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


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1   
1、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1件事情。这天,我发现1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1遍又1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1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1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   呀!他这1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1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1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1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1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1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2、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1些操作材料。   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1个8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1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1个杯子;每组1盆水;实物投影仪1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1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2个8宝粥瓶子,大记录表1张。   3.学具:8宝粥瓶子人手1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1个小口)。   每桌1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1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2个8宝粥瓶子(1个空的和1个装有餐巾纸)和2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1样吗?(是1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2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2、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1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3、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1)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1些材料,请你们看1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2)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1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1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1种材料放进8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4、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5、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1起去找1找。   活动反思:   活动1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1针桶水射进8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2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大家1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型盯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活动重难点:   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动过程:   
1、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2、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小猫喝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吗?看看老师手里的,有谁想来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3、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1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1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1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4、总结。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这边,水变成漂亮的红色啦!这是加的什么呀?哦,红墨水,还有红颜料呀。这边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伍租启水吗?   
5、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5颜6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腔如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6、下课。 ;。



3、3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3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4、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


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盐、果真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通过操作感受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鼓励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下面是我分享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教案范文1   会变魔术的水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盐、果真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通过操作感受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鼓励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   
3、幼儿从实验中体会到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1次性杯子若干。   
2、白糖、果珍每组1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主题。   
1、看情景观察,讨论   1小朋友表演,口渴了喝水。   提问:你们知道他在喝什么吗?   对了,他和的是开水,你们都喝过开水吧,你们觉得开水是什么味道?   小结: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后将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我是魔术师,我来变魔术:变呦变呦,变变变!   请个别小朋友尝1尝,提问:请你告诉大家你喝了这水有什么感觉,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觉得好喝吗?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直观糖溶解到水里的过程。   
4、小结: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见它了,可是用嘴巴1尝就能尝到它的甜味。   
2、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1只杯子,用白糖把淡淡的水变出甜甜的水。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   
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   
3、再次探索:变不同味道的水。   
1、谈话:你还喝过什么味道的水?是怎么变成的?   
2、出示果珍,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让幼儿闻1闻、猜1猜。   师介绍:这是饮料粉,可以做饮料。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呢?   
3、幼儿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   
4、小结:淡淡的水中加入橘子味的果珍,水就变成橘子味道了,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水中加入柠檬味的果珍,就变成柠檬的味道了,酸酸的,甜甜的。   
4、比较糖和盐。   教师出示盐,让幼儿观察,比较盐和糖有什么区别?   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是什么东西吗?把它溶解到水里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不想试1试。   幼儿操作,通过尝试比较得出结论,糖和盐外表相似,但味道不同,1个是甜的1个是咸的。   
5、活动总结   淡淡的水中加入糖、果真、盐,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教案范文2   水变红了   【设计意图】   在1次美术活动时,有1个小朋友发现,1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体,如红色雪花片,红色皱纹纸,红色蜡光纸,红布,红毛线。   
2、1杯清水,2个罐子,每人4个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别帖有红色物体的标记。   
3、记录单1手1份,印章每人1个。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1杯清水和两个罐子,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1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师:这有1杯水和两个空的罐子,你们看看两个罐子是不是1样的?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结果1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1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   
2、寻找原因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
1、
2、3(当幼儿数到3的同时把罐子的盖子打开,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1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1起来看1看。   
3、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师生1边观察1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4、幼儿实验   (1)认识材料   刚才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   每人准备了4个装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贴有每样东西的标记,就是告诉你应该把哪样东西放进去。   (3)出示记录单,   讲述记录方法这是1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4样东西的标记,等1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印章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4)幼儿实验   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4样东西分别放进相应的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5)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1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6)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1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结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纸都会褪色呢?让我们在活动时间再来做实验,是不是各种布料都会褪色呢?那就要我们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1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成红色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褪色这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1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教案范文3   水会变颜色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红色的水上,水会变颜色。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水,透明杯子、手电筒。   
2、记录单1手1份。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1杯红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猜猜看怎样让水变颜色?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1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师:这有1杯红色透明的水,老师准备了1个手电筒,你们看猜猜看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手电筒照射在水上,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老师把手电筒照射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师生1边观察1边发现   师小结:手电筒照射在水面,水折射红色的水会变颜色。   
3、介绍材料。   (1)教师出示装有各种颜色水的杯子。   师:刚才老师用手电筒照射红色的透明水,水会变颜色。如果灯光照在其他颜色的水上,水会有什么变化呢?   (2)介绍操作方法,每人准备了红黄蓝3种颜色的水和1把手电筒,1张记录纸。请幼儿观察水的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3)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的方法。   
4、幼儿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1、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1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1起来看看实验结果,手电筒照射在各种颜色的水上都会变色吗?如果会变色,会变成什么颜色?。



5、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及反思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及拆拿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6个、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录音机、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创设环境,激发余指兴趣。   幼儿自由玩水,体验水的玩法。谈话活动———————水可以怎么玩?   
2、简单介绍水的3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1样1会变成冰块,1会变成雨水,1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1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1样的地方?   
3、探究水的性质   
1、猜1猜,各是什么?实验:分别出示1号杯水、2号杯奶,让幼儿猜1猜,看1看,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是没有颜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尝1尝,各是什么味道?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1号杯内的水,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来闻1闻、尝1尝2号杯内的奶,说说奶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 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看1看,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把两块糖分别放入1号杯与2号杯中,让幼儿观察比较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抓1抓,你知道了什么?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1个水槽,下面接1个杯子或者1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4、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 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 总结。   
5、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里继续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 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 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1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1猜、尝1尝、看1看、抓1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旅毁搭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1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2)、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 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1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1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11投入水中。让幼儿听1听、比1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1试、听1听、比1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11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1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2个金鱼缸(1缸有鱼、1缸米内有塑料彩球)1杯清水每组1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1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活动过程】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1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1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1个缸内装水,1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1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1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1样1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1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1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1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1)中,我通过闻1闻,尝1尝,猜1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2)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1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6、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作为1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1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8宝粥瓶子人手1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1个小口),杯子人手1个。   (2) 每组1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1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1杯水倒入8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1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1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1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1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禅困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贺圆念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1件事情。这天,我发现1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1遍又1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1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1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1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1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1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1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1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1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腔如”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1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1个8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1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1个杯子;每组1盆水;实物投影仪1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1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活动流程图:   以变魔术的形式   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水不见了)并探索原因   实验、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容易吸水   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1个1杯水和1个空8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1个8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1样?(是1样的)   再将1杯水倒进另1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1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2)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个8宝粥瓶子和1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1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1条毛巾。)   
3、比1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1条是干的,1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3)为幼儿提供1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1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 × √ √ ×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 × × × √   5)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1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1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1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之所以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1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师生都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1杯水倒进了空8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1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1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不见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而教师始终以1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还有些值得教师反思的地方,如:幼儿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图表的形式交流实验结果。教师的设想是以变魔术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于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你用的什么材料变魔术,它能帮你把水变不见了吗”?并在记录图表时将能变魔术(即容易吸水)的物品设置为√来表示;将不能变魔术(即不容易吸水)的物品设置为×来表示。然而幼儿的表达方式是很直接的,在实验中看到能倒出水来,第1反应是用点头来表示,点头即表示√,看到不能倒出水来,就用摇头来表示,摇头即表示×,幼儿的表达与教师提问中预设的答案(能变魔术即不能倒出水来用√来表示)刚好相反。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相信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实物,他们还不能将自己看到的事实与教师的提问联系在1起,因此幼儿就用自己的问题问自己,他们正确的回答了自己的提问。如果教师在活动中能以幼儿的视角直接提出问题,那么幼儿就能对实验中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判断。看来在设计活动中过多的注重情景的创设反而会干扰幼儿判断、分辨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可逆转性,多以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来表现实验的结果,才能使幼儿更快地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3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活动准备:   人手1个8宝粥的瓶子;每组1盆水,海绵、积木、布等雪花插片;泡沫;餐巾纸。   
3、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   
1、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个魔术。   
2、(出示材料)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我们用些宝贝来变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哦!   
3、发生了什么事情?瓶子里的水怎么不见了?   (2)科学发现   
1、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魔术瓶,请小朋友也去变1下魔术。   
2、要求:第
1、每张桌子5个小朋友,第2,把水倒入魔术瓶时要请小漏斗帮忙。   
3、幼儿操作。   
4、提问:你们的水变不见了吗?   
5、那我们1起来揭开魔术的谜底。请你们把魔术瓶打开,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毛巾把水宝宝全部吸走了,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3)探索操作   
1、幼儿操作:老师还准备了1些材料,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那让我们来试试吧。   
2、要求:哪些是容易吸水的贴在相应的格子上。   
3、验证小朋友的操作结果。   
4、小结:林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面只有海绵跟餐巾纸可以吸水。   (4)经验迁移   
1、那你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容易吸水?   
2、原来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吸水,那我们刚才桌子上也有许多的水宝宝,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把桌子清理干净。   
3、每1个人上来选1样东西把桌子整理干净,整理好的小朋友把毛巾放脸盆里,把餐巾纸放垃圾桶里。   
4、我们1起去教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吸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1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1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2、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3、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难点: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海绵、纸巾、积木、胶头滴管(若干)杯子 1 个、水盆 4 个、记录表 1 张。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1个魔术。   (1)、出示材料:1个不锈钢杯子(里面藏海绵)   你们看!我现在要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你们可要看仔细哦!
2、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水去哪里了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1个小朋友来学1学。   
3、请该幼儿将杯子里的海绵取出,用手拧,会发现有出水现象。   
4、小结: 当我们把水倒入杯子里时,水都被能吸水的海绵全吸住了,所以杯子里的水会倒不出来。   
3、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1)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介绍材料。   师: 老师今天准备了1些材料,请你们看1看。有海绵,来摸1摸它是什么样的,还有纸巾,最后的1样是小朋友玩的积木。   
2、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   师:吸水的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不吸水的又用什么来表示呢?(和幼儿1起来讨 论并记录)。   (2)幼儿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师:“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1试!”   
2、交代要求:8 个小朋友为1组;保持桌面整洁;听到老师手摇铃响,马上回座位坐好。   每个小朋友选择1种材料用胶头滴管滴1滴水上去观察,这滴水会不会被材料吸走?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1起来验证幼儿猜想:你是用的什么材料,它容易吸水吗?那1起来看 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5、小结:海绵、纸巾可以吸水,刷了油漆的积木不能吸水。   
4、经验迁移:   
1、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吸水,它有什么作用?回家以后请小朋友1起去找1找。   活动总结   在组织教育教学中 主要以1个魔术贯穿整个活动,从导入部分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魔术来结尾,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奥秘的同时也知道了哪些物品吸水与不吸水。在亲手操作中来探索水不见的奥秘,先猜想再验证,鼓励幼儿对于科学能想、敢想、畅想,同时学会做记录,能将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实际教学中整个活动目标达成较好,但在幼儿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有所欠缺, 可以让每个幼儿都去完成每个物品的操作,亲自感受,积累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5   
1、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2、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个8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1个小口、1个针筒、每组1盆水、1盘颜料、1块纱布、图表1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3、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8宝粥瓶子,(1个里面是空的,另1个里面装着1条纱布。)1个针筒,1盆水。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1个瓶子能倒出水来,1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1个瓶子里有1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2)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条纱布和1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1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3)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3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4) 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   5)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1找、试1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1起分享、探讨。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 篇6   
1、教学材料研究:   小孩们的科学探索研究应从周围的东西开始,启发小孩们关心4周日常生活与环境里熟知的东西,发现当中的有意思与神奇,有好处于保持小孩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索研究热情,令他们自幼便擅长于观测和察看与发现,并使他们感觉到“科学并不很远,科学就在周围”。幼儿教师应变成孩子探索研究教学的支持者、协作者、启发者,要时刻关心孩子的举动,擅长于发现孩子有兴致的东西中暗含的教育意义,抓住教育的机会,为孩子的探索研究教学给予充实的可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索研究环境。   幼儿园中班孩子会对水自身有兴致,可是他们的兴致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教学《水不见了》的首要根本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自个儿探究“水不见了”的理由。培育孩子对4周东西情况有兴致,有好奇心与探究知识欲。这1次教学要求孩子清楚日常生活中有1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1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饱水后(饱与后)也便不可以吸水啦。通常,小孩对理论知识比较难清楚,可是倘若经过自个儿操作得出的论断常常比教师的述说要真切得多,所以我们把这1次教学的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发现日常生活中有1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1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饱水后(饱与后)也便不可以吸水啦。   
2、尝试用得到的知识处理好日常生活内的问题。
3、启发孩子的探索研究兴致,使孩子愿意在教学中操作。   
2、教学预备   在拟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依照《幼儿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请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令他们体会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与方式。重视培育孩子操作能力与记录科学的综合能力,重视面向全部孩子,让每1个孩子均有机会参加尝试,因此,我们预备了充实的可动手操作性教学材料:   
1、每个孩子1个杯子,记录表1张。   
2、每桌子上有1盆水、餐巾纸、海棉、石子、泡泡教学材料数个,2个空箩筐让孩子归类用。   
3、大记录表1张。   
3、教法学法   这1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年纪小,好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依照这1特征,为更加好地启发他们的好奇心,依照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内,使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满足孩子探究东西实质特点的心愿,很好的做到以孩子为主体,幼儿教师为主导,培育孩子探究科学实践的兴致,进1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辨别能力,让孩子养成自幼便积极探究科学的习性,主张孩子自个儿体会成功的欣喜,而且进而体会自信带来的欢快感。与此同时还在各个不1样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了述说法、引导想象法、参加法、探讨法、让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间都可畅所欲言,自个儿表达自个儿的看法。让孩子自个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去查觉问题并找着处理好的方法。   
4、教学过程:   这1次教学我们首要分成下面个部分:   以变戏法的模式引进——实验、观测和察看、沟通区别哪1些物品能吸水,哪1些物品不可以吸水——发现能吸水的物品的饱与情况——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1部分:   以变戏法的模式,激起孩子兴致 。   创建了个变戏法的场景,通过1个神秘奇妙的宝瓶,不单单吸引住了孩子的关注力,更启发了孩子的探索研究欲望。好奇心与探索研究欲望是孩子探索研究与学习的原动力与内驱力,它不单单能提升孩子认识和感知教学的踊跃性与效果,还可以使认识和感知教学变成1件愉快的事。孩子在强烈探索研究欲望的趋使下,积极地去探究“水不见了”的理由。   
2、部分:   孩子实验,区别哪1些物品能吸水,哪1些物品不可以吸水 。   孩子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发现有1些物品能吸水,有1些物品不可以吸水,孩子自己独立参加,探究新知识这1部分是这1次教学的要点。重视培育他们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能力。   
3、部分:   发现能吸水的物品的饱与情况   在这我存心向孩子提出了自个儿的疑惑:教师刚刚在你们做实验时发现了个问题,你们讲毛巾(海绵)能吸水吗?(能)但是为何我发觉这1个杯子里的水没被毛巾(海绵)吸掉哩?   这这1个部分我们使用了探讨法、述说法来让孩子清楚饱与情况。   扩散经验,这样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孩子积极去观测和察看清楚自然物的目标。   
4、部分:   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部分将得到的经验迁搬到日常生活里,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1次教学孩子不单单充足体会到了发现的快乐,并且使孩子构成了擅长于观测和察看日常生活内的情况并愿意探究情况理由的探索研究精神。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