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第12册的故事“鸟鸣涧”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求小学第12册的故事“鸟鸣涧”教案


1、求小学第12册的故事“鸟鸣涧”教案


你自己在修改1下吧,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那篇,因为前面还有1首诗,所以开头用了个"过渡句",你可以试着换种说法,
1、过渡语:1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1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1。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1起来回想1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1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3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4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5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1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1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1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1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3、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1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1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9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1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1读,也试着为明月写1写诗。



2、部编版7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主备人:李可可第1课时《竹里馆》学习目标
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重点难点透过《竹里馆》等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2、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9岁就负有才名,年十9,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1名举子),2十1岁成进士。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1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解诗题:《竹里馆》《山居秋暝》。
3、品诗句
4、体诗情:《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1幅明丽的画图。
2、解题生读题目。
3、作品欣赏:之前老师布置了让大家预习,现在就请个同学来读1读。



3、7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人教版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魏晋)《龟虽寿》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唐)《题破山寺禅院》



4、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5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唐)《夜雨寄北》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唐)《泊秦淮》



7、 1曲新词酒1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北宋)《浣溪沙》



8、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1山放过1山拦。杨万里(南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1滩鸥鹭。李清照(宋)《如梦 令》



10、半亩方塘1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南宋)《观书 有 感》



1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1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唐)《次北固山下》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元)《天净沙·秋思》



15、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 均《山中杂诗》



1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 维《竹里馆》



1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3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1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9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hnT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



2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hnT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


hnT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



24、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5、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2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2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2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



4、请问谁有初1下学期语文书里面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诗??


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3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杜莆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9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


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翼的《论诗》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5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3分人事7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5、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作为1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篇1   
1、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2)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3)德育渗透点   
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4)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2、学法引导   知——析赏——评——行   
3、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创作背景的介绍。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   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4、课时安排   1课时   
5、媒体设计   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   
6、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7、教学步骤   
1、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初1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1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1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1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3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1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2、背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5柳先生”(宅边有5柳树,因此为号焉)   他的1生经历可分为3个阶段。   2十9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4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2十9到4十1岁或仕或隐时期“1心处两端”   4十1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1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5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5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1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5柳前。”自比5柳,开田园1派。   
3、知   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5首,此组词共2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3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2、1读   1字1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   
3、逐步读——析——赏。   教师范读前4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而转折——矛盾 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 实——虚 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 心远——骨 心静——境自静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6祖能1日诵经,风吹幡动,1曰:“旗动”2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6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   “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1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体会人与自然的贴近,顾城《远和近》   你,   1会看我,   1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1个“傲”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1种真情的召唤。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要像飞鸟1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   点明,真意——髓   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蓦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归纳,诗人悟得却不愿细析(有莫测高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1,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听《高山流水》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评:   
1、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宋 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3、金 元好问“1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启、行   
1、学其金刚怒目1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2、洗其消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热爱自然,共享自然。   轻松1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4、忽如1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1枝( )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7、竹外( )3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10、1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来。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12、( )( )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3、来日绮窗前,( )著花未?
14、停车坐爱( )晚,( )红于2月花。   
15、( )尽已无擎雨盖,( )残犹有傲霜枝。   板书设计   饮 酒 陶 渊 明   启、行:有追求、爱自然   评:景、情、意、理合1   闲适、自得--傲   析、赏:而 心静<==>境自静   心远——骨 田园<==>尘世   悠然——飘逸之梦 景即情   真意——髓 自然   知:背景 文意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篇2   
1、 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1组5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2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1组诗中,以这1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7年级下册第6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尤其《饮酒》1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7年级学生来讲,仍有1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1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学情分析   7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1些影响,对中国1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1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3、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1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2)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3)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1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4、设计思路   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然后在上课时师生再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解惑答疑。   学习这首诗,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经历及其思想人手,理解本诗中的重点句子。那些表现诗词主旨、作者感情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5、 教法:   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研讨赏析法   
6、 学法:   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7、教学课时: 1课时。   
8、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由中国的山水与文人的关系导入,山水有了文人的诗歌才名扬天下。庐山之所以被称为隐逸圣地,就是因为陶渊明曾在其山脚隐居。   
2、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利用大屏幕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相关资料(从名、时、地、评、著5方面入手)。   请同学们交流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介绍陶渊明生平经历,以及辞官隐居的原因。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1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9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1番事业,曾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等1类小官;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1套,秉着“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陶渊明终于辞官回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3、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   1.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解决生字生词问题。   2.指名朗读   请单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对照,把握正确的字音。   3.品味诵读   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这是1首田园诗,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朗读时按2/3结构。可先由单个学生示范,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小组合作   指导学生先独自结合书下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要符合原诗的语言风格。   补充《饮酒》的注释。   
1、喧:吵闹的声音。   
2、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3、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清静起来了。   
4、辨:说明。   
5、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4、解题答疑 加深理解   读完译完之后会发现,诗歌全篇并无1字写酒,为何题目为——饮酒?   (明确:陶渊明的《饮酒》组诗1共2十首。为诗人酒后所做,在2十首诗的前面是1段序文。让我们先来了解这段序文,因为这段序文对2十首《饮酒》组诗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5、研讨赏析品味诗情   师生合作完成,对1些重要词语及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明确:第3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4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前4句为诗歌的第1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刻画了诗人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语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交融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   (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谈出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1的意境即可。)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1俯,“悠然见南山”是1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1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1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宁静恬淡。   (这4句,人和自然融为1体,相得益彰,构成了1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生活的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5.请同学们结合之前对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诗人完成了情、景、理3方面的巧妙融合。诗人写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浅显,但结构精妙,意境高远,哲理深刻。   
6、再次诵读 尝试背诵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1首诗歌,感情非常率真,1切都很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对今天的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生活在1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1个社会当中,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1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的宁静。就可以如古人1般,品味人生的悠然。



6、王维的陇西行的教案.谢了!!!


陇西行


十里1走马。


5里1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1作火)断无烟。 【注释】
1、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1。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2、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6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3、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4、酒泉:郡名,在今甘肃省酒泉县东北。



5、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6、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1本作“火”。



7、断:中断联系。 【赏析】   这是1首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1片断,通过描绘出1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与紧张,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所以有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信不减太白”之誉。 王维(699-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2:其1类似李氏父子,另1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9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2十2年张9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9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2十4年 (736)张9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9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2十5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1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1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1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1,这1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1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1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4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1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1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4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6首之5《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1定的社会意义。1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2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9月9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2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5言或7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