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适合高一新生用的地理教辅资料有哪些?
1、7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
2、适合高1新生用的地理教辅资料有哪些?
推荐《蝶变笔记》将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各个专题模块下,将地理知识进行排序、归纳和总结。 该教辅书贯穿着深挖教材、易错警示、知识延伸等知识。《高中地理 》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该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1、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2、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2、利用课本,学会举1反3做到举1反3,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1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1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1、谐音记忆法。
2、口诀记忆法。
3、初1上册苏教版地理完整复习资料
7年级(上) 自然地理(苏教版)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4)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1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下列证据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远处驶来的帆船,先见桅杆,再见船身;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P4-7)
1、经线、纬线的区别: 经 线(子午线)纬 线 概 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与经线垂直并环绕地球1周的圆圈。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长 度相等 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为0 形 状半圆 圆圈 条 数无数条 无数条 经线圈由两条正相对的(即差180°)的经线组成的大圆。任何1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条纬线都自成1个纬线圈, 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纬度、经度的比较: 经 度纬 度 度数起 点线把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1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赤道 为0°纬线 度数划分 _本初子午线_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 ,以西的180°为 西经 ,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与西经180°同在1条线上,这条经线称为180°经线。 _赤道为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_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南北纬各有90°,北纬90°即北极(N),南纬90°即为南极(S) 代 号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半球划分 习惯上以(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平分地球为东、西半球 _赤道_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中高低纬度的划分: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 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 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4、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理位置:1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经度(东经或西经)与纬度(南纬或北纬)两个方面 。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9-12)
1、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方 向 侧视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周期 1天(24小时) 1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状态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4季的更替;5带的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
2、4季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正午 影长 春分 3月21日
3、
4、5月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
6、
7、8月为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
0、11月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 1
2、
1、2月为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长
3、5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光热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带: 范围 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突出的自然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4季分明 热带 多,终年高温 1年有
1、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4季分明 南寒带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盐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物体影长最短,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长最长,昼最短夜最长。
4、地图知识
1、比例尺(P
9、23) (1)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2)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实地范围越小 。 2【初1上学期地理复习资料】
2、3种定向法:(P14) (1)1般定向法:没有特别说明的地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同1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 正东或正西方向;同1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点是北极点,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北极点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点是南极点,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南极点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线的特点:(P1
6、17) 同1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地势特点 判断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状特点 见16页 图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1样。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4周向中心递增,有山峰标志; 山脊(即分水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即集水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这里容易形成河流,选择水库坝址的地方; 鞍部:两山顶之间,形似马鞍;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1起。 (2)判断规律 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线1条;鞍部两山头,好似眼镜架。
2、陆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5种地形。
5、海陆分布 (P26-29)
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约占71%,所以说3分陆地7分海洋。
2、海陆分布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1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1块陆地 (南极大陆)。
3、7大洲、4大洋的地理分布: (1)地球上的7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大洋洲介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环绕。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 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分布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亚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各大洲之间陆地上的主要界线: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4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围的大洲: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3大洲所包围。 最大的大洲 亚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6、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变化(P3
2、33)说的是海陆变迁,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如喜马拉雅山中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1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遗迹;盐城东海岸曾经是1片汪洋)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运动学说:(P3
7、38)“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划分6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有: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2、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4、(P3
8、39)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几千万年以后这里将成为新的海洋;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地中海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马拉雅山不断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伟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
7、天气与生活
1、天气(P43):是1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 气候(P57):是1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1个地方的气候具有1定的稳定性,1般变化不大,1般只注意到 气温、降水两要素。
2、认识卫星云图(P46),图上绿色代表陆地 ,蓝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云雨区 。白色越凝重,代表云层越厚 ,云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页。
4、(P48)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污染指数评判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坏。污染指数小(小于100),空气质量为优、良,则空气清新,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污染指数大,(大于100),则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5、风向是风的来向,即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
4、哪个网站的教案质量比较高
回答 你好!问题已经看到,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学科的老师。我经常用的是无忧无虑语文网。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可以借鉴 这是1个PPT模板资源网站,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式各样的PPT模板,还包含了丰富的PPT教学课件,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它将将每1本书按照章节、单元、课时整理成1个PPT文档,你只需要按照年级、科目进行下载就好了。 提问 小学数学老师 需要好的教案课件 回答 办公资源网就可以 课件站 课件站收集整理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政治等PPT课件、教案教学设计、试卷练习,方便给各位教师和学生下载 更多5条 。
5、怎样写地理教案?
我是师范生,本学期我们的作业就是写地理教案。教案有详案和略案之分。具体的内容包括,篇章节,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记,这些部分。篇章节:第几章第几节第几课时课题:就是要讲哪1课的题目教学目标:分为3个部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撰写教学目标的时候1定要使用行为动词,1定明确,要有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就是所讲课的重点,1般课程标准会有教学难点;就是所讲课的难点,1般课程标准会有课型:大致包括单1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和综合课教学方法:教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刚要信号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就是上课是你说了什么,同学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设计:课后记:是上完课后要写的,主要是对本节课的反思,补充。
6、北师大7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 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 站得高,看得远。(3)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1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友谊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公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运动周期1天(24小时)1年(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4季变化;5带形成(2)地球仪
1、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3)地图
1、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1)辨别方向:
1、1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1、比例尺的计算:
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1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A、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3分陆地,7分海洋。B、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7大洲和4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1、7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4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拉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3、 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1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2、 气温的年变化:1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1、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6、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影响: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a)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c)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2、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4、 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原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1,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这4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b) 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1)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2)带来的问题a) 1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b) 另1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3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3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1)世界3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2)世界3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语言和宗教
1、 语言: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法语:法国、非洲1些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1)3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1派) (3)聚落
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变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小(稀疏)矮少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大(稠密)高多多多多无无无大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因纽特人的雪屋严寒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干燥,冬冷夏热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傣族微竹楼(高架屋)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西亚的乡村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5、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a) 面积居世界前6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b) 人中超过1亿的国家。(10个)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d) 国界:地图上1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课本P89 图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地图册P3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 以第1产业为中心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联合国 总部 — 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 — 瑞士日内瓦 成员: 148个(2003年4月)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