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高一语文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6国论高1语文教案



1、6国论高1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 2.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我们上学期曾学习过贾谊的《过秦论》,作者借评论秦的兴亡来告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房宫赋》,杜牧就秦国统治者骄奢yin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从而导致覆亡来讽时刺世。这节课我们要1起来学习《6国论》,看看作者苏洵这位封建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又在借评论6国灭亡来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7年级历史上册秦统1中国教学设计



2、7年级历史上册秦统1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们的教学计划,也是对课程的1个教学安排,可以说教学方案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7年级历史 上册秦统1中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7年级历史上册《秦统1中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1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1 措施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秦统1的原因,知道秦统1的过程及意义。

2、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1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知道秦始皇并能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

高1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3、高1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2、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1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3、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较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叙事脉络,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感知法

2、讲解法

3、自主合作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

《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4、《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积累 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 鉴赏: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 领悟: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 探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作进1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 刺秦王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 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5、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的 故事 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3、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1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荆轲刺秦王第。

高2上《过秦论》教学设计3课时



6、高2上《过秦论》教学设计3课时

《过秦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归纳“制”“亡”“利”“固”“遗”“度”等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3.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4.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5.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能大胆质疑前人的思想及观点,并敢于抒发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解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1词多义、通假字、3种文言特殊句式。 本文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