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或者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设计),论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急求安徽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完整教案~~

结合1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或者1个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设计),论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



1、结合1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或者1个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设计),论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特点

1、关于心理课的教学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候,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少地方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它作为基础教育的1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1部分,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1项重要举措。随着课程的开设,有关部门还推出了1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大面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打下了重要基础。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沃建中博士对目前的心理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3种: 第1种:讲授式。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把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2种:活动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所设计的活动获得1定的心理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3种:诱导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老师有目的的诱导下,通过心理体验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获得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3种心理课的教学模式虽然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情况来看,第1种模式偏重于说教,第3种模式侧重于暗示、启发、明理,因此在小学阶段里,教育效果较好的模式还是活动式,我们应该在小学里推行心理活动课。

2、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作具体的设计,但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确立目标及主题 在设计1次某年段的心理活动课前,教师需要十分明确活动目标,按照本年段的学生特点,确立本次活动课的主题及具体明确的目标。1般要求主题要鲜明、活泼,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关心。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越具体越细,实施起来就越便利,越容易实现。有些活动设计,目标定得高、大、空,教师在活动的时候就不好把握,增大操作难度,甚至容易使活动失控,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活动方法) 与人们穿鞋子选择合适的1样,心理活动课也是必须以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时可以1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只要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或是只求表面热闹,教师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更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心理活动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1。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点,创设出1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有关的活动,获得心理体验的1种教学方法。

2、 角色演示法 角色演示法也是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之1。它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处理情境中的各种事情,体会情境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会为人处事的技能的1种教学方法。它是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1种补充,特别是在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学中有独特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树立自信心的1种教学方法。把它应用在技能心理活动课中会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4、 讨论交流法 讨论交流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情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意见,与同学互相交流,从而形成1种集体主流,作为正确心理观的导向的1种教学方法。

5、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活动、语言、动作、表情向学生做出暗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1种教学方法。它对延伸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清晰地列明活动的步骤 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地将活动准备、活动对象、活动顺序,注意事项、必要提示等内容细列在活动方案内,以便在开展活动时可以顺利进行。 (4)选择相关的辅助资料 实施1节活动课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很多,教师往往无法依靠1个人的力量去全部解决问题,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在课前去做充分的准备,例如,查找各种相关理论或案例,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参考使用。

3、心理活动课设计的几个原则 在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中,为了解决好上述的几个问题,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应该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能适应今后发展了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教育目标没有1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据当前社会、甚至是过去社会的需要来指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选择有利于适应今后社会的心理特征作为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 2.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1步1步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地发展。例如,要培养学生关心和爱他人的品质,从学前到高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阶段,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在水平上从低到高有所变化:在学前期,重点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和同学);在小学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和集体观念;在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以及爱祖国和爱人民的意识。

3、 活动性原则 心理活动课是以活动为教学手段的,它必须遵循活动性的原则。设计精巧,紧扣主题的活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离开了活动这个载体,教育的目标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开展心理活动课必须遵循活动性的原则。   

4、 主体性原则 心理活动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设计的任何活动,创设的任何情境,无非都是实现向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更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健康发展这1根本性目的。教师必须从活动的设计到开展,严格地贯彻这1原则。所以,1方面教师要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设定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另1方面教师要把握住参加活动的主体、体验活动的主体、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学生获得需要的心理体验。

5、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设定活动内容的时候,既要考虑活动主体的多样性,出现的问题的多样性,又要考虑具体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对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上心理活动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出灵活的选择,活动富于变化。

6、 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时候,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在活动中与老师1样享有同等的权利。遵循这1原则,有助于充分地调动师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增强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

7、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活动要饶有趣味,不能呆板生硬。活动课较之于讲授课的最大的分别就是变革了传统的说教方式,代之以学生自己通过活动体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如果活动没有趣味,学生势必对它敬而远之,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8、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要能够让多数学生参加活动并获得心理体验,以培养1定的操作技能,增强自信,提高心理素质。

4、心理活动课要求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类似于大学里的公共课,它面对全体学生,要解决的是普遍性问题,而不仅仅是个别问题。它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有关规律,设计出相应的活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和培养1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小学心理活动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角色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就好像是1位设计师,担负着整个活动的设计任务。教师必须根据活动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情况,具体的教育环境,社会的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去创设活动的情境、具体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精心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1位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现有心理素质水平,兴趣爱好,群体特点等去安排1些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参加的活动,以达到帮助全体(或者大多数)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目的。

2、活动的主体 在心理活动课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是根据教学的目的来确定的。进行心理活动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这就要求只有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才有机会获得他们需要的各种体验。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如果老师在心理活动中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会有助于长期展开心理活动。

3、操作性和趣味性 心理活动课区别于讲授式和诱导式两种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活动。活动的特点首先在于具有1定的可操作性,以便于全员参与。教师设计的每1项活动,都必须符合这1原则。假如老师设计的活动学生做不了或无法完成,学生就不能获得需要的心理体验,或者所获得的心理体验不完整。其次是活动必须具有1定的趣味性,使广大学生乐于参与。如果老师设计的活动不具有吸引力,那么此项活动参加的人数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小学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以及爱好活动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活动课,是完全符合心理学的客观规律的。 总之,在多年的心理活动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得益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它让我们在带给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急求安徽教育出版社小学3年级上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完整教案~~



2、急求安徽教育出版社小学3年级上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完整教案~~

1、第3教.育.网(试题、课件、教案等);

2、21世纪教.育.网(课件,教案,学案交流);

3、第1.课.件.网。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有逆反心理



3、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有逆反心理

额 心里开始逐渐成熟了 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了 不想依赖父母做决定 喜欢做大人的感觉 独裁独断 不受控制 可是往往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所以也容易出现些问题 导致逆反心理 这个阶段家长不能硬来 否则孩子越是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面子较强 建议不要让他们难看 否则对家庭关系有影响 建议慢慢来 不要着急 讲太多大道理他们会觉得啰嗦 烦躁 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吧 家长就私下支持、鼓励、引导孩子就行了。

相似内容
更多>