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渔的《芙蕖》中与“出淤泥而不染”类似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在李渔的《芙蕖》中与“出淤泥而不染”类似的?
1、在李渔的《芙蕖》中与“出淤泥而不染”类似的句子是哪1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类似的句子:“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在李渔的《芙蕖》中与“出淤泥而不染”类似的?
高中时读李渔写的《芙蕖》,觉得这个人真奇怪,别人写莲,是歌颂赞美,写“出淤泥而不染”,说“碧玉盘中弄水晶”。可李渔不这样,他偏偏要把莲1层层地剥开,不谈那些文化,避开象征意义,直言莲“可目、可鼻、可口”(适宜观赏、适合闻、好吃)。喜欢李渔,大概就是喜欢那种特别的文风、文气和性格,当别人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时,他硬要讲雪就是雪,花就是花,说花好看,花的果子能吃,全然不顾千年传统意象的内涵,反而把事物的本真之美挖出来给大家看,这是1种才华,更是1种勇气。如何评价他?我认为他就是《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
3、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1岁1生,其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1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芙漠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1年生的植物,这些*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漠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藻,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冀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1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11说说它的好处。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漠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1天,便把水波点缀得1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1天1天地高起来,1天比1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
4、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1岁1生,其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1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芙漠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1年生的植物,这些*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漠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藻,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冀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1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11说说它的好处。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漠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1天,便把水波点缀得1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1天1天地高起来,1天比1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
5、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渔: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1岁1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1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莲,莲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0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1时1刻不适耳目之观,无1物1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5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4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1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1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芙蕖,又名芙蓉、菡萏,即我们熟知的荷花、莲花。那凌波独立的红裳翠盖,是画家彩笔刻意摹绘的对象;田田莲叶,映日粉荷,也常见诸骚人墨客的吟咏。更有1些以清白高洁、耿介自持而名世的隐逸文人,赋予荷花以象征意义,将她比为隐君子。宋代周敦颐就曾写过1篇言约而意丰的《爱莲说》,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倾心赏爱。作者所着意的,是借花作出自己的社会道德评判。这和周敦颐理学开山的身分是相合的。李渔的这1篇《芙蕖》,“非故效颦于茂叔(敦颐字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而要别出心裁,备述荷花的“可人”之处。作为1个身带世俗味、市民气的作家,他并不属意于荷花的象征品性,而要还她以自然的本性,突出她固有的审美价值,甚至她的实用经济价值,表现其固有价值与自己生活情趣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荷花作为天生尤物,其愉悦人心的审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在文中历述荷花之可目、荷香之可鼻、莲藕之可口,从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诸方面感受来赞美她赐予人们的恩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云云,都不唯洋溢着作者自己的生活情趣,而且诱发读者对个中境界的回味与向往,受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爱荷之心的感染。 写荷花之“可目”,即其观赏价值,是全文用力之处,而作者写得次第井然,历历如画。写花开前的景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字里行间生意拂拂,真是写足了花精神!写到荷花盛开,仅以”娇姿欲滴”4字状其动人容色,视觉形象极为鲜明。至于写到花开之后,那“蒂下生莲,莲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的赞美,既与花开前景象后先辉映,见出荷花之异于群葩;又为下文述荷花之可用——“无1物1丝不备家常之用”埋下伏线,文心词笔,颇堪玩味。 李渔曾说:”予有4命,各司1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4花,是无命也。1季缺予1花,是夺予1季之命也。”在本文中,他又宣称荷花为4命之最,“酷好1生”。他是将荷花视为自我生命价值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钟情之深,莫此为甚! 此文大约是李渔晚年所作。他晚景凄凉,既无田地,又无官职,所以把荷花看成了精神的寄托,不禁在文中发出”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的感叹。然而当他凿斗大1池,植数茎塞责时,却又因池漏水、荷花难以成活而忧心。文章末尾,作者写道:“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爱荷之心至此化成了生命的呼喊。作者岂仅是哀怜荷花的命运,他不也在为热爱世间1切美好事物的自己自哀吗!
6、《芙蕖》的译文?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1天,便把水波点缀得1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1天1天地高起来,1天比1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1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1样,和翠绿的叶子1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1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708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只有霜中败叶,0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1时1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1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5谷的实质而不占有5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是芙蕖也者,无1时1刻不适耳目之观,无1物1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5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