”呢!   尚湖:你们去过尚湖吗?尚湖风景区里有什么?   

3、继续欣赏PPT,了解常熟的1些特产。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常熟的1些有名的风景,其实常熟还有很多特产呢!你们知道什么是“特产”吗?(特别有名的产品)常熟有哪些特产呢?(幼儿自由表述)   

2、播放PPT:阳澄湖大闸蟹、桂花酒、叫花鸡、绿毛乌龟等,引导幼儿认识。   

3、师:你还知道常熟其他的特产吗?   

4、学念方言儿歌《常熟好地方》   

1、师:关于我们的家乡常熟,还有1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1起来听听,学学吧!   

2、播放音频,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做成PPT。   

2、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革命故事。   

3、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呢?(莫城、常熟)   

2、教师介绍常熟。   

2、了解莫城所在常熟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江苏省地图:老师这有1张地图,你能找到常熟的位置吗?   

2、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常熟的地理位置。   

3、出示常熟市行政地图:常熟有很多镇,那你们的家在莫城镇,现在那你们能在这张地   图上找出来吗?   

3、了解常熟的历史名人。   

1、在常熟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有哪些名人?   

2、教师出示人物图,教师介绍,幼儿欣赏。(仲雍言偃翁同和纪念馆)   

4、了解常熟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及特产。   

1、在我们常熟,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   

2、出示个别幼儿在平时游玩时的照片,并请这个幼儿讲1讲他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虞山、仲雍墓、言子墓、兴福寺、兴福寺、方塔、沙家浜)看图欣赏,教师介绍。   

3、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鸭血糯、桂花栗子、叫化鸡、叫化鸡   

4、还有哪些特产呢?出示相应的图片,幼儿看图,说1说名称。   

5、下朋友想想还有哪些熟悉的地方?亮山工程、方塔街文化广场、石梅广场、西城门。   

5、师幼共同畅想家乡的未来,丰富分类图。   

1、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等你长大了,你愿意把家乡建设成什么样呢?   

2、幼儿讲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家乡,并画出来。   

3、请幼儿介绍自己换的未来的家乡。   

4、瞧!黑板升还有1些空白的地方,把我们画的家乡也贴上来吧!   

5、谁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   

6、将家乡的名字写在黑板分类图的上方,使黑板形成1个丰富的家乡图。   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山东快板是山东地区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方式简单,就是唱词时用竹板打节奏。幼儿对山东快板这1表演形式了解较少,缺乏经验。本次活动将儿歌与快板有机结合,先用1段视频将幼儿带入1个说快板、有节奏的氛围,激发幼儿模仿、学说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快板书独特的节奏的韵律,领略青岛的美丽风光,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朗诵快板,学习使用快板的简单方法。   3.对民间曲艺感兴趣,萌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快板若干,鼓1面,“幼儿学习材料”1(我爱家乡)。   2.活动前请幼儿欣赏山东快板表演,初步感知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爱家乡)第22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家乡青岛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和名优特产?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果请你来夸夸家乡,你会怎么说?   2.教师完整表演快板,请幼儿欣赏,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学说。   (1)教师边打快板边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倾听,感受快板的艺术特点。引导幼儿讨论: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的儿歌有什么不1样?   小结:1边说儿歌1边打竹板,这种形式叫快板书说唱。快板节奏干脆,韵律感强,是山东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   (2)请幼儿再次欣赏快板,理解其含义。   提问:快板书中夸奖了青岛的哪些地方?是怎样夸奖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会笑开颜?教师结合快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3)请幼儿学习朗通儿歌,教师使用快板进行伴奏。   3.简单介绍快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快板的兴趣。   (1)指导幼儿尝试使用快板,了解快板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自主使用快板,探索怎样能打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提示幼儿打快板的节奏、速度要和教师的鼓声保持1致,引导幼儿感知快板的基本韵律。   4.师幼完整表演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在说唱中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教师示范表演,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站姿、手势和表情。   (2)请幼儿表演,互相欣赏。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欣赏山东快板书,激发幼儿对民间曲艺的兴趣。   附:   夸夸我的家乡好   打竹板,走向前,小朋友们笑开   上台不把别的表,只咱的家乡好   青岛美名传4方,青岛啤酒真叫。   青岛海鲜味道年,青岛海尔美名扬   欢迎你到青岛来,美酒海鲜任你尝,任你尝。



2、中班社会教案《各地有什么传统小吃》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知道的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是本教案的主要话题,今天生育网编辑特意整理了"我知道的特色小吃"这篇中班社会教案教案来分享"中班,教案,幼儿园"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幼儿园老师,家长有所帮助,谢谢。   我知道的特色小吃(社会、语言)中班 下学期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分享,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  

3、通过活动,对家乡特产有进1步的了解。  活动准备1.幼儿活动前了解家乡特产。  2.家乡的宣传片;幼儿自备1张喜欢的家乡特产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家乡的美景,激发兴趣。  --播放家乡的宣传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1个地方,我们先来看1段录像。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地方了吗?你为什么对它那么熟悉呢?  --出示1种特产,提问: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并介绍1下吗?  

2、游戏:家乡特产我推销;--提示语:家乡有很多的特产,我相信1定有你特别喜欢的,我们试着来推销1下"你的最爱"!  --鼓励幼儿自由交流,推销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产。  --请幼儿上台推销,教师视情追问或补充。  

3、集体讨论,进行分类。  --讨论分类标准,这么多特产,看得人眼花缭乱,要分1分就好了。怎么分呢?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尝试,选出大家认为最适合的1种,1齐动手将各自带来的特产分类。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后,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4周,供幼儿继续参观,交流。  2.活动前建议家长与孩子1起收集各种家乡特产的图片,并让孩子了解,丰富孩子的经验。



3、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y《小吃世界》怎么写

中班语言活动—美味的小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句子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学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瑞金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重点: 学习用简单的句子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通过学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瑞金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丰富孩子关于瑞金小吃的知识,并收集相关图片 带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1、我们的家乡

1、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2、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叫上面名字?瑞金就是上面的家乡,我们的家乡 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知道都有些上面吗?

2、家乡的小吃

1、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知道的小吃,然后教师小结。



4、中班社会活动美化家乡的人的教案咋写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南京,通过寻找和讨论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丽。

2、了解和熟悉南京的风景名胜和特产,并愿意用语言进行表示。

3、热爱家乡,为自己是南京人而自豪。 活动准备: 家长孩子共同收集的南京风景与土特产图片、音乐《莫愁》、视频《南京话喝馄吨》、金陵节拍录象、旅游帽、导游旗人手1份,师幼共同自制优秀南京小导游牌若干、南京小吃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欣赏音乐,引入主题。 欣赏《南京话喝馄吨》歌曲,引导孩子知道南京话是南京人独有的本领,是我们的家乡话,并让孩子学习说说自己会讲的南京话。 教师:我们的家住在南京,有的小朋友还是在南京出生的呢,那么南京就是我们的家乡,南京话就是我们的家乡话,南京人不仅会说普通话,还会说南京家乡话。那我们知道南京除了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南京话之外,还有哪些风景名胜美如画的地方呢?现在让我们1起去游览1下吧。

2、主要过程:通过游览、介绍、讨论了解南京的风土文化。

1、通过游览旅游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南京5处的风景名胜。(紫金山、中山陵、梅花山、夫子庙、莫愁湖)

2、请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除游览内容外的有关南京的风景名胜等相关文化。

3、通过自由讲述引导孩子了解南京的社会文化与土特产。

4、南京的宝贝这么多,这么美?想不想再去看1看?引导孩子观看视频《金陵节拍》片段。

5、我们都是南京人,南京是我们的家乡,南京有很多的宝贝。你最喜欢南京的什么呢?我们作为南京人很骄傲自己的家乡这么美,这么美的家乡是谁建设的呢?鼓励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3、结束部分:在《莫愁》歌声中学当导游给客人老师介绍美丽的南京。



5、关于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家乡的小吃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家乡的小吃 设计意图:“爱家乡”的主题已经在进行 在这个主题线索下我生成了这次区域活竖册动“家乡的小吃”。主要是“瑞金特色小吃”。在活动前 孩子们对家乡的小吃已经有1定的了解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也都吃过。活动中 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家乡的小吃 还可以通过角色买卖游戏“家乡小吃店” 自然地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能力等。同时还利用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让孩子进1步了解家乡的小吃 并以家长和孩子1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作为示范 鼓励孩子进1步利用老师投放的材料去合作制作图书。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主题背景下 积极动手制作各种小吃 提高孩子动手能力 并进1步丰富对家乡小吃的认识。

2、在游戏情境中 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并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

3、通过对家乡小吃的了解 主动、愿意尝试去合作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4、让孩子体验区域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 :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小吃有了1定的了解 并吃过 到店里买过 看他人做过。 材料准备:和孩子利用以往的区域活动制作了价格表、店面招牌等布置好“瑞金特色小吃”店。 孩子和家长1起制作了图书关于瑞金小吃 可以是各种小吃的图片也可以是关于某1种小吃的故事 饮食文化等等。 活动材余缓宏料准备: 美工区: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橡皮泥、盘子 已制作好的部分小吃示范等 将场地1角布置成“家乡小吃店” 有店面招牌 价目表、桌子、厨师服、店员服、盘子、筷子等。 图书角: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相关小吃图片、蜡笔、卡纸、白纸、装订机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环节 小朋友 我们瑞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 你们都吃过哪些小吃呢?(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1讲) 你到过特色小吃店吃这些小吃吗?店员是怎样招呼你的? 你看过爸爸、妈妈或是店里的厨师做家乡小吃吗?是怎样做的呢?

2、介绍各区域材料及活动要求 角色游戏区:老师和小朋友已经将这里布置成了“家乡小哪指吃店”。这个店专门卖我们瑞金的特色小吃 有仙草冻、豆饼、艾草米果、芋饺等等 小朋友可以扮演店员 厨师、小客人 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穿好工作服 扮演厨师的小朋友戴好厨师帽。扮演小厨师的站好在“厨房”里 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看见客人来了应该热情地招呼他 客人走时也要有礼貌。 美工区:老师在美工区准备了各种海绵纸 白纸、挂历纸、泡沫等材料 每个盒子里也有老师做好的小吃 你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 像老师那样去制作我们家乡的各种特色小吃。还可以继续为“家乡小吃店“制作新的菜单、价目表、广告牌等。 图书角:已经有爸爸、妈妈和小朋友1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小朋友可以去看 还可以按照他们的方法 去画或是剪贴 几个小朋友合作也来制作1本“瑞金特色小吃”。

3、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4、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活动。 角色游戏区: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根据幼儿活动情况 考虑是否以顾客的身份进行介入或指导。 美工区:观察幼儿制作情况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制作。 图书角:鼓励幼儿大胆用画、贴等方式合作制作图书 协助幼儿装订等工作。

5、组织幼儿收拾材料。 要求把材料放回原处 垃圾捡到垃圾篓。

6、评价幼儿活动情况。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